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時間的談判,中國與歐盟在電動汽車關稅問題上依然未能達成共識。隨著歐盟最終裁決的期限日益臨近,中方表現得相對淡定,而歐委會卻開始采取一些「陰險」的手段。
近日,中國機電商會揭露了歐方的卑劣手段,指出對方一邊與中方進行磋商,另一邊卻暗中單獨約談部份中國企業,就價格問題展開談判。
顯然,歐盟試圖繞過中國機電商會這個談判主體,私下與部份中國企業達成協定,借此在中方內部制造分歧,從而瓦解其「談判堡壘」。
此外,歐盟可能還有一個意圖,那就是借此機會與中國企業洽談合作,以脅迫和誘惑的手段推動它們在歐洲進行投資。
中歐之間的磋商依然存在重大分歧
針對歐盟的無恥行徑,中國商務部近日作出回應,明確指出歐方此舉可能帶來的兩大後果。
歐委會一邊與中方展開價格談判,另一邊卻私下約談中企,此舉不僅會破壞雙方已建立的信任,還將損害此前多輪磋商的成果,並幹擾中歐談判的整體行程。
此外,歐方此舉還會增加後續執行價格協定的難度,並為監管相關企業帶來更多的行政成本。
盡管中方態度依舊溫和,但措辭卻毫不含糊,既表明了對歐方行為的反對,也展現了自身的強硬立場。任何試圖暗中破壞中國車企團結的舉動,都必然要為此付出代價。
歐盟委員會對華施展「離間計」
歐盟這一「離間計」不僅讓人十分反感,實際上也並未產生實質效果。首先,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競爭力並非僅靠幾家企業的成績,而是整個產業鏈共同發展的成果。
其次,無論歐盟與中國企業達成何種協定,電動汽車是否出售給歐盟,主動權依然掌握在中方手中。即便歐盟能吸引部份中國企業,難道還能帶走整個供應鏈嗎?最終仍需與中方達成共識。
因此,無論歐委會如何上躥下跳,都避不開中國提出的集體方案。中方也毫不慌亂,表達了期望:希望雙方在既有框架內,基於前期磋商,加快推進步伐,早日實作實質性突破。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在勸告歐盟不要再胡鬧下去了。事情總得有個了斷,繼續拖延只會導致雙方的利益受損。
歐美對中國電動汽車產業進行遏制
然而,目前的歐盟似乎並無意與中國達成共識。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曾表示,即便歐盟對華關稅作出最終裁決,仍可繼續與中方展開談判。
換句話說,歐盟早已準備打起一場「拉鋸戰」,想方設法迫使中方接受其條件。同時,歐盟或許還在等待一個關鍵的轉折點,那便是美國大選的結果。
實際上,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原因在於配合美國的遏制中國政策。然而,隨著今年美國大選的臨近,拜登政府註定會下台。無論是哈裏斯還是杜林普上任,美國的政策都可能會發生變化,歐盟似乎在靜候「指示」。
然而,歐盟試圖分化中企,但其內部卻先行「瓦解」。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歐洲企業開始指責歐委會,對其關稅政策表達不滿,尤其是歐洲的汽車制造商更是面臨重重困境。可以說,歐盟為了迎合美國,正在將自己的企業推向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