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紅軍新兵打炮不用瞄準,教官不解,新兵說:我從小就拿石頭打兔子

2024-08-29軍事

炮聲隆隆,硝煙彌漫。戰場上,一個身材矮小的農民出身的炮兵,正用他那雙粗糙的大手操控著威力巨大的火炮。他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甚至不識字,卻憑借著一股子野路子和與生俱來的天賦,成為了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炮神"。這個名叫趙章成的男人,用他的傳奇經歷詮釋了什麽叫"天才不拘一格"。傳奇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矛盾與爭議?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揭開"炮神"趙章成的神秘面紗。

話說1931年,中國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國民黨政府四處圍剿共產黨領導的紅軍,而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也虎視眈眈。在這樣的亂世中,河南洛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貧苦農民趙章成,26歲那年懷揣著混口飯吃的想法加入了紅軍。彼時的趙章成,大字不識一個,除了種地和用石頭打野兔充饑,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看似"不學無術"的農家小子,日後會成為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炮神",甚至在新中國成立後榮升少將?

這個時代,軍隊裏的大多數人都是農民出身。可趙章成與眾不同的是,他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天賦。在那個連溫飽都成問題的年代,趙章成卻用石頭打兔子的本事,為自己開辟了一條獨特的生存之路。這份與生俱來的精準,成為了他日後成為"炮神"的關鍵。

趙章成加入紅軍後,被分配到了紅三軍的炮訓隊。剛到炮訓隊時,他就像個睜眼瞎,聽教官講什麽風速、軌域,都是一頭霧水。他心裏嘀咕著:不就是個大鐵筒子嗎,有必要搞得這麽復雜?

可是到了實操訓練時,情況卻來了個大反轉。那些理論學得滾瓜爛熟的學員,拿起炮筒就打偏了好幾米。輪到趙章成上場時,他二話不說,拿起炮筒就是一通猛轟。結果?遠處的稻草人瞬間被炸得粉碎。

教官看傻了眼,問他:"你打炮,不用瞄準嗎?"

趙章成一臉茫然:"我從小就拿石頭打兔子,這麽大的稻草人,還用瞄準嗎?"

這番對話,堪稱是軍事史上的經典橋段。它不僅體現了趙章成與生俱來的天賦,更折射出了一個時代的特征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生存技能往往比書本知識更有用。

趙章成的回答,讓教官哭笑不得。他試圖向這個憨厚的農民解釋炮擊的復雜性,可趙章成卻用一句話堵得他啞口無言:"離得多遠,一瞅不就知道了?"

就這樣,趙章成憑借著他那股子野路子和驚人的天賦,在炮訓隊裏嶄露頭角。他的存在,就像一個活生生的反例,挑戰著傳統的軍事理論和訓練方法。

趙章成的特立獨行,很快就在部隊裏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人佩服他的天賦,稱他為"炮神";也有人對他的方法嗤之以鼻,認為他是在胡來。

這種爭議在一次重要戰役中達到了頂點。1935年,紅軍準備強渡大渡河。為了給大部隊打掩護,趙章成奉命在河岸擺開四門大炮,掃清對岸的火力。

當時的指揮官劉伯承下令:"拔掉對岸的兩個碉堡。"

在所有人的註視下,趙章成又開始了他那套"神秘"的儀式。他閉上眼睛,雙手在額頭前比劃了幾下,然後"通通"兩聲,對面的碉堡瞬間灰飛煙滅。

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驚呆了。有人歡呼雀躍,稱贊趙章成神乎其技;也有人暗地裏嘀咕,認為這不過是僥幸而已。

強渡開始後,敵人的炮火異常猛烈。趙章成急了,他深吸一口氣,居然跪在炮彈前,一發打出去,第二發又裝好了。他的速度快得驚人,準頭更是絲毫不差。

隨著趙章成的炮彈如雨點般落在敵軍的重機槍陣地上,敵人的火力明顯減弱了。這場戰役,最終以紅軍的勝利而告終。

趙章成的表現,讓他一戰成名。但與此關於他的爭議也越來越多。有人說他是真正的天才,有人說他不過是個莽夫。這種爭議,折射出了那個時代對於"talent"和"education"的矛盾認知。

趙章成的傳奇不僅僅停留在打炮準這麽簡單。他的腦子裏,似乎裝著無窮無盡的鬼點子。

1940年,八路軍奉命攻打遼縣的兩個日軍據點。這兩個據點位置極其隱蔽,日軍躲在山石後面,常規炮擊很難奏效。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趙章成想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主意用辣椒粉制作"毒氣彈"。

他帶著戰士們挨家挨戶收集辣椒粉,然後親自設計距離、安裝"炸藥"。當炮彈在敵人據點上空爆炸時,混著煙塵的辣椒粉如同毒氣般彌漫開來。

日軍哪裏見過這陣仗?一個個捂著眼睛,號叫著從據點裏跑出來,結果全被埋伏在外面的八路軍活捉了。

這一仗,不僅打得漂亮,更是充分展現了趙章成過人的智慧和創造力。他用最簡單的材料,解決了最棘手的問題,這種"土辦法"恰恰體現了中國軍隊在艱苦條件下的智慧和韌性。

趙章成的這些"奇思妙想"也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這是非常規作戰的典範,值得推廣;也有人擔心這種方法太過隨意,不符合現代戰爭的規範。

爭議歸爭議,趙章成的能力是實打實的。他不僅在實戰中屢建奇功,還根據自己的經驗改造了迫擊炮。這種改良後的迫擊炮在百團大戰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成為了八路軍的制勝法寶之一。

趙章成的傳奇還遠未結束。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在抗美援朝戰場上大顯神威。美軍的重炮在他面前都成了小兒科,被打得抱頭鼠竄。

1955年靠著一手打炮絕活兒闖出名堂的農民,被授予了少將軍銜。這個決定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人贊嘆這是對真才實學的肯定,也有人質疑一個不識字的農民是否有資格當將軍。

事實證明,趙章成確實擔得起這個頭銜。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很多將軍都難逃厄運,唯獨趙章成,竟然沒有人敢對他指手畫腳。這或許就是真本事的魅力吧。

趙章成,不僅是個人傳奇,更是那個時代的縮影。它告訴我們,在那個物資匱乏、教育資源稀缺的年代,實踐經驗和與生俱來的才能,有時比書本知識更加重要。它也引發了我們對於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的思考:是應該更註重學歷和理論知識,還是更看重實際能力和創新精神?

1969年,趙章成因病在北京逝世。為了紀念這位"炮神"對解放軍炮兵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他的靈前擺放了兩門迫擊炮。這個細節,既是對趙章成一生的最好總結,也是對那個時代的某種隱喻。

趙章成的一生,可以說是傳奇的。從一個不識字的農民,到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炮神",再到新中國的開國將軍,他的經歷堪稱傳奇。傳奇背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在那個物資匱乏、教育資源稀缺的年代,實踐經驗和與生俱來的才能,往往比書本知識更加重要。

趙章成,也引發了我們對於人才培養和選拔機制的深度思考。在現代社會,我們是否過於強調學歷和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際能力和創新精神?趙章成的成功,是否還能在今天復制?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趙章成的傳奇故事,在他去世後並沒有結束。有人說,他的後人繼承了他的衣缽,在軍隊中同樣有出色的表現。也有人說,他的事跡被寫進了教科書,成為激勵後人的榜樣。學歷至上的時代,我們不禁要問:如果趙章成生在今天,他還能成為"炮神"嗎?他還能被授予將軍軍銜嗎?這個農民出身的將軍,是否已經成為了一個難以復制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