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歐貿易波瀾不斷,把整個國際社會都搞得沸騰了。歐盟原本想下狠手對付中國,結果卻玩脫了,中國一出手,就讓法國在這場風波裏成了最大的輸家,即便歐洲理事會主席親自出面談判也沒能扭轉局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背後究竟有哪些精彩紛呈的故事吧!
這件事還得從這個月月初說起,在全球局勢復雜多變的背景下,歐盟不僅跟隨美國對中國采取行動,還對中國祭出重拳。法國更是帶頭直指中國電動車產業,透過投票決定對中國實施這一制裁。這一舉動讓人不禁質疑,法國是否恩將仇報?此前中國還大力支持法國的活動,而如今法國卻成為了對中國出手的主力。不過如今的中國又怎會任由人宰割,不到 48 小時,商務部就果斷祭出大招,對歐盟進口相關白蘭地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預計法國白蘭地廠商將面臨至少40億元的保證金。
見此,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通慌了,趕緊致電中方,表明自己無意將中國企業和產品排除在歐洲市場的立場。歐盟理事會主席妙思在老撾參加東南亞峰會這個特殊場合,主動聯系中方高層進行會晤,強調他們非常重視與中國的全面戰略夥伴關系,要繼續透過對話解決問題的政治意願。但中國並不買賬,對歐盟白蘭地的反傾銷措施立即生效,隨之而來,歐洲奢侈品牌股價也應聲下跌,法國奢侈品行業人心惶惶,擔心成為中方下一個目標。
然而糟糕的事還不止於此,歐盟的「兩架馬車」也接連傳來噩耗,首先是德國將2024年經濟預期下調至-0.2%,再次被冠上「歐洲病夫」的稱謂;其次法國的信用評級展望也被下調至負面。這無疑預示著整個歐盟的經濟前景堪憂,那麽,歐盟為何會淪落到如今這般田地呢?這一切的根源,或許要追溯到默克爾下台之後,原本在默克爾執政時期,德國利用明斯克協定實作了俄歐之間的戰略平衡,率領歐盟與俄羅斯開展能源合作,建設北溪-2號專案,同時還積極發展與中國經濟合作,開通了中歐班列,這都是互利共贏的戰略選擇,所以歐盟也因此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
但自從默克爾下台,馮德萊恩上台後,歐盟的政策就發生了急劇轉變,不僅在俄烏沖突中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站在了中俄的對立面,還在軍事上積極配合美國插手南海和台海事務,同時與中國打貿易戰。這一系列行為,不僅讓中俄與歐盟之間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也讓歐洲自身陷入了困境當中。俄烏沖突持續了近三年時間,歐盟付出了沈重的經濟代價,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經濟增長乏力,直到現在,歐盟的「傷口」都還在源源不斷地流血。
可想而知,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盟如果不及時調整對華態度和政策,未來勢必還會面臨更多的挑戰,不信的話我們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