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普京接受美國記者采訪,資訊量很大,烏軍換帥,法國突擊搜查華為

2024-02-11國際

普京接受美國記者采訪,中國成為重要話題?俄烏戰事膠著,俄羅斯是否依舊願意談判?紮盧日內下台,烏克蘭臨陣換帥,背後又有多少政治博弈?法國突擊搜查華為辦公場所,又會帶來怎樣的嚴重後果?

普京接受美國記者采訪,向世界展示出真實的俄羅斯

在俄烏沖突升級之後,西方就對俄羅斯采取了絕對孤立的態度,不止在外交上,還在輿論上全面封鎖俄羅斯的發聲渠道,這導致西方社會普遍不了解俄羅斯在這場沖突中的態度和想法,只能依靠西方媒體來了解俄烏沖突。

久而久之,一些西方記者也開始感到好奇,希望以親自采訪的方式了解俄羅斯總統普京對這場戰爭的看法,幫助西方社會全面了解俄烏沖突,前霍士新聞記者塔克·卡爾森就是其中的一員。

當地時間2月6日,卡爾森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釋出了一條長達兩小時的采訪影片,采訪物件正是俄羅斯總統普京,這使他成為俄烏沖突升級之後第一個成功采訪普京的西方記者。

據他本人在影片中描述,他采訪普京的初衷是因為大多數美國人並不清楚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正在發生什麽,而這場危機即隨之而來的制裁又徹底改變了全球軍事和貿易格局。為了了解真相,讓西方民眾也意識到改變歷史的事態發展。他很早就試圖前往莫斯科采訪普京,但拜登政府兩次阻止他采訪,直到今年2月份他才成功抵達莫斯科,普京也非常順利地接受了他的采訪。

這則超長采訪影片的資訊量非常之大,普京在采訪中對他否認了俄羅斯認為美國會主動對俄開戰,並告訴卡爾森「是你們」炸毀了北溪二號管道。他猛烈批評美國利用美元進行政治鬥爭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同時認為世界正在「病入膏肓」,現在已經一分為二。

而聊到俄烏沖突,普京明確將烏克蘭定義成「美國的衛星國」,強調俄烏雙方終究會達成共識、結束戰爭,俄羅斯希望透過談判來解決烏克蘭局勢,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卻已經喪失了與俄聯邦談判的自由,依據美國的指示做出放棄同俄羅斯進行談判的決定,如今美國應該改正這一錯誤,促進俄烏談判。

普京也承認現在俄羅斯尚未實作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因為其中一個目標是去納粹化,這意味著禁止所有的新納粹主義運動,但現在烏克蘭很明顯還處於嚴重的新納粹主義影響之中。

采訪中甚至還談到了當年俄羅斯加入北約失敗的話題,普京再度表示,如果俄羅斯在當年看到了加入北約的希望,入約就有可能會發生。但西方並沒有表現出真誠興趣,而是出於地緣政治利益以及傲慢態度拒絕了俄羅斯。但即便西方拒絕俄羅斯,俄羅斯仍舊願意和西方發展穩定的關系。

在當前的國際局勢下,二人自然也談到了中國,普京對卡爾森澄清了很多西方對中國的錯誤認知和刻板印象,他告訴卡爾森,當前中國的外交政策理念並不具有侵略性,中俄之間的雙邊合作發展也非常迅速,而且非常均衡,中俄共同參與的金磚國家發展速度更是超過了七大工業國組織,美國出於政治原因試圖限制與中國的合作,是在損害自己。

普京還認為,西方畏懼強大的中國勝過畏懼強大的俄羅斯,因為俄羅斯只有1.5億人口,而中國有15億,而且中國每年的經濟增長超過5%甚至更多,中國的發展潛力太過巨大,從而引發了西方的擔憂。

普京的這一系列采訪內容涵蓋了各個方面,對於卡爾森的問題,他給出的回答都十分中肯,透過這一系列資訊,我們能夠看清當前俄烏沖突與全球局勢中的很多問題。

普京采訪內容透露巨量資訊,俄羅斯仍願意談判

首先,從普京回答采訪的態度以及二人聊到曾經俄羅斯申請加入北約的相關內容來看,當前普京是願意同西方進行對話交流的,他固然對美國的很多行為感到不滿,但也沒有被仇恨沖昏頭腦,而是想要給俄羅斯謀求一個可以穩定發展的未來,這讓我們再次看到了和談解決俄烏沖突的希望,俄羅斯已經完全擺出了開放的姿態,只要西方願意,可以隨時與俄羅斯開展談判。

而關於俄烏沖突,在真正實作談判之前普京很明顯並不願意放棄實作自己的戰略目標,他知道烏克蘭現在完全受到美國控制,俄羅斯在戰場上拿不到的利益,在日後與美國的博弈中就更拿不到,他還想繼續推動在烏克蘭實作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在談判前為俄羅斯爭取更多利益。

而關於中國的內容,更多是普京在澄清此前西方有關「中國控制俄羅斯」的汙蔑,他希望向西方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讓各國知道中國並不是西方宣傳中那個「具有侵略性的國家」,而是一個能夠與俄羅斯和平共處、平等合作的友好國家,他試圖告訴西方民眾,中國是全球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也是多邊主義發展的重要力量,美國選擇與中國合作才更有利於自身的利益。

他還很直白地道出了西方各國遏制中俄的原因,那就是害怕中俄強大之後影響到西方霸權,而且西方對一個強大的中國更為畏懼,這導致了西方政客不顧民眾利益,無視合作前景,采取對抗的手段來對付中俄。但實際上,西方更應該利用好中國的發展潛力,共享未來的發展機遇,如此美國才能與中國真正實作共存。

當前,普京的這則采訪影片在社交媒體上僅僅發表8個小時就獲得了超過6000萬的瀏覽量與4萬條評論,甚至有美國民眾在評論區感慨,俄羅斯總統能夠不依賴演講稿用半個小時講述清楚俄烏之間的問題,但他們自己的總統卻記不清楚自己的兒子何時去世。

相信透過這一則采訪影片,會有更多的西方民眾了解到真實的俄羅斯,以及俄羅斯與中美之間的復雜關系,雖然卡爾森本人的采訪動機很可能是為了在大選年打擊拜登的支持率,幫助杜林普競選,但在客觀意義上,他確實推動了世界和平的行程,當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俄烏沖突可以停止之時,俄烏談判開始的日子就會越來越近。

烏克蘭臨陣換帥,紮盧日內下台

在俄羅斯引發全球關註之時,烏克蘭也有一件事引起了外界的註意。根據烏克蘭國家通訊社的訊息,在當地時間2月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正式簽署總統令,解除了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紮盧日內的職務,並任命烏克蘭陸軍司令瑟爾斯基為新一任武裝部隊總司令。

在8日晚間的影片講話中,澤連斯基進一步解釋了自己解職紮盧日內的原因,他表明,現在烏軍有將近100萬人規模,其中大多數都缺乏前線戰鬥經驗,這意味著烏克蘭的軍隊需要有新的管理動員和招募方式,這些都將給士兵帶來更多尊重,恢復當前作戰行動的明確性。

澤連斯基還表示,他在當天早些時候已經會見了紮盧日內,討論了此番烏軍改革的內容,通知了更新烏克蘭武裝部隊領導層的決定,他對紮盧日內過去兩年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謝,並建議紮盧日內繼續留在烏克蘭國家領導層。

在瑟爾斯基接替紮盧日內之後,澤連斯基還對烏克蘭武裝部隊提出了新的期望,包括要求烏軍在2024年制定一份現實詳細的行動計劃,確保每支前線部隊都能夠公平分配到西方武器,同時解決後勤問題、建立輪崗制、提高軍隊質素並建立無人系統部隊。

未來幾天,總司令瑟爾斯基就將正式走馬上任,並帶領團隊重新部署烏克蘭武裝部隊,這將會給前線帶來新的變化。

這則新聞雖然吸引了全球的關註,但卻並沒有令外界感到意外,澤連斯基的講話也沒有引發轟動,因為大家都知道他講話中的內容,都只是解職紮魯日內的借口而已,澤連斯基要解職紮盧日內的傳聞在去年就已經流出,二人不和的傳言更是在2022年就已經存在。

2022年時,紮盧日內領導烏軍完成了幾次成功的反攻,在烏克蘭軍隊與民間都獲取了極高的威望,澤連斯基隨即開始忌憚紮盧日內。2023年上半年的巴哈穆特戰役中,二人第一次爆發了公開矛盾,紮盧日內要求將兵力撤出巴哈穆特併集結主力在扎波羅熱方向進攻,而澤連斯基要求固守巴哈穆特保障國際觀瞻,這導致巴哈穆特戰役消耗了大量烏軍精銳,最終烏軍不但丟掉巴哈穆特城,還失去了反攻主力,給俄軍創造出了修築防禦戰線的時間,這直接導致了去年年中發起的夏季大反攻全面失敗。

由此,澤連斯基和紮盧日內的矛盾愈發嚴重,並逐漸走到台前開始明面化鬥爭,紮盧日內經常與澤連斯基唱反調,到今年年初,二人之間已然是水火不容之勢。

偏偏到了這個時候,美國開始停止援助烏克蘭,國內的黨爭讓拜登政府幾乎筋疲力盡,此前給烏克蘭提供的巨額援助也沒有換來該有的戰果,美國開始對澤連斯基感到愈發不滿,有關烏克蘭即將爆發政變的傳聞層出不窮,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就曾獲得美國官員的內部爆料,宣稱美國計劃支持紮盧日內發起政變,取代澤連斯基。

但最終,美國並沒有行動,而是任由澤連斯基解職紮盧日內,這很可能是澤連斯基與美國之間進行了更多的交流溝通,與利益交換,讓美國繼續信任他,而放棄扶植紮盧日內。

但美國繼續信任澤連斯基,也不可能再像2022年一樣拿出巨額資金來支持澤連斯基了,澤連斯基幾乎不可能實作自己對烏克蘭武裝部隊提出的新設想。

當然,當前也有可能是美國方面認為時機尚未成熟,還沒有發起政變,因為紮盧日內是否擔任烏軍總司令對於美國能否成功幫助其發起政變影響並不大,紮盧日內在烏克蘭民眾和軍隊之中的聲望並不會因為他的離職而出現改變,甚至還有可能會因為此番離職愈發高漲,當前就有很多烏克蘭的民眾與軍人不理解為何要撤職紮盧日內,而對澤連斯基感到不滿。在此基礎上,美國隨時都有能力支持紮盧日內推翻澤連斯基政府。

因此,隨著紮盧日內的解職,烏克蘭的政壇將會進入一個微妙的危險期,各方都需要對烏克蘭保持關註,以防政變突然發生,使俄烏沖突進一步擴散。

法國突查華為,最終只能給法國自身帶來損害

除了俄烏之外,近期西方對中國也有了新的動作。

據一名法國司法界訊息人士2月8日對法新社透露,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在法國的辦事處本周因涉嫌「不當行為」而遭受了法國金融檢察院的突擊搜查。目前外界尚不清楚針對華為公司的調查細節,但華為法國分部已經發表聲明否認有「錯誤行為」。

在華為法國分部的聲明中還表示,華為已經全面配合調查人員,並將繼續這樣做,華為進駐法國已經超過20年,一貫遵守法國的所有法律法規,因此對調查結果非常有信心,並不認為法國政府會無端判罰華為。

但很顯然,事情並沒有華為描述的這麽輕松,法國之所以發起這次突襲搜查,目的就是為了給華為扣上一頂「泛安全主義」的帽子,以影響歐盟安全為理由對華為實施違反市場規則的不公平競爭策略,甚至強迫華為離開法國,從而順應西方的政治正確潮流。

在不久之前,歐盟市場專員布雷頓還曾呼籲歐盟27個成員國及其電訊供應商都將華為和中興器材排除在他們的流動網絡之外,並汙蔑這些通訊器材「對歐盟的安全構成風險」,法國很可能就是為了回應這一呼籲,才對華為發起搜查。

即便事後沒有任何證據指向華為危害法國國家安全,法國方面很可能也會按照歐盟的要求,逐步取締國內的華為通訊業務。

即便不對華為下死手,法國也很有可能會將此作為籌碼來與中國進行博弈,讓中國在中法合作中讓渡更多的利益,幫助法國恢復經濟,以此維持法國的獨立自主狀態。

但不論如何,這都是一步臭棋,西方各國尤其是歐盟各國在過去這些年能維持經濟發達,很大程度上要依賴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帶來的紅利,如今法國不公平地對待中國企業,相當於自己掐斷了自由貿易的原則,這無異於自掘墳墓。

法國若現在能夠認清現實,停止對華為的無端迫害,中法兩國在當前關系相對緩和的背景下還有機會繼續推動雙邊合作,但若是法國徹底取締華為,向全世界展現出拒絕自由貿易的姿態,那麽最終的苦果要由法國自己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