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2001年小泉純一郎訪華,來到抗日紀念館,用毛筆不懷好意寫下兩字

2024-04-20國際

自從進入21世紀以來,每年8月,我們經常能看到日本政界人士頻繁參拜靖國神社的新聞。這一習慣已經持續了20年。而開創這種習慣的首相正是小泉純一郎。小泉的名聲在中國非常不好,可以說是戰後時期中國對他評價最差的日本領導人之一。他參拜靖國神社,並推動修改歷史教科書,試圖推翻對二戰過去的反思,引起了中國、南韓、俄羅斯等國的抗議。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這之前,小泉竟然參觀過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並在館內留下了一幅寫有「忠恕」兩字的悔罪墨寶。2001年,小泉存取中國時非常低調,而且表達了誠意悔罪的態度,這讓中方感到奇怪。畢竟,在10月份存取中國之前,小泉才剛剛參拜了靖國神社,並且態度堅決強硬,將此視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然而,在20年前,在「抗日戰爭紀念館」留下「忠恕」二字的行為,後來被認為是一次政治秀。這位右翼首相只是做出了表面上的悔罪姿態,實則是為了混淆視聽。那麽,小泉純一郎在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留下「忠恕」兩字,到底意味著什麽呢?另外,為什麽日本政界人士在新世紀頻繁參拜靖國神社呢?小泉純一郎這個名字對中國網友來說並不陌生。21世紀初,全中國都記住了這位「拜鬼首相」的名字。一些媒體稱他為「純一狼」,以批評他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立場。然而,在日本,這位政治世家出身的政二代曾經是現代日本歷史上支持率最高、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

小泉純一郎於1942年出生在日本橫須賀市,他的父親和外祖父都是日本政界重要人物。外祖父小泉又次郎曾連任幾十年眾議員,並曾擔任橫須賀市長。而父親小泉純則本姓鮫島,在婚後改姓小泉並繼承了小泉又次郎的政治事業,並與鳩山一郎等人共同創辦了影響深遠的自由民主黨。日本的政治制度外表看起來是「民主」的,但實際上是由政治貴族傳承權力。在小泉家族到第三代的時候,父親早早為他確定了從政的道路。

然而,不幸的是,這位純一郎是個學業平庸的學生,差點沒能進入政界。年輕時他立誌考入東京大學學習外交專業,但兩年連續失敗後,最後選擇了慶應義塾大學經濟專業。60年代末,小泉在慶應義塾畢業後被家人送往英國留學,在倫敦大學攻讀政治學專業。然而,他並未完成學業,在1969年父親突然去世後不得不提前回國。日本政界一向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因此父親離世後留下了一個政治職位,純一郎只得頂替上去。當時他只有27歲,在福田糾夫等父親的朋友的幫助下參選,經過三年多的奮鬥,他在1972年進入了眾議院,當時年僅30歲。

此後的30年裏,小泉純一郎穩步上升,在自民黨內部建立了良好聲譽。80年代末進入內閣,擔任厚生省大臣,90年代擔任郵政大臣。到了90年代中期,小泉已經積累了足夠的政治經驗,並開始參選首相。然而,他第一次競選失敗了,被同黨的橋本龍太郎擊敗。橋本於1995年上台,並在3年後離任。接替他的是小淵惠三,在2000年春天下台之前任職1年多。這兩位首相都沒有取得突出成績,並且改革失敗、民眾支持率不高。而小淵惠三在任期內病倒,被迫交出權力,由青木幹雄代理首相職位。

直到2001年初,日本再次舉行大選,這次頂上來的就是小泉純一郎。他上台後,迅速清除了自民黨內的派系勢力,並大膽任用新人。他以「內外改革」的口號吸引了日本人的關註,為經歷了經濟危機折磨的國民帶來新的希望。正因如此,在上任之初,小泉內閣創下了87%的支持率紀錄,成為日本戰後支持率最高的內閣。然而,小泉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參拜靖國神社,這讓他備受爭議。盡管他不是第一個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首相,但他是參拜次數最多的首相之一。在任期內,小泉純一郎以首相身份共拜訪了6次靖國神社,成為日本歷史上參拜次數最多的首相。這也是中韓等國對他評價低的原因之一。

靖國神社早在1978年就引發爭議。起初,靖國神社並無太大名聲,因為它只是紀念戰亡士兵的神廟,並供奉著戰死士兵的靈位。歷屆天皇都定期前往進行祭奠。然而,在二戰結束後,靖國神社因為安葬了二戰甲級戰犯而備受爭議。這成為中韓等國批評靖國神社的重點。中國媒體曾評論:「把甲級戰犯放進去祭拜,等於在德國悼念納粹元首,這是嚴重違法行為。」自1978年以來,日本政府頻繁參拜靖國神社,以「宗教信仰自由」為理由。盡管連裕仁天皇都不再參拜靖國神社,但日本政界卻越加勤奮。當時的日本正處於經濟巔峰,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因此參拜靖國神社可以幫助政客贏得更多選票。

2001年初,小泉純一郎剛上任便宣布參拜靖國神社。此舉立刻引來了中國和南韓的強烈抨擊。小泉壓力巨大,原計劃在8月15日戰敗紀念日前往參拜,但最終只能提前至8月13日進行。然而自從他參拜神社以後,中國對他的好感度大幅下降。令人不解的是,盡管小泉純一郎時期日本的外交政策傾向亞洲,他在參拜靖國神社後不久即宣布要存取中國和南韓。中國政府決定於10月8日接待小泉純一郎,存取時間僅為1天。

在10月8日早上,小泉純一郎抵達中國,並中午參觀了中國的盧溝橋,參觀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有傳言稱,讓小泉去抗戰紀念館參觀是中國政府對日本的警示。然而實際上,這次參觀是由日方安排的,中方對此也感到驚訝。在中國駐日大使的帶領下,小泉走過當年「七七事變」的爆發地盧溝橋,並仔細參觀了紀念館。隨後,在館外他向紀念浮雕敬獻花圈,並鞠躬致敬。這一畫面被記者捕捉下來成為報紙頭條。隨後,日方一行人在館長陳啟剛的帶領下進入參觀,看到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戰勝利的大量歷史材料。

在參觀紀念館期間,小泉純一郎的臉色凝重,多次駐足在史料照片前沈思。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對他的反應印象深刻。參觀結束後,小泉純一郎對中方代表表示:「我將盡我畢生之力,來維護日中友好關系,促進兩國關系的發展。」最後,小泉在紀念館留下了墨寶,只寫了兩個字:「忠恕」。

「忠恕」這兩個字出自【論語】,是孔子的思想,可以概括為「盡心為人」和「推己及人」。然而,在小泉純一郎的解釋中,這兩個字代表著「寬恕、體諒、理解」。中國一度認為這是小泉的悔罪之意。乍一聽起來,「忠恕」這兩個字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小泉純一郎在這兩個字中暗藏了一個「地雷」。

按照漢語習慣,中國人很容易從字面上理解「忠恕」為「忠心請求寬恕」,但實際上這兩個字並不意味著如此。它們的含義反而是日本要求中國要大度,要體諒日本,理解日本,為日本著想,不要執著於過去。這完全是一種攪混水、和稀泥的態度。

從這兩個字中我們可以看出小泉此行到中國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一種虛偽的政治表演。背後顯然有顧問為他策劃。盡管小泉後來曾就侵華戰爭發表講話並表示歉意,但這並不能代表他真心的悔過。正因為如此,小泉此行並未達成任何實質性的協定,並在晚上離開了中國。

小泉純一郎在中國的做作表演確實挽回了一些形象分,但他回到日本後卻露出了真面目。他開始修改歷史教科書、篡改二戰歷史。將侵華戰爭稱為「中日戰爭」,把侵略美化為不得已的「自衛戰爭」,將日軍在中國燒殺搶掠的歷史從教科書中刪除,只留下西方和中國打擊日本的內容,把日本描繪成一個「受害者」。這引起了中韓等國的憤怒,聲討小泉的聲音在亞洲蔓延。然而,這位首相不改本色,繼續高效推進歷史教科書的修改工作,並繼續每年拜鬼,六年共拜了六次。

小泉純一郎之後,日本政府的領導人都變了個樣子。他們不再就二戰的歷史道歉,而是掩飾日本的戰爭罪行,只談論日本也是「受害者」,至於為什麽成為受害者,則從不提起。日本人對自己在二戰中犯下的罪孽心知肚明,尤其是政客們更是清楚。但為了爭取右翼選民支持,並樹立強硬形象,沒有人敢在政治生涯中公開談論「悔罪」和「道歉」。

從小泉純一郎時代開始,日本政府鐵了心走右傾道路,與中國的關系越來越疏遠,並加強與美國的聯系。這種外交變化實際上是美國遏制中國戰略的一部份。畢竟日本作為美國準殖民地,在外交方面一直受到美國控制。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中美關系親密時期,日本與中國的關系也非常密切。但到了21世紀後,中國作為地區大國可能對美國的太平洋平衡戰略造成影響,美國因此需要重新拉攏日本來孤立中國。因此,從小泉時代開始的「拜鬼」,背後也少不了美國在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