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歐盟委員會最近已經披露了終裁結果。在中方的反對意見下,歐盟依舊選擇一意孤行,在原有10%的關稅基礎上,堅持對產自中國的電動汽車加征17%至36.3%的高額稅收。
而且,不止是中國汽車企業,就連 在華生產汽車的西方企業也不例外,特斯拉被加征了9%的稅收,寶馬和大眾則被歸為合作企業,加征21.3%的稅收。
除此之外,歐盟還針對其他銷往歐洲市場的中國產品,比如 赤蘚糖醇 ,加征76.9%到235.6%不等的反傾銷稅。
不難看出,歐盟所謂的「補貼調查」是假,借關稅打壓中企在歐洲的正常貿易,利用保護主義強行拔高本土企業的競爭力,才是其真正的目的。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
面對歐盟不正當的競爭手段,中方自然不可能無動於衷。此前,中國商務部就以牙還牙,對進口自歐盟的豬肉產品發起 反傾銷調查,如今,歐洲銷往中國的汽油車,也成了中方的反制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8月23號,商務部曾召開會議,聽取業界對提高大排量燃油車關稅的意見和建議。
日前,中國商務部 新聞發言人何亞東也提到, 此前有專家建議提高大排量燃油車的關稅,認為這不僅符合世貿組織規則,也有利於汽車產業朝著綠色轉型。
中方指出,歐盟 對中國電動汽車采取的反補貼調查,是典型的保護主義行為,既不利於中歐汽車產業合作,也不利於全球汽車產供鏈穩定,更不利於歐盟綠色轉型和全球應對氣候變遷的努力。
中方反制歐盟針對中國的電車關稅
為此,中方還 頗具深意地表示, 相關部門將按工作程式,認真研究業界和專家的意見建議,支持汽車行業朝著綠色低碳轉型,實作產業高質素發展。
不難看出,中方已經有意聽取國內的建議,提高歐洲汽油車的關稅力度,根據世貿規則,中方對發動機排量大於2.5L的進口汽油轎車和SUV,最高可以考慮將臨時關稅稅率提高至25%。
當然,這個數碼可高可低,具體還需要看最終的商議結果。
而此時中方提前發出這一訊號,而不是先敲定再公布,也算是給歐盟一個警告,因為這件事目前還有回旋的余地。盡管歐盟進行了終裁披露,但正式裁定的時間在11月4日,如果到時候歐盟仍不回頭,針對中國電車的關稅政策將會從臨時變為5年。
綠色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到那時,中方恐怕會采取更為嚴厲的反制措施,讓歐盟為自己的惡行後悔。事實上,此前中方對豬肉產品的反傾銷調查,已經讓歐盟付出了代價。
要知道, 中國豬肉產品消費量約占世界總量的一半,而 中國市場上的一半豬肉制品都進口自歐盟。這麽大的市場誰不想分一杯羹?而歐盟將份額拱手相讓,俄羅斯已經開始搶占豬肉市場。
未來,如果中方提高大排量汽車的進口關稅,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德國車企無疑會遭受打擊。可以說,歐盟的舉動非但沒能幫助自家企業,反而還在損害歐洲企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