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杜文·法齊:哈裏斯將面帶微笑,以民主之名進行幹涉,以和平之名發動戰爭

2024-10-21國際
【文/杜文·法齊,轉譯/觀察者網 郭涵】
卡瑪拉·哈裏斯可能已經成功地說服美國,她是相比「瞌睡喬」(Sleepy Joe)更時髦、更「歡樂」的總統候選人,但美國以外的人們不應該上當。在外交政策方面,所有跡象都表明,哈裏斯將遵循她的前老板所設定的路線:不惜一切代價,咄咄逼人地反制任何對美國日漸衰落的霸權所構成的挑戰。
但有人要問了,哈裏斯的進步主義立場又怎麽說?好幾個月以來,美國右翼勢力樂此不疲地將這位民主黨人描繪成「覺醒主義」女鬥士,一名關心自身的「善意」更勝過維護美國安全的自由主義競選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全球舞台上,哈裏斯的進步主義立場恰恰是讓她如此危險的原因。
美國傳統上為對外幹涉做辯護的理由之一,尤其是在冷戰之後,就是透過強調人道主義和道德觀念。這在許多方面構成了自由主義對外幹涉時的意識形態基礎。它主張動用軍事力量、發動政權更叠或施加經濟外交壓力來維護「基於規則的秩序」。現實中,這些看似高尚的理念往往是美國服務自身經濟與地緣政治利益的借口。
2022年,國際關系學者克里斯托弗·莫特創造了「覺醒帝國」(woke imperium)一詞,用來形容這種政府模式的最新叠代版本。它不僅試圖推翻外國對手的政權,「還試圖根據西方進步主義的模式來改造對手的文化」。莫特解釋說,這種模式的真實目的是「推進信奉自由主義的跨大西洋主義者集團的外交政策目標」。
在當地時間9月10日舉行的美國大選第二場總統候選人辯論中,杜林普一度指責哈裏斯是「馬克思主義者」 IC Photo
哈裏斯對進步主義議題的倡導——從應對氣候變遷到關註發展中國家的民主治理——完全符合這一模式。與拜登一樣,她也將崛起中的多極化世界格局帶來的緊張包裝成「民主與專制的全球鬥爭」,將「人權」視作美國外交政策的基石。作為可能是美國的第一位女總統,而且是一位多族裔背景的總統,哈裏斯有獨特的資格加碼推進這一議程。
要理解可能的後果,只需回顧過去四年。從挑起並升級在烏克蘭的戰爭,到近乎無條件支持以色列,再到對中國采取咄咄逼人的態度,毫不誇張地說,拜登領導的民主黨已經成為新保守主義議程的官方繼承人。重讀1992年提出的「沃爾福維茨主義」(由保羅·沃爾福維茨提出,時任美國國防部負責政策的副部長,新保守主義代表人物之一,觀察者網譯註。)文本,其中宣布:「美國後冷戰時代的政治和軍事任務將是確保不允許在西歐、亞洲或前蘇聯領土上出現任何超級大國對手。」
今天與那時唯一的區別是,美國不再為了阻止能夠系統性挑戰其霸權的對手出現而戰,而是為了遏制和壓制這些已經浮現的新勢力(以中國和俄羅斯為代表)而戰,後一種局勢更加危險。也許拜登政府今年3月透過的一份機密報告最清楚地體現了這一點。【紐約時報】近期披露,這份報告主張美國必須準備好同時與中國、俄羅斯和北韓打核戰爭。
哈裏斯在鞏固這一政策取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副總統,她在演講中一再強調維持美國軍事優勢的重要性,並重申美國在北約和其它軍事聯盟中的核心作用。
例如,自俄羅斯進攻烏克蘭以來,哈裏斯與烏總統澤連斯基舉行了六次會晤,廣泛地參與了美國同烏克蘭的交流。她反復強調美國對烏克蘭的堅定承諾,還多次存取亞洲,與美國的地區盟友會面,以強化華盛頓的各種反華軍事安全聯盟,並推動就所謂「人權問題」的反華立法。
自從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以來,哈裏斯已經充分展示了她的外交政策主張依然根植於沃爾福維茨提出的原則。在芝加哥舉辦的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她承諾「確保美國始終擁有世界上最強大、最致命的軍事力量」,誓言要「毫不動搖地捍衛美國的安全與理念,因為在民主與專制的持久鬥爭中,我知道我自己的立場,我知道美國的立場」。
這話在美國人看來可能代表著一定善意,但卻暴露了一種深刻的摩尼教世界觀——它公然拒絕承認一種理念,即不同文明之間的獨特性是構成各國主權平等的一套國際秩序的基礎,而是將世界劃分為有合法性(「善良的」)與沒有合法性(「邪惡的」)的國家。
哈裏斯也清楚地表明,她會在烏克蘭問題上維持現狀:繼續(甚至可能升級)華盛頓對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事實上,很難想象哈裏斯沒有參與白宮近期的討論,即是否允許基輔使用美國和英國制造的遠端導彈深入打擊俄羅斯境內的目標,甚至是莫斯科——普京已經警告稱,這一決定會導致北約與俄羅斯爆發直接沖突。
我們可以預料,哈裏斯將在對華政策和中東問題上奉行類似的、具有連貫性的路線。例如,她宣布「在面對中國的威脅時將始終捍衛美國利益」——這裏的「威脅」應該理解成中國崛起導致美國霸權地位的衰退,並不是(中國)對美國構成了直接的軍事或安全威脅。
與此同時,圍繞以色列的問題,雖然哈裏斯進一步強調加沙巴勒斯坦民眾所遭受的人道主義苦難,但她在實際約束以色列這方面幾乎沒有采取行動——也沒有表達今後將采取行動的意願。事實上,在競選宣言中,哈裏斯承諾將「永遠支持以色列享有自衛權,將永遠確保以色列擁有充足的自我防衛能力」。
哈裏斯的現任和前任幕僚曾向媒體透露,她不僅會拒絕任何削減美國對以色列軍事援助(或者為援助附加條件)的主張,還會拒絕重新加入【伊核協定】(此舉被認為有助於緩解地區緊張局勢)。據【以色列時報】報道,美國民主黨眾議員布拉德·舒妮達(Brad Schneider)透露,哈裏斯的猶太外聯團體聯絡人告訴他,這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將反對美國重新加入【伊核協定】——就算美國結束協定的決定導致伊朗大幅推進核計劃,並鼓勵伊朗加強同地區代理勢力,包括同俄羅斯之間的聯系。
因此,在所有重大外交政策問題上,我們可以期待哈裏斯將繼續遵循民主黨的帝國主義路線。尤其是考慮到她潛在的國家安全顧問人選,菲利普·哥頓(Philip Gordon)是一位「鐵桿的大西洋主義者」。哥頓曾在奧巴馬政府推翻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災難性嘗試中扮演關鍵角色。
令人毫不意外的是,盡管哈裏斯有著支持進步主義的履歷,她依然得到了新保守主義大佬、共和黨外交政策鷹派人士的大力支持。事實上,終其一生都作為共和黨的超級鷹派代表、「9·11」恐襲事件後主持美國發動「永無休止的戰爭」、臭名昭著的酷刑支持者——迪克·切尼(Dick Cheney)近日宣布,將投票支持哈裏斯,而哈裏斯表示「很榮幸」得到切尼的支持。
小布殊時期的美國前副總統切尼(右)與女兒列斯·切尼。視覺中國
切尼的女兒、前共和黨議員列斯·切尼也向哈裏斯表達支持。切尼形容對方在民主黨全代會上的主旨演講「是朗奴·列根能夠發表的演講,是喬治·布殊能夠發表的演講。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對這個偉大國家非凡本質的擁抱和理解……如果你關心美國在全世界的領導角色,那麽如今正確的做法是給哈裏斯副總統投票。」
(共和黨保守派)這樣介入評價一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既引人註目又揭示了問題的實質。極端保守派如今為哈裏斯背書的事實提醒著人們,所謂「文化戰爭」終究不過是一場次要的小節目:當涉及真正重要的議題——最重要的是外交政策——時,美國精英們十分樂意與在「文化」問題上觀點對立的同行們攜手。
切尼家族不過是越來越多站出來支持哈裏斯的共和黨人中的一員,包括小布殊政府的司法部長羅伯托·干沙里斯(Roberto Gonzales),「反恐戰爭」初期那些最惡劣違法行為的策劃者;拉利·艾利斯(Larry R. Ellis),同樣在小布殊政府任職的退役將領,以及200多位前共和黨幕僚。
美國建制派媒體也出於同樣的理由對哈裏斯大獻殷勤。珍妮花·魯賓(Jennifer Rubin)最近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對哈裏斯的外交政策主張大加贊賞,形容是「帶有列根風格的外交政策」。
與此同時,當美國建制派紛紛為哈裏斯當選總統的前景歡呼雀躍之際,世界上的其它國家可能會更加警惕。畢竟,數十億各國民眾正對爆發全球戰爭的可能性深感憂慮,而美國的零和式冷戰思維只會帶來壞訊息。在哈裏斯的領導下,「覺醒帝國」終將找到自己的帝皇。她將面帶微笑,采取與過去同樣的做法:以民主之名進行幹涉,以和平之名發動戰爭。
(原文釋出在英國UnHerd評論網站,原標題:卡瑪拉·哈裏斯是偽裝起來的新保守主義者。Kamala Harris is a neocon in disgui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