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美國總統拜登宣布退選,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位任內為美國開辟了俄烏、中東、南海三條戰線的總統,在今年的大選中,出局了。
而隨著拜登的出局,3枚棋子也淪為棄子,這3枚棄子分別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
但正所謂樹倒猢猻散,拜登剛剛宣布退選,這三個人就是開始各謀生路。
21號當天,在俄烏和談中一向態度強硬的澤連斯基突然改口,宣稱自己可以與普京談判,哪怕烏克蘭的法律禁止澤連斯基這樣做。
很顯然,這位美國的代理人敏銳的意識到,拜登的出局讓他失去了最大的靠山,杜林普已經在著手解決俄烏沖突,並放話要在自己就職前就解決這個問題,換句話說,留給澤連斯基的時間,不多了。
幾乎是同一時間,菲律賓外交部宣布,中菲就南海仁愛礁問題達成共識,菲律賓將在中國的監管之下,對坐灘軍艦提供有限補給,這一點變相的承認了中國在南海地區的執法權。
很顯然,小馬科斯終於明白了,中國外交部那句「菲律賓是中國搬不走的鄰居」是什麽意思了,在拜登拍拍屁股準備走人的時候,菲律賓哪裏都去不了,剩下的爛攤子,只能費菲律賓自己收拾。
無獨有偶,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22號到訪美國,據多方訊息確認,內塔尼亞胡此行不僅要和拜登見面,還要和哈裏斯以及杜林普這兩個候選總統見面,同時,還將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
很顯然,內塔尼亞胡意識到,拜登退選雖然不會影響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但會影響美國領導人對他的支持,內塔尼亞胡這個在以色列內部左右不討好的人,必須要找到下一個支持者,才能保證自己的在以色列的執政地位。
但在我看來,這三個人的下場,都不會很好。
澤連斯基在俄烏沖突中扮演的角色有目共睹,烏克蘭人為了他付出鮮血是咎由自取,但俄羅斯人可不想輕易放過他,澤連斯基想和普京談判?哪有那麽簡單,數個月之前,普京就已經公開質疑澤連斯基的合法性,並表示,俄羅斯不會和澤連斯基談判。
而小馬科斯就更不必說了,22號國情咨文發表當天,抗議人群湧上街頭,對小馬科斯的執政能力表示不滿,這樣的壓力之下,小馬科斯面臨著下台的風險。
至於內塔尼亞胡這個人,哪怕是在西方世界,都有不少人都稱呼他為「戰犯」,並希望他能都到應有的審判。
事情到這裏,這三個人的未來,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三個人控制的三條戰線。
澤連斯基的轉向,為俄烏和談提供了機會,小馬科斯自顧不暇,然南海局勢回歸平靜,內塔尼亞胡的危機,讓巴以沖突回歸正軌不再遙遙無期。
這些都是好事,也都是壞事。
好事是兩年的動蕩期即將達到終點,壞事是美國可以扶持第一個代理人就能扶持第二個、第三個,下一個代理人,可能比現在這個還要極端。
說到底,世界仍然活在美國的陰影中,反霸權和反殖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