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權威媒體報道,3號艦已經拆掉彈射軌域上的罩子,甲板尾部隱約有一架疑似殲-15艦載機全尺寸模型,其他區域甲板幾乎都被清空;甲板外側近防系統也幾乎安裝到位。
這些進展表明3號艦已經基本完成了舾裝、系泊試驗,極有可能 海軍節前後會進行海洋綜合試驗。3號艦 海試完成後,我們馬上就能迎來3航母編隊了。
大連造船廠近期釋出的一個動力裝置中標公告引起大家註意,是為某大型艦船提供動力裝置,中標方是核動力研究設計院 。艦船用核動力裝置需要經過實裝測試,一般會先等核動力破冰船下水,完成測試指標之後,再將動力系統用在軍艦之上。目前4萬噸核動力破冰船正在建造中, 這似乎驗證了後續的4、5號艦可能為核動力,不久的將來也會一南一北同時在船廠開工建造了,國人無不歡呼雀躍。
航母編隊被稱為共和國的矛尖,有以航母為核心的眾多艦船組成,浩浩蕩蕩,銳不可擋。前文【以澳立堡,劍指大洋,三都澳護衛中華崛起的天選之地】說到,受台島遮蔽,背靠莽莽大山,口小腹大、分散布置至少可以容納6個航母艦隊的三都澳,從各方面來看都是舉世罕見的航母編隊基地絕佳地點。
正常使用狀態下,航母艦隊除了人們海面上的艦船外,一般還有兩艘攻擊型潛艇隱蔽在海面之下某個角落,發揮著航母保鏢的作用,只有在閱兵展示狀態下潛艇才會浮出水面出現在人們視野之中。攻擊型潛艇是共和國矛尖的重要構成部份,負責保衛航母編隊水下安全。
潛艇亦被稱為「大洋黑魚」,是潛伏在海平面以下隱蔽的進攻力量,除了攻擊型潛艇可以作為航母保鏢,充當艦隊護衛力量外;還有承載著20多枚,一般在海平面50米以下潛射戰略導彈的 彈道導彈潛艇。
在陸基彈道導彈、空基戰略轟炸機等護國力量遭受敵方正選淪陷性核打擊而失效後, 彈道導彈潛艇還能發射導彈給予敵方「第二次淪陷性反擊」,起到共和國盾牌作用。
彈道導彈潛艇能達成的同歸於盡結局 是遏制敵方先使用淪陷力量的保證,它是實打實的護國神器。
潛艇在200米以下的潛航深度執行,噪音才能被海洋背景雜訊湮沒,從而規避聲納的偵測,確保隱蔽性,確保無法被偵測而遭受攻擊。
臨近陸地,海水深度不超過200米的海底平原被稱為大陸棚。潛艇航行其間如同裸奔,毫無隱蔽性可言。
中國渤海、黃海全是大陸棚,東海在沖繩海槽以西也是大陸棚。南海沿海岸線自東向西也有200~300寬淺平的大陸棚。
大陸沿海只有海南島三亞附近東南側的大陸棚稍窄,大約有130公裏寬。潛艇以通常30節的高速航行,也要耗費兩個半小時個小時才能跨越此大陸棚處相對較窄淺水區,來到適合隱蔽的深海區域。
戰時潛艇一出港就能被敵方偵測到,還要暴露航行至少兩個半小時,生存力更是大打折扣。同時渤海、黃海和南海海域較封閉,四周大多被陸地或島嶼所包圍,只有幾個窄淺水道通向大洋,潛艇機動能力受限;南海深水區域位置靠近赤道,位置偏南,潛射導彈發射後向北跨越北極空中飛行時間長,更容易被攔截,突防能力降低。
在中國沿海海洋普遍深度不夠的情況下,寶島台灣東海岸卻是個例外,尤其是花蓮縣一南一北兩段海邊山脈從東側太平洋直聳而起,臨海形成斷崖海岸。
花蓮縣北端有海岸有非常著名「清水斷崖」景點。清水斷崖氣派雄偉,號稱世界第二大斷崖, 是清水山臨太平洋海岸大塊整體巖石所形成的大石崖,前後綿亙達21公裏,地質以片麻巖和大理巖為主,成90度角直插入太平洋,山崖高度均在800米以上。斷崖形狀如鞘,絕壁萬丈,腳下白浪滔天,甚為險峻。為太平洋西岸大海崖區。
比較著名的「親不知子斷崖」則位於花蓮縣南端海岸。海邊危崖峭壁,素以險峻著稱,舊時公路未開通前,附近村落與外界的聯絡孔道要穿過斷崖,因路窄、壁狹,行走不易,相傳有一雅美族婦人背著小孩走過斷崖,行走時因過度緊張,攀援過崖後,才驚然發覺小孩已不見蹤影,後人因此典故,便稱此為「親不知子斷崖」。
清水斷崖和親不知子斷崖下太平洋洋面顏色變化明顯,距離岸邊幾十米,海水變得深藍,遠看似黑色 ,標準的深海區顏色,水深已經超過200米,能夠達到潛艇潛航的適航深度。
近期報道,人們在法國的地中海的海岸線上,發現了一個洞口已經被海水淹沒了的史前洞穴,洞口在海面下36米深地方。從洞口潛入洞內,人們在高過海平面的洞室石壁上發現壁畫,洞內還保留了其他2萬年前一些原始人在此所為的痕跡。
由於熱空氣上升的物理定律,這樣開口低,洞內高的地勢,非常有利於冬季保溫,原始人的生存智慧還是值得稱贊。
受原始人利用天然洞穴藏身的智慧啟發,我們是否利用寶島東岸沒有大陸棚的斷崖海岸,尋找合適地點,也為我們海底潛航的「大洋黑魚」建一個安穩的「家」。
像法國海岸發現的史前洞穴那樣,在寶島台灣東海岸選擇合適地點,開鑿山體,建設水下潛入式地下潛艇基地。基地的出入口直接開在200米水深以下的斷崖上。除潛艇出船廠入基地可偵測外,以後進出基地都在偵測不到的狀態下能夠真正做到神龍見首不見尾、神出鬼沒。只能知道潛艇入駐、無法掌握何時出航那恰到好處的神秘感更能提高威懾力。
台島東西兩側海域是深刻影響東北亞氣候的「黑潮」暖流所流過的地方,海水都是自南向北流動。黑潮是世界上流速最快的洋流之一,大部份流域洋流速度為0.25~0.5米/秒。被 「黑潮」暖流包裹其中的台島對洋流形成「狹管效應」,使台島東西側海流流速較別處更大,潛艇基地所在的台島東海岸海水流速可達2米/秒。如此流速的 洋流相對平靜海面可以產生更大的海洋背景雜訊,快速流動的洋流還能瞬間稀釋掉潛航潛艇擾動海水所形成的航跡,更助於潛艇隱身不被發現。
中國已經建設完成的「藍谷1號」海洋測試科研平台,一個四根巨柱托住一個方正的三層平台。平台上有一個如兩個籃球場大的開闊場地,場地兩側各有一排房間,一側房間上面是可供休息瞭望的大平台,另一側房間上面是成排的太陽能電池板。平台底部離海面有七八米,一側是四層回轉樓梯,供上下使用。
借鑒「藍谷1號」形式,以洋流科考的名義,在基地水下出入口外側適當位置的洋面上建設人工設施,就可以為基地提供外圍警戒,阻止對手平時抵近偵察、戰時靠近破壞。
考慮地形地勢,在台島東海岸反復比選,可以選出兩塊兒建設潛艇潛入式地下基地的上選之地。
首選花蓮北基地。花蓮縣北端秀林鄉境內有臨海而立海拔2407米的清水山,從清水山發源的清水溪在和仁村入海。清水溪谷周邊被清水山環繞,大山直逼海岸形成著名的清水斷崖,溪谷的陸域封閉性優越。可以在環繞溪谷的大山深處開挖20多公裏長U型隧道,建設地下潛艇基地,出入口就開在清水溪入海口南北兩側「清水斷崖」的海面以下。
另一處優越地址在花蓮縣南部,稱花蓮南基地。在花蓮南端豐濱鄉有海拔922米的貓公山,該山從海岸線上直聳而起,臨海的東側也形成了斷崖型海岸線。在貓公山的山下開挖出6公裏長半圓形隧道,隧道出入口一南一北開設在「親不知子斷崖」海面之下。
寶島東海岸是中國唯一直面太平洋的海岸線,一直到大洋東岸中間都是毫無遮攔。在這裏建設地下潛艇基地,因為是直出太平洋,彈道導彈核潛艇出港就立刻能找到龍遊大洋的感覺。
未來,從三都澳基地出來的航母編隊也能非常便利的順道喊上駐守在台東海岸基地的攻擊型潛艇小弟一塊兒出海。
如果未來在收島之役中,順勢將石垣島為主島的八重山列島也納入管控會更加完美,可以在出海航線的左側側翼增加200多公裏的掩護距離,進一步保障三都澳基地艦隊順利進出大洋的安全。
建設地下潛艇基地在四十多年前的冷戰時期就有成功先例,對峙雙方都建了不少地下基地。由於多種原因,那時候建成的基地進出口做成了水面式,使用的保密性和水面下潛入式有天壤之別。
冷戰時期建設的地下潛艇基地受技術條件的限制,地下碼頭段一般都做成了靠泊區和通行區相互分離的形式。
幾十年的技術發展後,目前地下開挖洞室跨度一哥是位於開平市金雞鎮的江門微中子實驗站地下實驗大廳 ,跨度達到了49.5米,高度達到71.3米。
潛艇關鍵部件耐壓殼的直徑決定了潛艇的直徑尺寸,俄亥俄級為12.8米、前衛級為12.5米左右,法國的凱旋級為12.2米。中國目前潛艇耐壓殼體直徑為9.5米,已掌握加工直徑13.5米耐壓殼技術,相應的潛艇總寬度一般不會超過15米。唯一另類采用三耐壓殼結構的「台風」級核潛艇寬度也就23米,江門微中子實驗站地下實驗大廳 穹頂50米的跨度應該可以滿足碼頭段隧洞建設需要。
花蓮南北基地山體巖性完整,並躲開了斷裂帶,地質條件滿足特殊情況下,參照江門微中子實驗站地下實驗大廳 穹頂失跨比,放大碼頭段地下洞庫跨度需要,完全可以將靠泊碼頭和沿弧形地下隧道穿行多碼頭的通行區,做成運用效率更高的一體式結構。
花蓮一南一北兩座海軍地下基地中間的新城鄉的佳林村、秀林鄉的大山村已經建設有空軍地下基地,工程設計者取兩村各一字而稱之為「佳山基地」。
「佳山基地」是耗時十年在花蓮佳山一帶挖出數十個大小不同、相互連通的山洞,可停放250架戰機,並修建了一條長達2500米的飛機跑道與花蓮空軍機場連線。機庫周圍還修建了完善的輔助設施。
花蓮南北兩座海軍地下基地和中部已經建成運用的佳山地下空軍基地一起,構成保家衛國的銅墻鐵壁,共同護佑起中華復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