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俄軍近期打擊了烏軍多個目標,並在俄羅斯庫爾斯克等地區打擊烏軍人員和裝備集中點。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則表示,烏軍在庫爾斯克的行動富有成效。俄羅斯國防部通報稱,俄軍在前線占據更有利位置,控制了一個定居點,並打擊了烏軍彈藥庫、電子戰基站、反炮兵雷達等多個目標。俄軍防空系統攔截了烏軍多枚導彈、航空炸彈、火箭彈和多架無人機。另外,俄軍5日在庫爾斯克地區擊退烏軍多次進攻,並對烏軍人員和裝備集中點進行了打擊。
這次打擊不僅僅是對一個村莊的襲擊,更是對整個烏軍防禦體系的一次重創。補給線被切斷,輪換受阻,裝備維修被迫中斷。這對於正在前線奮戰的烏軍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沖突從來就不是單方面的。這次打擊雖然給烏軍造成了重創,但也暴露了俄方的情報網絡。能夠如此精準地釘選目標,顯然俄方在當地有著深入的情報來源。這場看似的勝利,可能也為未來埋下了隱患。無論如何這次襲擊再次證明,沖突的陰霾仍未散去。
克拉馬托爾斯克區的這個村莊,原本是烏軍重要的後勤基地。這裏不僅承擔著物資的運輸和儲存,更肩負著裝備維修、人員休整等重要任務。襲擊發生後,原本井然有序的後勤基地變成了一片廢墟。熊熊燃燒的火焰吞噬著房屋和器材,濃煙滾滾,遮天蔽日。爆炸聲此起彼伏,仿佛在訴說著沖突的殘酷。更重要的是,這次襲擊切斷了烏軍的「生命線」。前線的士兵們將面臨彈藥短缺、補給不足的困境,他們的戰鬥力將大打折扣。而受損的裝備也無法得到及時維修,只能變成一堆廢鐵,任人宰割。
烏克蘭此次突襲庫爾斯克地區,無疑是想透過宣傳勝利來獲取國際社會,特別是西方國家的更多支持。國際媒體對這一事件的報道卻顯示出不同的態度。CNN的報道更多是對俄軍反擊的關註,而並非烏克蘭的「勝利」。這樣一來,烏克蘭的宣傳效果似乎並沒有達到預期。烏克蘭長期的沖突狀態不僅讓國家經濟陷入困境,也讓社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此次突襲庫爾斯克地區雖然在短期內提升了士氣,但卻未能從根本上改變戰局。相反,烏克蘭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依舊嚴峻。
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卻選擇了掩蓋真相,編造謊言,試圖用虛假的「勝利」來麻痹自己,也麻痹國際社會,謊言終究是謊言,它無法掩蓋烏克蘭軍隊在戰場上面臨的困境,更無法改變烏克蘭危機的最終走向。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西方媒體一直扮演著極其不光彩的角色,他們不僅對烏克蘭政府的腐敗問題視而不見,而且還對烏克蘭軍隊在戰場上的失利進行刻意隱瞞,轉而大肆渲染俄羅斯軍隊的「暴行」和「侵略」行為。
這不僅僅是地理上的失利,更是戰略上的重大挫折。波克羅夫斯克作為烏克蘭東部的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其岌岌可危的處境預示著整個東線防禦體系可能面臨崩潰的風險。更令人擔憂的是,烏軍四道防線中已有兩道被攻破,剩余防線能否抵擋住俄軍的猛烈攻勢?面對裝甲部隊的強大火力和步兵的協同作戰,烏軍士兵似乎已經到了喘不過氣來的地步。這種局面不禁讓人想起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包圍戰,如史太林格勒保衛戰。但問題是,今天的烏克蘭是否有能力上演類似的"絕地反擊"?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俄羅斯對歐盟的能源供應再度超越美國,成為歐盟第二大天然氣供應國。結合一下歐盟自2022年俄烏沖突以來一直堅持的「原則」,事情就變得很不可思議。要知道,歐洲始終堅持著與俄羅斯能源進行脫鉤,以實作能源供應上的「去風險化」。2024年4~6月期間,俄羅斯累計向歐盟輸送了127億立方米天然氣,美國與歐盟的交易量則是123億立方米。這組數據引起了一些人的關註與反思。
之前歐盟跟著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這個事情大家都很清楚,這裏面最主要的制裁項就是能源。原本歐盟想透過切斷俄羅斯的經濟來源,逼俄羅斯就範,甚至還把北溪管道給炸了。於是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歐盟又對俄羅斯發起第14輪制裁,並將俄天然氣首次納入制裁行列。不過這輪制裁跟之前不太一樣。這次他們禁止的是:在歐盟境內為轉運至第三國的俄羅斯液化天然氣進行重新裝載服務,包括船對船轉運和船對岸轉運以及重新裝載操作。
前段時間比利時釋出了一份能源報告,報告內容顯示,歐盟一直和俄羅斯保持著能源往來。其中,法國的購買數量相當可觀,等於是給俄羅斯送上了一份大禮。其實何止是歐盟,就連一直反俄的美國,也在偷偷的和俄羅斯做生意。根據報道,在最近幾個月內,美國一直在購買俄羅斯化肥,並且進口量還在不斷上升。希望烏克蘭政府能早日認清這個殘酷的現實,不要再當美西方的工具了,與俄羅斯進行和談,早日結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