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王強:美國以軍事化謀求太空霸權

2024-03-19軍事

據路透社日前披露,美國國家偵察局與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簽訂了一項金額達18億美元的機密合作協定,共同開發 「星盾」軍用衛星系統。這是美國謀求太空霸權的又一個新動作,這套系統部署到位後,美軍太空軍事力量空間作戰能力將有較大提升,美國依托該系統對盟友的控制力度將進一步加強,太空技術發展也將因此越來越呈現出安全領域戰略博弈的顯著特點。筆者認為,這勢必引發太空新一輪軍備競賽,導致太空治理失序失衡,我們必須要予以高度警惕。

第一,要警惕美國利用小微衛星星座優勢強化太空技術霸權。

美國太空版「中心地帶理論」提出:「誰控制了地球軌域,誰就控制了近地空間;誰控制了近地空間,誰就控制了地球。」「星盾」系統加速了低軌衛星軍事化轉型發展,凸顯出美國急於搶占外空軌域資源,並企圖顛覆現有作戰體系的野心。「星盾」系統基於「星鏈」系統的小微衛星星座群技術,同時具備「星鏈」系統低成本生產和批次化部署功能,除了能夠實作大寬頻高速率的星間通訊功能外,還可根據載荷種類,執行多種任務。如搭載先進傳感器時,利用小衛星軌域低、數量大、重訪周期短的特點,美軍就可以實作對敏感目標全天候的即時監控。而對於非指定目標,由於「星盾」探測器部署數量大,透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就可以迅速辨識目標性質判明目標種類,讓美軍進一步掌控「不對稱」資訊作戰優勢。

從「星鏈」到「星盾」,可以明顯看出,美國正在力圖構建一種單邊的太空軍事優勢,力圖和對手拉開距離,從而實作降維打擊。而 「星鏈」和「星盾」的前後出現,讓近地軌域小微衛星成為航天大國、不同陣營之間太空競賽的主要賽道,俄羅斯已經明確宣布了一個由288顆衛星組成的衛星互聯網計劃,對有限的低軌衛星空間資源不能拱手相讓,搶占頻譜主動權,新一輪的太空擴軍備戰事實上已經開始。

第二,警惕美國以遙感通訊衛星為掩護提升太空軍事霸權。

太空是美軍高度重視的「作戰域」。受【外太空條約】等多部國際法的限制,美軍目前尚未有明顯動作部署實戰化的太空作戰武器。但是,「星盾」系統的出現,大概率已經改變了這一切。美軍此前曾多次強調,任何軍控協定或武器限制規定不能削弱美國為實作國家利益而進行的研究、發展、測試、作戰或其他行動的權利。美軍現在對外宣稱,「星盾」系統是作為國防承包商為政府提供情報通訊功能的小微衛星星座群,而「星盾」除了搭載光學傳感器合成孔徑雷達,以及用於衛星間高速數據交換的激光通訊載荷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所謂「機密有效載荷」。

這個「機密有效載荷」完全由美國軍方界定。外界推測,美軍會以此為契機,在其上搭載用於洲際導彈防禦的攔截裝置。甚至,「星盾」系統衛星本身可能具有機動變軌能力,又在近地軌域飛行,必要時可以直接變身「動能攔截彈」,對洲際彈道導彈實施「蜂群」式的大規模直接碰撞攔截,從而將導彈防禦作戰空間拓展到外太空。這種作戰功能是掩蓋在小微衛星「通訊遙感」外衣之下的,外界很難區分其軍事功能和民用內容,太空軍事化的門檻由此被打破。俄羅斯此前已表示,可能將這種準軍事化衛星列為合法打擊物件,但是由於「星鏈」「星盾」部署基數大,現有反衛星手段成本高,也無法徹底摧毀,因此爆發太空核戰爭的風險與日俱增。

第三,警惕美國憑借太空體系能力塑造太空聯盟霸權。

近年來,美國一直鼓吹打造所謂「彈性太空」,利用商業太空技術先進、響應靈活、成本可控的特點,滿足美軍軍事需求,從而形成全方位的一體化太空優勢地位。而這種一體化太空優勢所形成的技術壁壘,也成為美國綁架盟友的新工具。俄烏沖突爆發後,在美國軍方授意下,多家美國商業航天技術公司,向烏克蘭軍方提供衛星遙感、衛星通訊技術支持,以此為由頭,美國開始敦促歐洲夥伴升級換代武器裝備系統、推廣軍事數據介面標準,歐洲國家進一步被捆綁在北約戰車上。

現在,有了與美軍合作的「星盾」,美國就可以更加堂而皇之地深化與其他北約國家和其他盟友的太空軍事合作。近期,無論是英國國防部釋出的【國防太空戰略】,還是北約公布的【總體太空政策】,都強調要實作與美國等盟友間涉太空資訊的即時共享和太空作戰能力的互通互融。可以預見,美國與其盟友在太空軍事化上的「同頻共振」,必將給太空安全穩定和全球軍事格局帶來挑戰。(作者是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