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國人怎麽看待韓戰?基辛格:超級大國被中國打得無力還擊

2024-07-16國際

基辛格是美國歷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尤其在20世紀70年代,他對美國的外交政策有著深遠的影響,並在中美建交的過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根據央視網的評價:

「基辛格為中美兩國關系開啟之門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多年來持續關註並支持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圖|尼克遜存取中國的照片

1971年,當時擔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的基辛格,經由巴基斯坦秘密前往中國,促成了尼克遜總統於1972年存取中國的歷史性旅程,這次存取被譽為「跨越太平洋的歷史握手」。

可以說,如果沒有基辛格的努力,尼克遜的存取以及隨後的中美建交都可能會被推遲。

在過去的五十年中,基辛格一直非常關註中國的發展,他多次存取中國,成為中國人民非常熟悉的外國政治人物之一。

那麽,這位深諳中國國情的美國政治家,對韓戰又持何觀點呢?

在2011年,也就是韓戰結束58年後,基辛格出版了他的著作【論中國】,其中對韓戰做了以下評價:

「美國透過簽署停戰協定實作了其參戰目的,但這個核超級大國卻被實力較弱的中國打得無法前進。——摘自基辛格的【論中國】

身為美國人,他在評述韓戰時,並沒有為美國留面子。

但基辛格所言確實反映了實際情況,因為這場戰爭確實是美國難以承受的失敗。

有人認為美國在北韓戰場上並未全力以赴,他們認為美國的軍事重心實際上在歐洲。這種觀點並不準確。

這種說法通常是基於美國官員的公開言論,如1950年12月,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就曾說:「我們的主要敵人不是中國,而是蘇聯。如果我們被牽扯進亞洲的紛爭,蘇聯就會在歐洲肆無忌憚。」

同時,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也曾表達:「美國的主要對手坐鎮克里姆林宮,只要這個對手沒有直接參戰,我們就不能將所有的軍事力量浪費在此。」

許多人誤解了艾奇遜和杜魯門的言論,認為美國在韓戰中沒有全力以赴,甚至認為美國的主要軍事力量都集中在歐洲。

這種誤解是完全錯誤的。

美國在韓戰中投入的軍事力量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在戰爭中,美國動用了:

陸軍兵力的三分之一,戰場上兵力高峰時達到302,483人。

海軍兵力的一半,部署了210多艘各型艦艇和383架航母艦載戰機,派出了19艘航母。

空軍的五分之一,出動了數萬架次的飛機,戰場上飛機最多時達1,780余架。

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這樣的軍事力量在北韓戰場上已經算是極限,如果認為這還不算全力以赴,那就是對軍事常識的無知。

考慮到北韓戰場的實際大小,如果美軍真的部署一百萬人,那麽連撤退都將非常困難,後勤壓力會成倍增加,即便是超級大國也難以承受。

此外,美國在北韓還使用了生化武器。1952年3月,僅一個月內,美軍就出動飛機865架次,在北韓北部和中國東北地區投放了大量攜帶病菌的老鼠、蒼蠅、蜘蛛、土蜂等昆蟲,引發了多個城市和地區的霍亂和鼠疫疫情。

使用這種手段說明美國在戰場上是何等拼命。

因此,美國在韓戰中所投入的軍事力量,結合當時的戰場情況,已經是其能夠動用的最大資源,不存在戰略重心在歐洲的問題。

艾奇遜和杜魯門的言論,不過是為美國在戰場上的不利局面找一個借口而已,因為這些政治家不可能公開承認在韓戰中的失敗,只能以對抗蘇聯為借口。

實際上,在韓戰中,真正沒有全力以赴的是中國。

你可能會感到驚訝,中國怎麽可能沒有全力以赴呢?先看看韓戰期間,中國在國內的情況。

1950年10月,中國誌願軍入朝參戰時,中國的廣大西南地區還未完全解放,同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渡過金沙江,解放了昌都,為之後的西藏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礎,有效地震懾了當地的反叛分子。

同時,中國還在進行剿匪和清剿敵特活動,這兩項任務都非常艱巨,需要投入大量的軍力和物資。

因此,在客觀條件上,中國想要全力投入韓戰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中國正面臨國內外的多線作戰。

然而,韓戰結束後,不僅韓戰取得了勝利,國內的問題也得到了有效處理,西南的剿匪活動取得了顯著成效,西藏和平解放,國內的敵特活動也基本得到了清理,一切都沒有受到耽誤。

美國人可不傻,他們驚訝地發現,即便在多線作戰的情況下,中國沒有全力以赴,就已經讓美軍在三八線附近動彈不得,如果中國全力以赴,美國人的處境將更加糟糕。

這正是1953年美國急於停戰的原因。

1953年簽訂韓戰停戰協定後,誌願軍司令彭德懷曾遺憾地表示:「當時我方的戰場組織剛剛就緒,

未能充分利用它給敵人以更大的打擊,有些可惜。美國人現在選擇停戰是明智的,否則他們可能會被趕到臨津江去!」

到了1953年,誌願軍已經將坑道戰術發揮到極致,北韓半島中部布滿了坑道,防禦陣線堅不可摧,美軍根本無法突破。

這就是韓戰的真實面貌,我們絕不能被美國的輿論左右,不應輕信他們的說辭。想想看,如果美國有信心贏得韓戰,他們早就繼續戰鬥了,根本不會選擇停戰。

而我們在逐漸取得優勢後選擇停戰,主要是出於政治考慮:一是1953年3月史太林去世,二是再戰下去我們短時間內也無法完全消滅美軍,畢竟兩國的綜合國力差距過大,因此選擇停戰是明智之舉。

正是因為韓戰,美國才改變了對中國的態度,開始重視中國,這也為1972年尼克遜的訪華鋪平了道路,否則基辛格和尼克遜不可能主動來中國建立外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