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為什麽美國對中亞運輸物流興趣濃厚?

2024-09-02國際

近日, 葉戈爾·利索文科在 俄「軍事政治分析」網站發文,分析了美國對中亞運輸物流興趣濃厚的原因。

近年來歐亞空間在運輸物流領域的專案如火如荼,原因主要是世界貿易正在發生的全球性變化,大陸地緣政治發生轉變。俄烏沖突,氣候問題,積極航運地區恐怖主義增長等,導致許多傳統的運輸路線要麽停運,要麽運輸規模明顯下降。



與此同時,之前被遺忘的專案開始走上舞台,也出現了新構想,其中一些與其說是經濟性,不如說是政治性。在當前的局勢下,中亞國家舉足輕重,由於自己獨特的地理位置,它們愈發變成連結歐亞重要經濟中心的大型物流「集線器」。因此,今天西方如此重視這一地區便也不足為奇了。


7月,美國決定加強自己建立從中亞國家前往世界市場陸上走廊替代性方案的行動。起初美國國際發展署署長副助理考爾宣稱,2025年由於經費增加,對中亞國家而言,美國可能成為中俄之外的「可靠選擇」。後來美國主管歐洲和歐亞的國務卿助理奧布萊恩加入了這一話題。他說,華盛頓研究了從中亞國家經過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領土建立新陸上走廊的可能性,可以讓它們「減輕對中俄的依賴」。

美方的類似聲明乏善可陳。華盛頓之前也企圖控制後蘇聯國家,提供了五花八門的合作方案。然而之前在運輸物流問題上畢竟歐盟發揮主導作用,對其而言重要的是保持這一地區供應各類資源,以及發展連線歐盟與中國的路線。

如今,形勢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原來對美國而言,重要的不僅是透過破壞該地區國家與莫斯科的合作打擊俄羅斯經濟,而且要控制歐亞大陸上盡可能多的運輸要道,一旦有需要就對中國和自己的歐洲夥伴施加影響。當然,美國人要做到這一點絕非易事。

問題在於,繞開俄羅斯領土將中亞地區與歐洲透過運輸走廊連線起來的最初想法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有了。1993年歐盟與裏海地區夥伴國國際合作計劃簽訂之後,該提議獲得了進一步發展。但事實是,隨後幾年這一專案並未取得大的進展,盡管也沒有人決定取消它。鄰近20世紀90年代末,這一地區開始嘗試發展個別運輸基礎設施倡議。例如,納布科輸氣專案應成為俄羅斯「南溪」的另一種選擇,從土庫曼向歐洲供氣。但這一次構想同樣沒有貫徹到底。

近年來跨裏海國際運輸路線(或「中部走廊」)相關工作一直在積極開展,從裏海東岸前往阿塞拜疆,進而延伸至外高加索。參與其中的不僅有本地區和歐盟國家,還有來自美國的投資者。

截至目前,「跨裏海國際運輸路線」的經費重擔主要壓在中亞國家肩上,因此其發展相當緩慢。直到2024年年初,歐洲國家在布魯塞爾「全球門戶」投資論壇上宣稱,希望在短期未來向「中部走廊」投入100億歐元,指的是從2021至2027年各類投資3000億歐元。今年6月12日,歐洲委員會與哈薩克在阿斯塔納共同開啟了跨裏海運輸走廊協調平台。

此時歐洲的立場簡單明了:在建設「西-東」選擇性路線時,歐盟有兩項基本利益:往返中國的不間斷過境運輸以及可以從中亞國家獲得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然而這種情況下應該清楚,無論是第一還是第二種情況,建立替代俄羅斯路線的真正選擇性方案,特別是在油氣領域,在可預見的未來歐盟未必會成功。

對歐洲而言,問題在於,中亞國家的所有運輸基礎設施,包括油氣設施,是早在蘇聯時期建設的,與俄羅斯密不可分。因此出入中亞國家一半的物流經過俄羅斯領土。其余的路線,像跨裏海國際運輸路線,通往中國的鐵路或經過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走廊等,均存在諸多缺陷,從政治軍事風險到比較昂貴,耗時長等等,不一而足。

另一方面,若說歐盟對中亞國家最感興趣的是油氣,這一地區國家對俄羅斯的依賴更是顯而易見。例如,哈薩克約80%的出口供油是透過沿俄羅斯領土鋪設的裏海輸油管道。對中亞其他國家而言,實作自己出口路線的多樣化當然重要,但目前它們無力建設有別於傳統路線的重大替代性方案。

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利益形勢有所不同,因為經濟並不是主要的。當然,華盛頓不可能放棄控制中亞自然資源的企圖,特別是其開采和運輸尚依賴中俄。而且曾記否,中亞集中了世界38%以上的高錳酸鉀礦儲量,30%的鉻,20%的鉛,約12%的鋅,約9%的鈦和大量其他原料儲量,對美國極其重要。因此,2023年9月,華盛頓召開「美國-中亞」峰會絕非偶然,成果是透過了聯合宣言,其中特別重視建立「多樣化、穩定和可靠的關鍵礦物供應鏈」。

同時美國的目的仍然是加強對這一地區國家的政治影響,透過它們不僅影響俄羅斯,還有歐盟,甚至中國。誰控制經費,然後是透過中亞國家貨物過境運輸路線的工作,而且具體是什麽能源、食品、日用品等無關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整個歐亞空間的經濟。因此,近幾年華盛頓開始積極在這一方向展開工作。

應該指出,華盛頓在中亞積極活動始於2015年,當年建立了所謂「C5+1」框架,包括吉爾吉斯、哈薩克、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和美國的代表。正是透過它,華盛頓企圖推進自己在這一地區的利益,提供自己的政治和金融服務,包括在建立新的過境路線框架內。2022年拜登當局甚至啟動了ERICEN(中亞經濟穩定倡議),計劃為這一地區的貿易路線多樣化、投資擴大投入2500萬美元。的確,當時這一數額看上去很滑稽,特別是考慮到2023年5月,中國宣布向這一地區國家投資40億美元。然而這一切並未讓華盛頓感到難為情,卻認真企圖控制中亞的運輸物流基礎設施。

而且美國不僅局限於一個方向的框架內。例如,華盛頓積極企圖控制透過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領土,包括所謂贊蓋祖爾走廊解決貨物過境運輸問題。奧布萊恩指出,巴庫和葉里溫實作和解,開辟新的運輸路線,可以建立繞過俄羅斯的貿易路線,不僅對於南高加索國家,而且對於這一地區其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顯然,華盛頓不遺余力,讓路線應透過亞美尼亞南部將阿塞拜疆與納希切萬,進而與土耳其連在一起,擺脫俄羅斯的影響。

美國在中亞活動的另一個重要方向是哈薩克,這裏華盛頓感興趣的不僅是運輸基礎設施,還有該國的自然財富,首先是廣泛用於制造電腦、汽車和飛機等的稀有金屬。因此,美國已經不是第一年與阿斯坦那積極討論物流能力和開采自然資源的前景。例如,六月中旬美國官方貿易代表凱特林·泰首次存取哈薩克和烏茲別克。出訪目的之一是支持發展跨裏海國際運輸路線,包括考慮發展上述國家自然資源的開采和出口。洞察最近的事件和華盛頓給中亞國家提出的建議應該承認,白宮決定認真著手解決中亞的運輸問題,不取決於解決這一問題將花費多少時間和資金。

這樣一來,與歐盟不同的是,對美國而言,繞過俄羅斯經中亞國家運輸哪些商品和資源並不具有現實緊迫性,反而更重要的是獲得對歐亞大陸運輸路線的經濟、政治控制,以加強自己在這一地區的影響力,對中俄施壓。此外,一旦在這一方向得逞,美國有可能不僅控制中亞地區,而且進一步控制正在不可避免淪為其殖民地的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