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馮超:越南重回「四駕馬車」架構,意味著什麽

2024-10-24國際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馮超】
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梁強在越南第十五屆國會第八次會議當選越南國家主席,成為越共十三大以來的第四位越南國家主席。
這標誌著越南又重回「四柱」(又稱「四駕馬車」,包括總書記、國家主席、政府總理和國會主席)政治架構,考慮到他的軍教背景,預示著越共黨內要求政治安全呼聲高漲的必然結果,也體現出前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去世後此輪越南頂層政治架構塵埃落定,高層人事調整接近尾聲。
越南國家主席梁強宣誓就職。圖源:越共電子報
蘇林接棒越共中央總書記後,暫時兼任國家主席,外界曾一度猜測越南將開啟三駕馬車時代的解讀不攻自破,阮富仲的三大政治遺產(「熔爐」反腐運動成就、社會主義理論創新以及「竹式外交」成果)和主政期間越南一系列革新開放政策得以延續和發展。
越南現有四柱領導體制是貫徹「黨領導、國家管理、人民當家作主」方針的體現,延續了從胡誌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國一直到越南南北統一後,歷經幾次修訂憲法後國家政治系統頂層設計不斷探索和最佳化的產物,伴隨著越南工業化、現代化總體目標的推進過程,為應對突發不可抗事件也不時做出過調整。
由於特殊原因,曾出現兩次從「四駕」短暫變「三駕」(即筆者所言的「三足鼎」式領導架構,包括總書記兼任國家主席、政府總理和國會主席)的交接過程。一次是前國家主席陳大光逝世後,阮富仲總書記兼任國家主席一職,後因身體原因,恢復了四駕馬車體制。本次從「二合一」模式回歸職能拆分,又是阮富仲逝世後越共高層考慮到政治權力平穩交接的過渡性人事安排,符合【2013年新憲法】和傳統政治架構的既定原則,避免權力結構失衡,獲得黨內元老和多數派的支持。
下一步動向
2021年越共十三大報告對越南總體發展戰略是「全面、協調和大力推進革新事業,實作國家快速和可持續發展,保障緊密結合並協調開展各項任務,其中經濟社會發展是中心,黨建是關鍵,發展文化事業是精神基礎,保障國防安全是常態化重要任務」。
阮富仲去世後,蘇林成功接棒。除了急需推進常態化反腐之外,越南下階段還將圍繞新質生產力、行政改革和數碼化轉型,主抓經濟建設,提高發展質素。
這從越共十三屆十中全會上新任越共總書記蘇林的報告中可找到端倪。他在報告中指出,應該將體制機制創新和發展取得突破、大力革新幹部工作取得突破、協同完善建設與發展經濟社會基礎設施並取得突破作為最高原則,發展新質生產力與完善生產關系,創造新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為國家發展和保衛祖國事業創造關鍵動力。
他指出越南的戰略方向和路徑策略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1)精簡黨、政府、國會和政治社會團體組織機構以高效運作;革新黨的領導和執政方式,促進民族進步。 (2)推動「地方決策、地方執行、地方負責」的分級權力下放管理體制,黨中央、政府和國會加強完善體制機制,發揮能促性作用,加強檢查、監察工作;同時進行行政手續徹底改革。 (3)激發為國貢獻的動力和精神,疏通一切社會資源和人民資源。 (4)主動積極爭取各種外部資源,將民族力量與時代力量結合起來。
越共十三屆十中全會9月18日上午在河內開幕。圖源:越媒
在政治層面,堅持穩字當頭,保障政治安全為先。
越南尚缺乏兼具理論功底和實戰經驗的全面型政治領導核心,因此阮富仲逝世後,越南政壇再次實作從「四柱」到「三足鼎」頂層政治架構的短暫轉變。目前雖然越南反腐風暴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腐敗溫床尚未根治。蘇林因反腐而上位,勢必透過反腐保證內部政治安全,與阮富仲的「熔爐式」反腐相比,反腐下半場會有何新動作,拭目以待。
本輪人事調整是面臨著越共十四大籌備和阮富仲逝世以及越南反腐形勢依然嚴峻的情勢下進行的。近些年來,越南經濟高速發展,但滋生了嚴重消極腐化現象。阮富仲臨終前托付蘇林接棒黨首,意味著政治安全是越南權力交接中最受重視的環節。這一決策過程受到了國內政局穩定、國家發展需要、黨內共識以及國際環境等多重因素影響。
從現有15位政治局委員構成來看,有6位來自公安戰線,即蘇林、範明政、潘廷鐲、阮和平、阮文年和梁三光;3位來自軍隊,即梁強、潘文江和阮仲義。當然在幹部提拔任用過程中,多有破格之舉。比如,梁強的升任就打破以往的慣例。按照越共中央政治局關於領導人任職要求的規定,國家主席任職人員,需要已任滿一屆政治局委員,以及在省市擔任過領導或在部委擔任過部長職務的條件。從分工來看,基本上都從軍警系統的安全領域拓展到主管黨務、經濟、政法、外交、宣傳等崗位。
在外交和地區安全層面尚處於重新定位和調整中,但路徑和調門漸漸清晰,政策醞釀正趨於成熟。
十三屆十中全會召開前的上半場,可以說越南在阮富仲的領導下,透過繼續深化革新開放事業實作了國內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並在其提出的「竹式外交」對外方針的指引下較好維持著大國平衡,堅持不選邊戰隊,在多邊和雙邊場合繼續執行獨立自主外交路線,處理好親疏遠近的同時,顯得遊刃有余。
蘇林上任後,8月15日,在帶有咨詢性質的老同誌座談會上表示:「各大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競爭非常激烈,妥協只是暫時表現,主導因素是競爭與對抗,並不斷擴充套件範圍和領域;摩擦和沖突危機可能在任何地點發生,現有在北韓半島、台灣海峽、南海和越南都是各方爭奪與拉攏的熱點地區。這對於我們平衡、妥善處理與大國關系以及減少在經濟開放度高背景下選邊站隊壓力和經濟制裁來說,提出了很大挑戰」。
蘇林訪華後,中越雙方在推進雙邊命運共同體建設新定位等方面達成諸多共識;出席聯合國大會期間低調訪美,會晤即將卸任的拜登,尺度拿捏恰到好處,並未就「市場經濟國家」認證這個話題過多展開。他轉而明確提出,希望美國能加大對越南的投資,特別是在半導體、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等高科技領域。
越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蘇林會見美國總統喬·拜登。圖源:越通社
梁強當選國家主席前完成訪華,作為黨內二號人物和國家元首在就職儀式上宣布:建設革命化、正規化、精銳化、現代化的人民軍隊;建設富裕、強大、民主、公平、文明、繁榮、幸福的社會主義越南。可能由於他的軍教身份和政工經歷,美國等西方國家似乎並不十分感冒,態度冷淡,未能第一時間致賀電。
在外部安全層面,越南高層透過幾場多邊和雙邊主客場外交,淡化在南海外大陸棚劃界案和柬埔寨德崇扶南運河問題上的尷尬局面,及時透過冷處理來止損,並實作從「四不」國防政策到「四不」原則的確立,從而保證了越南的外部安全。以蘇林為首的越南四柱,與其說延續了阮富仲的竹式外交,不如說深入貫徹以全面國際合作為核心的融入國際戰略。
接下來堪稱「4+1」領導格局的越共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位置極有可能由現任越南防長潘文江接替,他在參加今年的香山論壇上提出不結盟、不擴張、不挑釁、不依附的「四不」原則,稱拒絕卷入大國博弈漩渦,追求獨立自主外交路線,體現出越南軍方的態度。他強調,越南始終堅定不移地奉行和平、自衛的國防政策;一貫實施不參加軍事聯盟、不聯合一國反對另一國、不允許外國在越南建立軍事基地或利用越南領土來反對其他國家、在國際關系中不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的國防政策。
在經濟層面,蘇林在新近閉幕的十三屆十中全會上提倡發展新質生產力(高質素人力資源與資訊、數據和數碼技術等新生產資料)的同時,提高戰略基礎設施,重點發展交通基礎設施、數碼基礎設施和能源基礎設施。提出實作數碼化轉型、綠色轉型和科技創新驅動型發展,以原創性技術為導向的集約發展機制。同時發展要有重心,有重點,不攤大餅。
受益於東亞產業鏈重組,盡管存在內部結構性失衡問題,越南經濟發展總體上勢頭良好,預計2024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7%。2025年越南人均GDP將達到4900美元左右;政府的目標是到2030年將國家GDP提高到約7800億至8000億美元。下階段蘇林的施政重點是經濟,新組建的越南領導中樞肯定會主抓經濟,利用外力提升越南內力,迎接越共十四大召開。
結語
以新故領導人阮富仲為代表的越共高層和黨的理論家們大都采取跟隨中國和學習互鑒的方式進行摸索實踐,盡管還不太成體系,但已初具規模。如今,一老帶三新的四駕馬車已全部就位。
越南意識到融入國際戰略,首先應該融入地區發展的洪流。這是因為急需升級交通基礎設施、降低物流成本的越南猛然發覺慢了周邊國家一拍,認識到越南權衡自身利益和共同利益失算,錯過了泛亞鐵路東線即越南南北高鐵的最佳建設視窗期。
誠然,越南社會主義現代化理論建設尚且不足,但新一屆領導中樞及時調整,十分重視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只要處理好中越「車同軌」與實作中南半島經濟一體化的關系,越南工業化、現代化藍圖和步驟就具有延續性和穩定性,越南革新開放事業也會不斷推向深入,離最終實作「兩個一百年」目標就會更加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