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印度學者:中國生活水平糊老撾不相上下,印度網友:中國像天堂

2024-04-11國際

印度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文明古國,在100多年前都曾遭受西方列強的欺壓,但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唯二的大國, 印度眼看他人高樓平地起,心裏的滋味肯定是五味雜陳, 所以其就將中國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一些印度政客更是以超越中國為榮,還有一些印度人,嫉妒心理作祟, 比如以為印度知名的大學學者,聲稱中國人的生活和老撾不相上下,這一觀點立即引發了全球網友的熱議。

不如老撾?

當我們第一次看到印度教授的觀點時,大部份會把這樣的觀點當成飯後茶余的笑談,但是當我們聽到這位印度的完整意思後,我們或許會沈思。

那麽,他到底是怎麽說的呢?

這位印度教授把中國和老撾相比,他認為老撾雖然是一個貧困國家,工業和服務業都非常的落後,但是人們生活得卻很滿足。

因為他們生活節奏很慢,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力不大,所以大家壓力很小,這與中國的快節奏社會不一樣。

就此, 該專家就發出了中國和老撾不相上下的奇葩論斷。

如果按照他的這種觀點,那豈不是越落後的地方,人民的幸福感越好,其實不是的,如果沒了中國的產品,老撾人可能衣食住行都會遇到問題。

老撾向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是水果、咖啡、橡膠、鉀肥等農林產品,而中國向老撾出口最大的是機械電子、家電音像等器材。

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老撾2023年的進口總額約70億美元,約合500億人民幣,這其中從中國進口的就接近50%。

如果剔除掉從柴油、汽油等油類的進口,老撾有超過8成的商品是從中國進口的。

所以,即使老撾人民生活節奏慢,也是因為中國在背後默默付出,況且,說中國和老撾的生活水平不相上下就是信口雌黃了。

因為生活節奏或者幸福感和生活水平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若中國遊客前往老撾旅遊或居住,或許會面臨生活習慣與當地環境的不適感。

首先,老撾大多數地方仍未普及電子支付及信用卡,傳統的現金交易模式仍為主流。

其次,在文化價值觀和消費者意識方面,如在老撾消費需給予服務員小費等現象,可見兩國在社會發展觀念上有顯著差別。

關於印度對於中國的看法,存在一定程度的誤解和偏見,印度視中國為競爭對手且力圖超越之以實作戰略目標。

然而從整體經濟規模和基礎設施建設來看,中國優勢明顯勝過老撾。因此,可以說中老兩國在人民生活水準上確實存在一定差距。

其實不要說老撾,就是印度最大的城市孟買,也和中國的差距相當大,來過中國的印度網友,最具有發言權。

領先印度70年?

如果說中國領先印度70年,毫無疑問這是誇張了,單從經濟數據上看,雖然印度這些年進步很快,但是和中國的差距,的確是幾十年都無法追趕,印度網友的感受最能說明問題。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2023年,中國的GDP增長率為5.2%,而印度的GDP增長率為8.4%。

雖然印度的增長速度快於中國,但中印兩國GDP的基數差距巨大,印度的2023年的GDP總額是3.73萬億,而中國是17.7萬億。

增長速度看上去印度是快,但實際的GDP還是拉大了,所以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什麽樣的增速,印度的增長絕對值能和中國相同呢?

假定中國的增長速度為5%,印度想要取得同樣的增長值,GDP的增長速度要達到24%左右才可以。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另外中國的增長速度不可能一直是5%,而印度的也不會一直是8.4%。

另外2023年中國的外匯儲備更是高達3.24萬億美元,印度則為4980萬美元,中國是印度的6.51倍。

所以,僅從數據上,我們大概就能看到雙方的差距有多大。

對於印度和中國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實際上也不能完全由數據來衡量,人們的感受可能最能說明問題。

一位出生在印度,來中國學習工作的印度網友表示,一位生活在中國的印度網友說道:「我出生在印度,並在中國生活了多年,與印度相比,中國簡直是天堂。」

但很快就有印度網友反駁,他表示印度正在迅速地趕超中國,在莫迪的帶領下,我們將成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也有印度網友表示,實際上,我們和中國的差距不止70年,在中國,農民有土地的使用權,而且可以繼承,但印度的土地到現在還屬於大地主。

還有我們的婦女權益和中國的差距太大了,的確,這位印度網友很客觀地意識到了印度的問題。

最近,西班牙旅遊博主在印度,被多名印度男性輪番侵犯的事情,就能說明問題,實際上,這些問題才是印度能否趕超中國的關鍵。

也有印度網友表示,至今,印度始終未能理解為何能將自身與中國相提並論。兩國人口相當的確是事實,然而在其他方面,印度均無法與中國比肩,無論是技術研發或是教育文化等領域。

不斷增加的人口與相對滯後的基礎設施配備之間的矛盾以及嚴重的社會經濟不公現象引發的危機可能終將爆發。

印度普通百姓此時過著無比艱辛的生活,相對而言,擺脫殖民統治後的印度,與歷經漫長歲月的屈辱和持續半個世紀之久的動蕩的中國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對比,兩者結局孰勝孰負,一目了然。

那麽,如果印度承認差距,奮力追趕,可以追上中國嗎?

為何印度超越不了中國?

很難,為何?

我們可以把印度和巴西、阿根廷、印尼、南非這樣的國家放在一起,但它不會成為中美這樣的國家。

認為印度能夠成為下一個中國的人,很大程度上是基於人口的判斷,但實際上除了人口,還有眾多的因素:

國土、資源、工業化、教育、宗教、地緣環境等等。

將中國經濟崛起歸因於人口紅利過於武斷,誠然,人口優勢確實是支持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

然而,中華民族吃苦耐勞和服從的美德,才是真正推動了中國經濟連續幾十年的高速增長的根本原因。

反觀印度,盡管享有相似的人口紅利,但其是否能有效利用及未來發展仍然未知,尤 其是關鍵問題在於印度尚未完全實作工業化,且有可能無法達成此目標。

這就導致印度尚未建立完整的工業產業鏈,如當前其雖可組裝蘋果手機,然而多數零件來自中國。

此外,盡管印度擁有龐大人口,但其人均教育水平偏低,印度10個人中完成6年教育只有1人。

印度國內基礎教育水準相對滯後,識字水平較高的兒童比率顯著低於其他國家。

城鄉資源分配嚴重失調,農村地區普遍面臨師資培訓缺乏和監管力度薄弱等問題。

政府在教育領域的投入明顯匱乏,直至2022年,印度官方公布的教育支出仍遠低於國際衛生組織建議的標準。

這直接影響了服務業相對於制造業的地位以及科技企業入駐所需的人力資源培訓投入量加大。

2023年,印度的GDP雖已升至全球第五位,能量卻僅有區區3.73萬億美元,不及中國的17.79萬億美元的五分之一,想要追上中國,在近幾十年內恐怕難以實作。

值得註意的是,盡管印度近年來得到美國的支持,亦有俄羅斯的助力,然而,其主要武器裝備乃至航空母艦均源自俄羅斯進口,印方連線本國產制造能力不足,與我變異數距明顯。

還有印度的戰略腹地狹小且嚴重缺油,這也是為何在俄烏沖突後,印度頂住各方壓力堅持購買俄羅斯石油的關鍵。

然而近期,受美國壓力限制,印度開始轉向從沙特、美國等國進口石油, 數據表明,2月期間,印度每日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數量減少了近42萬桶。

對於印度而言,我覺得印度不需要超越誰,也不需要與中國比較,更不應該貶低中國,只要做好自己,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維護女性的權益,把人口紅利變成「工程師」紅利,就是印度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