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開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為中國實作民族復興和現代化指明了道路,它將指引著中國朝著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歷史性目標邁進。
中國改革開放40余年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這一切被全球南方國家看在眼裏。因此,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許多國家紛紛加入。「一帶一路」是一項包容性的倡議,旨在促進全球發展和消除貧困,其背後的核心理念是,沒有現代化的基礎設施和創新,發展就會受到制約。然而,一個關鍵問題是,基礎設施投資是一種長期投資,在短期內並不盈利,但能為未來的經濟快速增長奠定基礎。
相比之下,西方國家現在的投資專案以短期投機性投資為主,沒有給長期投資留出空間,也不以「共同利益」為導向。例如,未來25到50年內,非洲大陸需要數萬億美元投資,才能將交通、電力和現代水資源管理等基礎設施提升到初步實作現代化水平。中國懷著善意,持續推進肯雅、埃塞俄比亞、南非等地「一帶一路」專案建設,但單靠中國,無法完成非洲基建現代化的發展,而美國、英國和歐盟也拒絕與中國攜手合作以推動這一關乎全人類長期發展的行動。相反,他們以所謂的「債務陷阱」「去風險」和「產能過剩」為借口,對中國進行攻擊和批評。事實上,絕大部份的非洲債務是西方企業在掠奪非洲資源,攫取高額利潤的過程中產生的,與「一帶一路」專案無關。
圖片來源:新華社
要想實作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實作互利共贏的經濟合作,就需要從根本上扭轉西方式的經濟思維。西方大國固守新自由主義短期經濟政策,因此未能真正地推動基礎設施投資。
西方國家對新興經濟體的引領作用逐漸喪失,於是出於恐懼和挫敗感,他們開始妖魔化中國。然而,威逼和脅迫早已失效。中國正在一邊推進自身民族復興和現代化發展,一邊加大對全球南方國家、亞非國家以及南美新興經濟體的投資與合作力度,增進友誼。西方政策制定者們需要認識到其現行經濟思維的不足,及時與「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展開對接與合作。
這種思維轉變需要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化和文明在人類長期歷史行程中的作用,而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正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近日,中國號召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使其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這是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同時也為世界文明增添新的光彩。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創新發展、實作復興,不僅要依靠資訊科技、數碼創新和人工智能,還需要人才和創造力。「一帶一路」是中國獨特文明歷史的產物。孔孟之道認為,人性本善,這一理念凸顯了家庭和社會因素的重要性,而也正是這些因素,引導社會朝著共同利益前進。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西方文明背後的主導思想是霍布斯的「叢林法則」,他們堅信,弱肉強食,人性非善,其行動往往受到自私和利己欲望的驅使。這種思維放到全球背景中,滋生出相互猜疑和不信任:鄰居和同胞不是朋友,而是對手;其他國家都對自己構成威脅,只有在力量上超過他們,才能保證自身的生存安全;他國主權不需要尊重,只需控制和打壓他們即可。這種思維模式反映了一個正在衰落的文明。不幸的是,這種思維在今天的西方政策制定者中根深蒂固。
然而,西方也曾誕生過一些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們的觀點和以上那種思維截然不同,更為理性,值得我們重新審視。萊布尼茨便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代表,他對中國文明懷有高度的尊重,並深刻理解其重要性。重新發掘這些先賢的偉大思想,可以激發新的知識和創造力,這是促進各國之間文化理解,構建和平與和諧關系的重要一步。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高端智慧傳播與交流
本文原文發表在中國日報國際版,原標題為 "Creative contributions"
出品: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責編:宋平 王哲
編輯:張釗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