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暫獲保釋的「電報」創始人杜羅夫:英雄還是犯罪者?

2024-08-30國際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朱高祥

近幾日,社交媒體平台「電報」 (Telegram)創始人、行政總裁杜羅夫在法國被捕一事受到世界各地的持續關註。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8月28日晚,杜羅夫解除羈押後被移交法院,並於當天被巴黎檢方正式起訴,巴黎檢方稱杜羅夫被指犯有六項罪行,恐將面臨最高10年的監禁。杜羅夫目前獲準保釋,但不能離開法國。

杜羅夫一直以「自由主義者」自居,宣揚維護互聯網的私密性和言論自由。但自「電報」誕生之日起,其合規與否就飽受質疑,因平台上面的對話是加密的,在安全性之外也充斥著不少虛假、仇恨或犯罪內容。杜羅夫被捕之後,關於他是英雄還是犯罪者的討論再度興起。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被捕的杜羅夫獲準保釋

現年39歲的杜羅夫因「電報」聞名,他總是穿著標誌性的黑色衣褲,擁有法國、阿聯酋、俄羅斯、聖基茨和尼維斯四國國籍。

杜羅夫出生在蘇聯時期的列寧格勒(現聖彼得堡),並在2006年受Facebook的啟發創立了社交網絡VKontakte。2008年 VKontakte 成為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站,估值達到30億美元, 杜羅夫 也由此被稱為「俄版朱克伯格」。

2013年,杜羅夫和其兄弟尼古拉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建立「電報」 (Telegram),如今總部位於杜拜,是俄語地區使用的最主要社交媒體平台之一。

圖片來源:「電報」官方賬號

「電報」 目前擁有近10億使用者,支持建立超大群組,最多可達20萬人,頻道功能允許使用者廣播資訊給無限數量的觀眾。與Facebook、X等社交媒體平台不同,「電報」的對話是加密的,因此受到部份有特殊需求的群體歡迎。比如,南韓多起類似「N號房」的醜聞中,罪犯正是在「電報」中傳播犯罪資訊。

據新華社援引法國媒體此前報道,法國政府相關部門正在調查「電報」平台上涉及詐騙、販毒、有組織犯罪、兒童色情、宣揚恐怖主義等不法行為。杜羅夫被指沒有采取相應措施阻止這些罪行。巴黎檢方26日曾釋出新聞公告說,巴黎檢方於今年7月8日開始一項包含12項指控、不針對具體人士的司法偵查,杜羅夫因此被捕。

巴黎檢察官洛雷·貝屈奧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杜羅夫於28日晚被起訴,他在司法監控下獲得保釋,但須繳納500萬歐元的保證金、每周兩次到警察局報到以及被禁止離開法國領土。

上海融力天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劉赤軍律師告訴潮新聞記者,從「電報」的特點不難看出,註重私密保護固然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但對於實施詐騙、販毒、有組織犯罪、宣揚恐怖主義而言則具有更強的吸重力,並且其高隱蔽性一方面帶來不法分子不受打擾的資訊交流傳播,另一方面帶來打擊不法行為的困難,從而導致不法行為人張揚恣肆、無法無天的嚴重問題。

英雄還是犯罪者?

杜羅夫在法國被捕後,引起了多國政府和科技圈的高度關註。

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就此事發聲。他於8月26日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在法治國家,無論是在社交媒體還是在現實生活中,自由都在法律框架內得到維護,以保護公民並尊重他們的基本權利。司法部門必須完全獨立地執行法律。「電報」總裁在法國境內被捕是正在進行的司法調查的一部份。這絕不是一個政治決定,此事由法官裁決。

圖片來源:馬克龍官方社交媒體賬號

在馬克龍的發文下面,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評論稱「了解他被捕的更多細節將有助於全球公眾。」

當然也有不少人對杜羅夫的被捕發出質疑,在社交媒體上有網友發問:「杜羅夫受到其平台被用於‘非法活動’的指控。那麽,流動電話和電子郵件服務的行政總裁也應該因‘允許’他們的網絡被用於非法活動而被逮捕嗎?」

在杜羅夫被捕後,「電報」發表聲明稱,其遵守歐盟法律,包括【數碼服務法】。「電報」的行政總裁杜羅夫沒有什麽好隱瞞的,他經常在歐洲出差。「聲稱一個平台或其所有者對濫用該平台負責是荒謬的。我們正在等待這一局勢的迅速解決。」「電報」在聲明中稱。

圖片來源:「電報」APP

但巴黎檢方稱,相關調查針對「電報」社交媒體平台上涉及非法交易、兒童色情、販毒、欺詐等犯罪行為,杜羅夫被指是這些犯罪行為的共謀,並拒絕向當局提供資訊或檔。

劉赤軍向記者解釋稱,中國、美國、日本、南韓、俄羅斯及歐盟,對於社交媒體平台防止詐騙、販毒、有組織犯罪、兒童色情、宣揚恐怖主義行為制定了包括網絡安全、資訊保安等法律規定。其中,法律規定均重點強調了網絡營運商防範不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在互聯網平台初期爭論的「工具說」,已經有了定論,就像菜刀銷售者能夠認識到購買人要去行兇,仍然將菜刀出售,顯然菜刀這件工具就是作案兇器,銷售者也成為行兇者的幫助犯。因此,「電報」對於出現上述不法行為,顯然要承擔行政責任乃至於刑事責任。

事實上,就算在美國,對於社交媒體的監管也相當嚴格。臉書CEO馬克·朱克伯格曾公開發文表示,如果政府能夠介入管理互聯網,創造一片免受有害資訊侵擾的空間,那麽人們在網絡上的自由也就越多。

劉赤軍認為,由於國際局勢動蕩不安,對於社交媒體平台的寬容呼聲越來越小,不再受到人們的廣泛支持。接下來,杜羅夫面臨的是監禁或罰金,這取決於指控犯罪的證據、事實如何,其嚴重程度怎樣,以及杜羅夫和「電報」是否認罪配合。

「但是,對於‘電報’來說,防範不法行為似乎與其註重保護私密的原則相抵觸:‘電報’在最初可能設定許可權,以確保自己也無法瀏覽使用者加密的資訊,而其防範不法行為就必須瀏覽使用者的加密資訊。這是兩難的選擇。」劉赤軍告訴記者。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