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盡管烏克蘭正身處戰爭之中,旅行風險已提升至第四級,然而,仍有成千上萬的猶太朝聖者蜂擁而至烏曼小鎮。前線的士兵們在拼死奮戰,回頭卻發現自己的家園正在被外來者「占領」,一群群歡快的遊行者在街道上跳舞、唱歌,他們的歡聲笑語與遠處隱隱可聞的炮火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仿佛他們身處的是另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麽,為什麽在如此嚴峻的戰爭時期,會有如此眾多的猶太人匯聚而來?他們的真實目的又是什麽?
表面上朝聖
在烏克蘭東部的前線,炮火聲震耳欲聾,士兵們嚴陣以待,而在距離戰區數百公裏的烏曼鎮,卻呈現出一派熱鬧的景象。自八月以來,一批批猶太人穿越波蘭的邊界,湧入這座僅有8萬居民的小城。
這些朝聖者來自世界各地,目的是在猶太新年之際朝拜哈西德派創始人拉比·納赫曼的墓地。街道上,身著黑衣、佩戴黑帽的猶太人絡繹不絕,他們的歌聲與祈禱聲在空氣中回蕩,與遠處疊來的炮火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烏曼鎮的面積僅有41平方公裏,卻需容納近3.5萬名朝聖者。狹窄的街道上人潮湧動,當地居民不得不尋找其他的出行路線。公共交通幾乎處於癱瘓狀態,出租車司機忙得不可開交,小鎮上的旅館早已滿員,許多猶太人不得不在街頭露宿或擠在臨時搭建的帳篷中。
隨著人數的急劇增加,各種問題隨之而來,甚至有猶太人在居民的飲水井中洗澡,這引發了當地人的強烈反感。街頭巷尾,狂歡的派對此起彼伏,空氣中彌漫著酒精和毒品的氣味,當地警方已顯得捉襟見肘,只能向以色列求援,隨後一隊以色列警察被派來維持秩序。
與此同時,烏克蘭的年輕男性正在戰場上拼搏奮戰。曾經擁有超過4300萬居民的國家,如今已變得滿目瘡痍,許多人逃往他國,留下的人要麽在炮火下掙紮生存,要麽被征召入伍。在這個全國動員的特殊時刻,烏曼小鎮所展現的獨特景象令人感慨,居民們看著外來者肆意狂歡,心情復雜不已:他們的親人或許正在前線與敵人血戰,而這些朝聖者卻在後方享受歡樂。
更讓人感到不安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猶太人湧入這座歷史悠久的朝聖之地,當地房地產市場悄然發生著變化。
復制當年的計劃?
街頭巷尾,身穿黑衣的猶太人與當地居民交談的場景隨處可見,他們的目光時常停留在那些破舊的建築上。
在戰爭的陰影下,許多烏克蘭人選擇離開自己的家園,留下的房產成為待出售的商品,猶太人似乎捕捉到了這個機會,開始以低廉的價格購入這片「個人土地」。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近一個世紀前,巴勒斯坦亦曾經歷過類似的情況,當時,大批猶太移民陸續湧入巴勒斯坦地區,以各種方式取得土地。
他們高舉【聖經】,聲稱這片土地是上帝賜予他們的「應許之地」。隨著猶太人口的逐年上升和其影響力的增強,巴勒斯坦人逐漸失去了對家園的控制權。而如今,烏曼的局勢與歷史上的巴勒斯坦頗為相似。每年猶太新年,成千上萬的猶太朝聖者湧入這座小鎮,宣稱要前往哈西德派創始人拉比·納赫曼的墓地朝聖。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朝聖」的活動似乎正潛在地演變為對該地區的控制。全國範圍內,烏克蘭因戰爭而造成的人口流失愈發嚴重,與此同時,猶太人口卻在不斷增長。
尤其是在烏曼,人口結構的變化顯得尤為明顯。有人開始擔憂,如果這一趨勢繼續,烏克蘭政府可能會逐漸失去對烏曼的實質控制。審視以色列建國的歷史,我們發現了許多發人深省的相似之處。
1948年5月,以色列宣布建國時,依照聯合國181號決議,其領土面積僅應為1.52萬平方公裏。可是,經過多年的擴張,如今以色列的國土和實際控制面積已達到2.5萬平方公裏。這些擴充套件的土地大多數是透過局部戰爭從周邊阿拉伯國家獲得的。
在約旦河西岸,以色列的非法定居點建設一直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而在美國的支持下,這些活動卻仍在繼續。現在,人們對烏曼可能成為下一個「西岸」表示擔憂。
烏克蘭政府的反應
與此同時,烏克蘭政府的反應卻顯得頗為消極,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與美國的會晤中提出「勝利計劃」,試圖為未來可能的和平談判爭取更多的籌碼。
有報道稱,烏克蘭官員在紐約的聯合國大會上似乎開始更務實地考慮透過「以土地換安全」的方式進行談判。更為引人關註的是,美國顯然在推動烏克蘭以「西德模式」加入北約,這是否暗示烏克蘭可能會接受部份領土的喪失,以換取獲得加入北約的機會呢?
如果這一切屬實,那麽像烏曼這種區域會不會成為可能的「交易籌碼」?越來越多的猶太人正在烏曼朝聖,並開始在這裏定居,購置房產和土地,這是否是在進行長遠布局?有人猜測,這或許是一種避開戰爭的策略,畢竟,在戰火不斷的烏克蘭,一個宗教聖地可能提供暫時的安全庇護。
然而,他們的舉動不禁讓人聯想到以色列建國初期以及近一個世紀前日本在中國東北實施的「河豚魚計劃」。
「河豚魚計劃」
是1938年日本特務機關在哈爾濱秘密策劃的一項計劃,當時,全球的猶太人正遭受著巨大迫害,尤其是在納粹統治之下。
在這個歷史關頭,日本人抓住機會,打算在中國東北為猶太人提供一個安居之地,最初目標是安置3萬名猶太難民,最終的計劃人數甚至擴大到60萬人。為了實作這一宏偉目標,日本人開始在東北地區積極開展布局。他們的算盤相當精明:透過吸引猶太人的資本和人才,期望迅速促進偽滿洲國的經濟發展,同時利用猶太人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來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系,在他們看來,這一舉動無異於一箭雙雕。
盡管日本在中國的軍事行動愈發激烈,國際社會對此的反對聲音也愈加高漲,但「河豚魚計劃」最終還是未能實作。如今,烏曼的情況與當年有著諸多相似之處,猶太人數量的大幅增加,如果這一現象得不到有效控制,可能將引發嚴重的後果。
看著吧
澤連斯基政府正站在一個艱難的十字路口:一方面,猶太移民的湧入為烏克蘭帶來了投資機會和國際關註;另一方面,若任由事態發展,烏克蘭可能會失去對這片土地的實際控制。如不采取措施,澤連斯基政府在烏曼的現狀繼續惡化,烏克蘭很快就可能失去對這塊土地的主權。歷史的教訓擺在眼前,未來的走向或許潛藏在烏曼小鎮的每一個角落,蘊含在猶太朝聖者與當地居民的內心深處。動蕩中的烏克蘭正經歷著復雜的地緣政治鬥爭,而這個看似寧靜的烏曼小鎮,或許正處於歷史的轉折點。它的未來不僅關系到烏克蘭的命運,還可能對整個地區的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猶太人在烏克蘭的「和平入侵」是否會重演當年的「河豚魚計劃」?這個問題的答案,或在不久的將來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