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缺席中方主持會議,越南轉而接觸美國大使,希望美方答應3個條件

2024-08-25國際

近期,東南亞局勢暗流湧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緬甸內部多支地方武裝再次挑起戰火,使得本就動蕩不安的局勢雪上加霜;泰國政壇也發生巨變,總理人選更叠,令人猝不及防。與此同時,越南的表現更加耐人尋味。一方面,越南最高領導人確認即將訪華,釋放出重視對華關系的訊號;另一方面,越南卻缺席了由中國主持的重要外交會議,反而提前與即將離任的美國大使會面,並提出了三個頗為「大膽」的要求。越南一系列看似矛盾的舉動,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戰略意圖?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越南在外交上一直奉行著一種被稱為「竹子外交」的策略,即在強權之間靈活周旋,左右逢源,以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這種策略在越南的歷史上有著悠久的傳統,例如在冷戰時期,越南就曾巧妙地在蘇聯和中國之間尋求平衡,從而獲得了大量的援助和支持。如今,面對中美兩大國的博弈,越南再次祭出「竹子外交」,試圖在夾縫中求生存,謀發展。

此次越南最高領導人確認訪華,並將其作為上任後的首次出訪行程,無疑是在向外界釋放重視對華關系的訊號。然而,幾乎在同一時間,越南卻做出了兩個耐人尋味的舉動:一是在中國外長到訪東南亞,並即將主持第九次瀾湄合作外長會之際,越南卻以各種理由推脫,拒絕派代表出席此次會議。

二是在美國即將舉行大選,對華政策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越南卻選擇在這個微妙的時刻與即將離任的美國大使會面,並提出了承認越南市場經濟地位、取消對越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以及在重要國際組織中支持越南訴求的三項要求。

越南為何要采取這種「一腳踏兩船」的做法呢?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越南一直將自己視為東南亞地區的「小霸」,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尤為看重。然而,隨著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系的不斷深化,特別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穩步推進,越南在地區的影響力正面臨著被削弱的風險。例如,中國近期承建的柬埔寨運河專案,一旦建成,將打破越南對湄公河運輸體系的壟斷地位,從而削弱越南對柬埔寨等國的控制力。

面對這種情況,越南自然心有不甘,但又不敢公開與中國對抗,於是便將目光投向了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希望借助美國的力量來制衡中國,維護自身在東南亞地區的利益。然而,越南的如意算盤真的能打響嗎?答案恐怕並不樂觀。

一方面,美國即將迎來大選,無論是杜林普再次當選,還是拜登成功連任,美國的對華政策都將充滿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越南貿然押註美國,無異於一場豪賭,最終結果很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另一方面,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也日益堅定。從2013年開始,中國在南海多個島礁進行填海造陸工程,並部署了包括戰鬥機、導彈系統在內的各種軍事設施,有效地加強了對南海海域的控制。與此同時,中國海軍也加大了在南海的巡航力度,並多次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展示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

例如,2016年,中國海軍在南海海域舉行了大規模的海空聯合軍演,出動了包括遼寧艦航母編隊在內的100多艘艦艇、數十架戰機和數萬名官兵,演習區域覆蓋了整個南海海域。此次軍演不僅檢驗了中國軍隊的聯合作戰能力,也向外界釋放了中國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強烈訊號。

面對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實力,越南試圖借助外部勢力在南海問題上挑釁中國的做法,無疑是極其不明智的。事實上,越南近年來已經嘗到了「玩火自焚」的苦果。2014年,越南因允許美國石油公司在南海爭議海域進行勘探活動,引發了中越之間的嚴重外交摩擦。最終,越南在中國的強大壓力下被迫停止了相關活動,並向中國做出了道歉。

歷史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任何試圖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來謀求自身發展的做法,都註定是徒勞的。越南如果真的想謀求自身發展,就應該認清形勢,放棄幻想,停止在南海問題上挑釁中國,回到與中國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正確道路上來。

值得註意的是,越南選擇在這個時間點與美國接觸,也與美國國內政治氛圍的變化有關。近年來,美國政壇「反華」情緒不斷高漲,兩黨在對華政策上日趨強硬,都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並試圖拉攏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加入其「反華」陣營,以遏制中國的發展。在這種背景下,越南自然想要利用美國對中國的「焦慮」,為自己爭取更多利益。

然而,越南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美國的對越政策更多的是出於地緣政治的考量,而非真心實意地想要幫助越南發展。美國真正關心的是如何利用越南來遏制中國,一旦越南失去了利用價值,美國便會毫不猶豫地將其拋棄。

歷史已經多次證明了這一點。例如,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為了自身的戰略利益,不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支持南越對抗北越,最終卻以失敗告終,留下了滿目瘡痍的越南和無數家庭的破碎。而冷戰結束後,美國便迅速調整了對越政策,將越南視為潛在的合作夥伴,而不是昔日的敵人,這完全是出於地緣政治利益的考量。

總而言之,越南當前面臨著復雜而嚴峻的外部環境,其「竹子外交」能否繼續奏效,尚需時間來檢驗。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任何試圖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來謀求自身發展的做法,都註定是徒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