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耶倫辯解「美國確實有補貼,但……」,華春瑩線上「轉譯」美式雙標

2024-05-13國際
【文/觀察者網 張菁娟】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上周在接受美國公共媒體(APM)經濟電台采訪時,再次操弄起針對中國的話術「產能過剩」。不過,主持人很快提出了質疑,認為美國政府在電動車、光伏和新能源等領域也提供了巨額補貼。對於耶倫給出的理由,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華春瑩今天(13日)在社交媒體「X」進行了「轉譯」,一語道破「美國邏輯」背後的雙標。
「marketplace」電台節目5月9日釋出的采訪內容顯示,耶倫在談及中美經濟工作群組時表示,雙方已經進行了四次會議,正深入探討多個議題,「其中之一就是中國先進制造業‘產能過剩’的問題」。
主持人呂斯達爾(Kai Ryssdal)對此表示,想和耶倫就4月訪華的重點之一進行討論,並行問稱,「正如您提到的電動汽車、電池,這些先進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有沒有可能,我們只是在這些領域被中國超越了?」
耶倫連忙予以否認,繼續以往那套說辭:「我們認為(雙方的)競爭是不公平的,中國正在大規模補貼對其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領域。」
「比我們的芯片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提供的補貼還要多嗎?」呂斯達爾不禁提出疑問,並稱「我們(美國)可是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也就是你們(美國政府)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marketplace」電台節目截圖
對於主持人的質疑,耶倫宣稱,美國已經瞄準了一些行業,特別是清潔能源、電動汽車、電池、可再生能源,「我們並不是要在這些行業稱霸,成為世界上唯一供應這些產品的國家,但我們確實認為,為了國家安全,為了供應鏈的彈性,為了創造良好的制造業就業機會,讓人們能夠在這些行業有所作為,對重要戰略領域進行投資補貼是至關重要的。」
接著,耶倫承認,美國政府確實非常明確地對上述重要戰略領域的(企業)投資進行補貼,並補充說,美國不希望看到,中國向產能嚴重過剩的企業提供大量補貼,這只會把我們的企業趕出市場。
話及此,她還搬出歐洲、日本、印度和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聲稱它們和美國一樣有著同樣的擔憂。
針對耶倫的言論,5月13日,華春瑩在「X」上發文回應道:「轉譯一下(耶倫的話):我們(美國)會用補貼支持美國產業,因為這是戰略性的,但當別人這麽做時,就是不公平競爭。」
華春瑩發文截圖
對於華春瑩的解讀,有外國網友評論表示,說兩面話很難,但美國卻可以輕易說出,美方所謂的規則是為他人制定的,而且隨心所欲地進行修改。
「當美國在競爭中競爭中失利時,它就開始作弊。」網友感嘆說,這才是真正的輸了比賽。
還有網友直言,美國總是做它想做的事,而不是做對大家都有利的事,或者體面的事。
近來,美國頻頻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認為中國制造業的崛起威脅到了他們在先進制造領域的主導地位。
然而,事實是,全球的綠色產能不僅沒有過剩,反而嚴重不足。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測算,要實作碳中和目標,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將達4500萬輛,是2022年的4.5倍。
中國新能源產業的蓬勃發展,是可以幫助其他國家實作減碳目標、加快綠色轉型的。路透社此前的報道指出,鑒於歐洲本土電動汽車價格高難以負擔且替代燃料的選擇也不夠成熟,歐盟需要重新思考到2035年禁止銷售新的燃油車的計劃該如何達成,否則從長遠看,可能會危及歐盟2050年實作凈零排放的氣候目標。「在如此緊迫的現狀下,歐盟要想達成2035年的目標,不得不依賴價廉物美的中國電動汽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