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雁默:尖叫聲中,美國「自由男神」誕生了

2024-07-15國際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當人們感到不確定時,他們寧願要一個強大而錯誤的人,也不願要一個軟弱而正確的人。」——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
杜林普遇刺,共和黨驚喜收割「英雄」「殉難者」「烈士」等標簽,做夢都會笑,連尋常百姓應該都直覺認為,比賽結束,杜林普贏定了。
【華盛頓郵報】網站截圖
在這類事件裏,真相是最不重要的事,尤其發生在大選之前。台灣人都記憶猶新,當年陳水扁的「兩顆子彈」如何顛覆了選情;到底是不是政治暗殺,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只有「血的記憶」認知,而擂台上,沒流血的選手輸。
然而,這對最近遭到大量同仁逼宮的拜登而言,真的是壞事嗎?恐怕也不盡然,因為本來躍躍欲試想取代拜登的那些人,現在可能反而膽寒了——若自己上也是註定炮灰,不如就讓拜登承擔所有戰敗之責吧。
論未來發展,共和黨自認躺贏,而在民主黨這一端,則是「禍兮福所倚」。
可能性一:放棄總統,全力挽救國會席次。這意味著拜登不會被換掉,而會成為「犧牲打」,民主黨可按照「物極必反」的原理,順勢催出支持者的危機感,踴躍支持黨籍國會議員,擴張杜林普重返白宮後的在野制衡力量,退而求其次地實作朝小野大的局面。
可能性二:換掉拜登,改由誌在競選2028總統的年輕精英,意不在今年當選,而在於取得4年後重返執政的能量。與此同時,保住這一次大選後的國會席次優勢。當然,擺脫了「失智總統」的疑慮後,也不排除年輕候選人驚險贏得總統大位的一絲可能。
換言之,杜林普遇刺,民主黨也可看成機遇而不是喪鐘,保住國會席次必然是黨內共識,而且會因杜林普遇刺而得到強化。只是,選舉策略操作起來會困難得多。
文首克林頓那段話,是親民主黨媒體在災難性的總統辯論後,普遍流傳的政治箴言,意在換掉拜登。盡管CNN磁碟機點了杜林普辯論中高達30個錯誤(虛假言論),但「強而錯誤」,總是贏過「弱而正確」(「strong and wrong」 always trumping 「weak and right」)。美國人永遠篤信達爾文式教條,重點在於「強弱」,而不是「對錯」。
事實上,克林頓這番話的原文裏,沒有「trumping」——意思是,打出王牌而贏,可理解為象棋中的「將軍」——這個詞,但媒體刻意使用「Trump」一語雙關,凸顯其對拜登失智的焦慮。
「強而錯誤」的美國,是全世界政治領導人準備迎接的現實,因為當前,是20年來人們特別感到不確定的時代。我們看今年選舉,從歐洲到美國,都強烈感受到人民期待強而有力的領導人帶領他們走出困境,而意願如此強烈,以致該領導人是對是錯,並不那麽重要。
毫無疑問,杜林普「才華洋溢」,知道在關鍵時刻應該如何展現強人形象,那一張臉上布著血痕、在星條旗背景下舉手示強的照片,堪稱完美,片刻間就將自己寫入了歷史。同樣狀況,換作是拜登,恐怕是狼狽萬狀。
杜林普「名場面」
民主黨人長久以來對杜林普的批評,一夜噤聲,因為那張照片讓杜林普成了「自由男神」,凡人無法擋。
緊接著要上演的是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杜林普與他選擇的搭檔將在會上正式獲得提名。副總統候選人是誰?現在已經不那麽重要,只要放上「自由男神」的照片作為背景,發光體就只有杜林普一人,其他人都只是踴躍借光的雜魚。
參與這場王者盛會的台灣政客,包含藍綠白的黨籍代表。不分朝野,台灣政客早在特拜首輪辯論後,便將跪姿調整到共和黨方向,毫無懸念地押寶杜林普。
杜林普重返白宮,對台灣意味著什麽,我放在最後談,先講講應景電影【美國內戰】(Civil War)。
電影【美國內戰】到底在講什麽?
最近最賞心悅目的事,就是親民主黨媒體的崩潰表現。
7月14日的紐約時報中文網,在「自由男神」頭版新聞照片的旁邊,是前幾天好萊塢影星兼民主黨人喬治·古尼發表的「溫情逼宮」文章——【我愛拜登,但他是時候結束了】。
紐約時報中文網首頁截圖
古尼希望那個在2020年拯救美國的拜登,今年再次拯救美國,只不過,上次是競選救美國,這次是退選救美國。必須說,古尼的文筆相當好,說服力也強,我不禁想,這位好萊塢男神不如自己出來選吧,勝率應該大增,就算最終功敗垂成,至少民主黨不會全滅。
講到好萊塢,不免令人想到【美國內戰】(Civil War)這部電影。上映前,關於「加州+德州」的紅藍聯盟設定,特別令兩岸政治時評人們好奇,因為當前的美國,紅藍壁壘分明,鬥爭愈演愈烈,若引發內戰,加州與得州應是死敵,怎麽會合作呢?
上映以後,我們知道答案了。不知一般影評如何解釋此一設定,個人的解讀是,所謂「美國內戰」,不是紅與藍,或南與北的戰爭,而是「現在與過往」的戰爭。
「加州+得州」的紅藍聯盟,代表「現在的美國」,他們聯手叛變,消滅了代表「過往的美國」的執政者。換言之,那個曾經讓世界仰望的老美國與美國夢,被民主黨與共和黨聯手擊斃了。
「新美國」之所以打敗「老美國」,總的來說,是因為貧富差距的快速擴張,讓美國夢成了美國噩夢。這是20多年來美國經濟「脫實向虛」所產生的惡果,制造業萎縮,金融服務業壯大,自然就形成了嚴重的貧富不均。關於此,近年我們已討論很多,這是「東升西降」論述裏最主要的論點。
我們現在不討論「東升西降」的可能性,而是一再確認美國霸權消亡征兆。可以確認的是,「世界帝國」正在崩塌,而其過程必然是「犧牲世界」以圖再起。因此,任何其他國家的和平崛起,都將是崎嶇而漫長的。
我們也不需要預測美國何時發生內戰,因為全世界已處於「戰後」,即老美國已經戰敗,其余各國各地都得在廢墟裏找到生存之路,而聰明的會引導杜林普為自己鋪路,愚蠢的會困在廢墟裏。
我堅信,「台獨」會成廢墟,台灣則會因統一而找到生路。
「川黨」重新掌權,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機遇
對我這種急統派而言,當前的局面,不怕有事,就怕沒事,兩岸統一取決於中美動態關系,若敵不動,我不動,統一列車就動不太起來。換言之,杜林普當選,我會視為兩岸統一的最佳機遇。
7月8日,共和黨修改了每四年調整一次的黨綱,以作為15日黨代表大會的總體戰略。台媒註意到,這次共和黨黨綱草案,除了要求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還「抹除」了該黨對台灣問題的立場宣示——這是40年來首次,台灣消失在共和黨黨綱裏。
台媒自我壓驚,稱「候選人當選總統後的實際作為,並不見得會完全符合黨綱內容」;台「駐美代表」則八股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是跨黨派且跨國會兩院的,支持力道強勁毫無疑問」。
我的看法,黨綱必須對齊候選人政見,而杜林普近來對台灣問題諱莫如深,共和黨搭配噤聲理所當然。我不認為杜林普在台灣問題上已有完整策略,但原則卻是有的,即在中美博弈裏,將台灣作為一個不輕易出手的「Trump」(扭轉情勢的王牌),自我糾正上一次他打台灣牌「打歪」的錯誤。
在總體策略上,近來前杜林普政府官員,以及潛在的新政府官員都頻頻向媒體表示,美國的敵手只有中國,在其他地緣問題上美國所投入的資源,都要最大程度緊縮,以集中資源對付中國,並借此讓美國再次偉大。
歷來共和黨黨綱都強調「擴大台美貿易」,「強化台灣防務」,但這次全部抹除,意味著杜林普希望在台灣問題上有更大的選擇空間,而不是被綁在「老美國」的思維框架裏。這其中的意義,可能不弱於第十四屆人大報告中,於「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措辭刪除了慣用的「和平統一」前提。
這與杜林普在軍備控制上的態度一致——美國將不再是單方面條約的締約國(如【中導條約】、【開放天空條約】),杜林普認為這些條約使美國軍隊及盟友在戰場上處於不利地位。
不僅軍備議題,地緣政治亦然。杜林普認為各種「共同防禦條約」都不該是綁住白宮決策的檔,而應該是美國對受保護國「論件計酬」的類商業合約。對待條約盟友可以緊縮,遑論台灣這種連條約都沒有的「朋友」。
白話說,杜林普的新美國,不但不想給他國新的承諾,連舊的承諾都要重新估價,並尋求立刻變現,那麽,處理台灣問題的原則是什麽,也就不難推估了。
既然外交必須服務國內政治需要,台半導體業在西方眼裏又是台灣最重要的資產,那麽杜林普要求台積電將最先進制程工廠全數移到美國(或美國屬意的國家),或者不循此途徑改而課以重稅,借此一方面增加中美博弈籌碼,另一方面重建美國,圖個兩全其美就不奇怪了。
台積電(資料圖)
這就是為何,前陣子杜林普公開批評台灣,偷了美國的工作——他很清楚台灣對美國的真正價值,不在於這座島的戰略價值,而在於能夠盡早變現的產業。不是台灣對美國沒有地理戰略價值,而是守住台灣的代價太大,不如盡快吃掉這塊肉最肥美的部份,然後將雞肋還給中國。
而這點心思,杜林普自然是不願直言,怕方便對手洞燭機先,只有讓自己不可測,在談判桌上才能謀取最大利益。當然,表面上,共和黨仍會強調台灣對美國的價值,但圍繞在這一點上的各種台面下算盤,就是出賣台灣,不會有別的。
對中方而言,台半導體業比起台灣島,前者的價值遠遠低於後者,剛好與杜林普的估值相反,而這是達成交易的重要前提——各取所需。
因此,若「自由男神」真的勝選了,未來四年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交手,無論表現在外的是什麽,都是看熱鬧,最終談出一個兩方都能接受的交易價格,才是看門道。
結語
杜林普的鬥士形象本來就很鮮明,現在浴血晉升「自由男神」後更鮮明了,致使他勢不可擋,就算他犯更多的錯,只要不是過於離譜,美國選民也會接受。這使得杜林普對自己許下的承諾更為珍視,更為謹慎,因為經常犯錯的領導人,必須更努力於兌現承諾來換取選民的容忍。
換言之,對美國隊友而言,「自由男神」會爭取擺脫條約束縛的自由,以後大家只能尋求自保。對美國敵人而言,「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必須重新估值,因為杜林普會拿這個「老美國遺產」來做交易,在「自由男神」肆虐全球以前,自己心裏要有個數。
一個強大而錯誤的對手,不能用軟弱而正確的策略應付,必須有更多戰術工具因應變局。此外,只要中國能給世界更多的確定性,杜林普就是那個幫中國走出廢墟的人,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