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顆粒無收?美國花費150億美元發展高超彈,卻還差東風-17一大截?

2024-03-21軍事

【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2019年10月1日,中國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悍然出世,全球為之色變。當時連根毛都沒有的美國軍事工業,在政府的強大壓力下,一夜之間上馬10多個高超音速導彈專案。時任美國代理國防部長格芬提到,美軍計劃在2030年追上中國,但5年時間過去後,收獲的除了壞訊息還是壞訊息。

▲東風-17至今依然沒有對手

本月19日,美國防務新聞網站援引美國空軍訊息,稱其ARRW專案(即AGM-183A高超音速導彈)數日前在關島附近,完成最後一次測試,整個專案也到此終結,不再投入資源。從2018年預研發算起,ARRW專案前後獲得兩筆共14.68億美元開發費用,總計進行7次發射試驗,4次失敗,2次成功,最後也是最近這次結果未知(大概率是失敗了)。換句話說,美國花費5年時間,投了14.68億美元在ARRW專案上,最後輸了個幹幹凈凈。很難想象,這就是曾被認為美國最靠譜、最有希望的高超音速導彈專案。

▲ARRW專案已經徹底失敗

美國空軍現在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碩果僅存的HAWC/HACM專案上。這是個以超燃沖壓發動機為動力,設計射程1000千米的型號,目前由洛克希德·馬丁/雷神公司分別牽頭並列發展,專案開支超過35億美元。由於超燃沖壓發動機技術難度極大,專案進步並不快,但洛克希德·馬丁負責的HAWC,也創下了超燃沖壓發動機工作狀態下,高超音速飛行時間的最高紀錄——327秒。超燃沖壓發動機被公認,是高超音速導彈的最佳技術路線,前提是不考慮技術相當不成熟的現狀。美國空軍之所以放棄乘波體構型的AGM-183A,本質上是因為其技術狀態與東風-17非常接近,即使能服役也落後中國多年,唯有HAWC/HACM在理論上能超越東風-17,當然也僅僅是理論上。

▲搭載超燃沖壓發動機的洛克希德·馬丁HAWC

理論上美國軍隊還應該在中亞勢如破竹呢,結果不也是灰溜溜的逃回去。超燃沖壓發動機短期內實用難度極大,美國空軍雖然對其期待很大,但HAWC/HACM既然連個武器編號都沒撈到,實際上也還是長期研究專案,短時間內不指望拿出什麽成果。換句話說,在ARRW已經失敗,HAWC/HACM還需時日的情況下,美國空軍短期內根本得不到實用的高超音速武器,現在最有希望突破門檻的,其實是美國陸軍。

▲美國陸基高超音速導彈的發展相對保守一些

全球僅此一家的雙錐體高超音速導彈,偏偏設計射程還高達2775千米,這就是美國陸軍的LRHW。其設計理念比較簡單,主要是透過兩級固體火箭助推,實作其他高超音速導彈所不及的射程,符合美國陸軍跨戰區作戰的現實需求。當然,相對較簡單的雙錐體結構,也使得其飛行速度、機動性,弱於東風-17之類的乘波體構型,算是比較清醒地取舍。現階段,LRHW是公認美國最務實的高超音速導彈專案,但服役時間也已經從2022年,一路推遲到2025年。有意思的是,準備裝備LRHW的部隊已經組建起來,目前雖然只能用訓練彈模擬,但經費和編制已經實打實地混到手。

▲已經開始列裝的AGM -158C隱身反艦導彈

美國海軍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最不起眼,手頭上主要有兩個專案。第一個CPS其實就是LRHW下海版,由於導彈尺寸較大,原本計劃是由「維珍尼亞」級攻擊核潛艇,以及其他噸位較大的水面艦艇搭載,目前也已經推遲。另一個HALO則是為艦載戰鬥機準備,技術承襲已經開始服役的LRASM專案(即AGM -158C隱身反艦導彈)。從設計指標看,HALO預期速度堪堪達到5馬赫,主要供F-35B/C和F/A-18E/F艦載機反艦作戰使用,屬於一種體型較小的高超音速導彈。當然,現階段HALO才剛剛開始發展,即使一切順利也要等到2028年才能量產。

▲美軍希望未來F-35也能搭載小型高超音速導彈

總的來說,美國幾款高超音速導彈的發展並非全無章法。陸軍早年在「潘興」戰術導彈身上,花費大力氣套用了雙錐體設計,技術積累很深,所以其主推的LRHW也是雙錐體彈頭。海軍最需要艦載機搭載的小型號,所以其HALO就是從機載導彈發展而來。空軍從10多年前,就在X-51技術驗證機上,搭載超燃沖壓發動機進行實驗,所以最終選擇的HAWC/HACM,也是以其為動力。但這些發展邏輯都解決不了美國軍事工業大幅衰落的現狀,即使美國政府在過去10年,已經為高超音速導彈投入150億美元也不行。因此,美國雖然是從長遠來看,唯一能在高超音速導彈領域和中國競爭的國家,但在2030年之前還真就處於劣勢。

▲不管怎麽說,東風-17的優勢至今沒有動搖

1957年10月5日,蘇聯「斯普特尼克-1」號衛星升空,這是人類第一顆升空的人造衛星,在當時給了美國狠狠一擊。後者因此將蘇聯通告衛星升空的時刻,稱為「斯普特尼克時刻」,以此紀念當時的屈辱,還有後面雙方太空競賽的歷史。東風-17問世後,美國媒體將其視為新時代的「斯普特尼克時刻」,其中固有東風-17先進指標的沖擊,但本質上指的卻是另一段歷史——美國後來居上,在登月競賽中成功擊敗蘇聯。說白了,當時美國的心態,是只要稍稍努力就能超越東風-17,而最終的事實證明他們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