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辛棄疾詞「一片神鴉社鼓」為何讓人聯想起日本文化?

2024-09-07國際

張本智和參拜某神社事件,在國內網絡引發軒然大波,余波還有漣漪。

其實這個事兒,很有點奇怪。因為張本參拜東鄉神社,發生在2024年1月,新年期間,他和石川佳純一起去這個神社,目的是為下半年的奧運會討個彩頭。

當時這個事情,在國內互聯網上沒有任何報道,畢竟日本人這麽多神社,據說全日本有8萬多個大大小小神社,每年日本人為了各種事兒,去各種神社祈福,實在太稀松平常了。確實沒有什麽報道價值。

誰也想不到,奧運會都結束了,張本參拜的事兒被有心人挖出來了。

當然咯,張本作為一個日本人,去參拜一個日本神社,其實相當正常啊。某些人非要因為他的華裔身份,一會在網上罵他,一會在網上誇他,我覺得這個蠻搞笑。

所以,還是那句話,現在國內已經形成了某種很不好的輿論環境,對於涉及日本的各種新聞,很容易被放大,這背後有沒有某些人在推波助瀾,很難說。

好了,今天這篇不說愛國流量,也不討論對日仇恨情緒,咱們說說神社這個事兒。

為何要說起神社?因為剛好在知乎上面看到這個問題,為什麽看到(辛棄疾詞)「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這句詩的時候,會聯想到一些日本文化元素?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聯系到辛棄疾詞本意,再聯想到張本這個人身上帶有的特殊身份意味,幾番對比,不能不讓我們好好思考一番歷史。

歷史大潮,千百年來,人事幾番更叠,人群被時代大潮裹挾,潮來潮往,又從不停息。

先說辛棄疾這首詞,高中語文必修課,但凡是個中國人,當年好好讀過書,肯定都學過。這也是辛棄疾一生當中,最有代表性的代表作之一。

寫的什麽意思呢?

辛棄疾寫詞,非常喜歡用典故,裝逼程度特別高,絕對不止三四層樓那麽高,恐怕總得有七八層樓那麽高。

先說題目,京口北固亭懷古,京口即鎮江,孫十萬最早定都南京,鎮江扼守京城東方,地理位置特別重要,東晉時代,北府兵大本營就是京口,後來劉裕起家,就是從這裏出發。

古代長江在此入海,比如王灣那首著名五律也是寫的北固山,當時這裏就是長江入海口。

王灣【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唐宋之際有大量描寫京口的著名詩句,這就不用多說了。

辛棄疾本人,就在京口北固山這個亭子寫了兩首詞,除了這首,還有一首【南鄉子】

為什麽辛棄疾老是登上這個亭子呢?

前面說了,京口是北府兵大本營,東晉多次北伐主力,都是北府兵,京口北望,具有很濃的政治意義,辛棄疾追懷古人,念念不忘的,就是北伐收復河山。

所以孫權這個渣渣,都連帶著被辛棄疾視為英雄,無非是他老是去打合肥,還是有進取之心,不像南宋這幫混蛋,連北伐心思都沒有。

所以整首【永遇樂】上半闋,很是誇了孫十萬,然後又誇劉裕,都是說北伐。

但是北伐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孫十萬折戟合肥,劉裕北伐打到長安,還是退了回來,之前有桓溫也做到,最終也兵敗南返。劉裕之後,元嘉草草,北伐被拓跋燾大敗,倉皇南逃,就如同43年之前,辛棄疾看著金兵一路南下,整個揚州路烽火連天......

43年過去了,辛棄疾從一個青年,邁入了老年,空有一腔報國熱情,卻沒有施展空間,整個南宋朝廷也就這麽茍安——話說回來,不茍安似乎也不行,畢竟歷史上那麽多年,從沒有哪個南方偏安政權北伐成功過啊,後來朱元璋又是200年以後的事兒了。

辛棄疾所感慨的,是「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佛貍是誰?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小名,就是他把元嘉北伐反推到了南京長江北岸,隔著江望著劉宋朝廷,還在這裏建了個行宮,以炫耀武力。

後來這裏就成了佛貍祠,幾百年後,當地老百姓不知道這裏曾經是北方胡人部落皇帝南侵行宮,把它當成了一個神廟,社廟,燒香拜佛祈求神靈保佑。

南方漢族百姓,拜一個北方胡人皇帝神廟,在辛棄疾看來,實在讓人感慨。

更可以聯想的是,北方中原大地,多少漢族百姓,此刻在拜的,又是什麽神佛呢?

最後一句廉頗老矣,是辛棄疾自比,感慨此生再無用武之地了。

這就是整首【永遇樂】詞。

了解完背景,再來說說為什麽這首詞「神鴉社鼓」讓人聯想起日本文化元素呢?明明一千年前,辛棄疾寫的可是南京佛貍祠

但是神社這個詞吧,咱們中國人似乎已經不用多少年了,而日本卻有大量神社,所以神鴉社鼓,第一反應,就是神社,自然就聯想到了日本宗教文化咯。

日本當年偏僻小島,未嘗有文明教化,所以唐朝時期遣送大批人才來中華大地學習文化,全套照搬唐朝,京都城市格局,至今保留唐風。

中國古代有淫祠文化,到處都是土地,到處都是神鬼,到處都有各種廟,地方上但凡是個人物,百年後都可能有他的廟,這種文化也傳到日本,和日本神道教結合,於是有了今天各種神社。

但咱們國家呢,如今早已沒有這種神社文化了。

這個問題下面,原本最高贊回答,也已經消失了。

怎麽說呢?

其實咱們國家文化演變劇烈程度,遠遠超過日本。我不是說近代以來,解放以後。哪怕是宋元以後,滿清入關,中華文化演變之劇烈,都不是日本這種島國可以相比。雖然後來明治維新,日本又試圖脫亞入歐,但日本從唐朝學來的很多傳統文化,確實保留頗多。

當然,咱們也不是在討論,傳統文化到底要保留多少算好。

這方面我蠻支持馬前卒,人類社會活力就在於求新求變,在馬前卒看來,什麽傳統文化,統統的不行,統統的不靈,中國現代工業化,才是救命根本,工業化遲早會形成新的文化,碾壓一切傳統。

馬前卒這個異端,甚至說現在隨便哪個網文,價值都高於四大名著。

這方面來說,馬逆是走得太過頭了。我不能同意。傳統文化總還有精髓,哪怕是糟粕,也不一定在現代社會就沒有用處。尤其是宗教,現代城市,後工業化,原子化的普通人,精神方面,是不是還需要宗教撫慰?

誰敢說現在各地各種寺廟就沒有了意義?

所以日本保留了這麽多神社,是不是就完全沒有了意義呢?

恐怕也很難說。

至少很多日本動漫,充斥著各種神廟,宗教元素,似乎傳播到世界各地,大家都覺得很新奇吧?

所以呢,原本辛棄疾神鴉社鼓,純正中國範兒,如今第一反映,是被人聯想到日本文化。這個說法,這個話題,倒真讓人,怎麽說呢?就是辛棄疾說的,佛貍祠現在都是漢人老百姓在祭祀了。

挺有點荒誕美學味道。

你再聯想一下,祖上是華人的張本,成了日本人,到日本學習了中國文化的神廟祈福,這其中意味,是不是和佛貍祠觀感,頗有點相似之處呢?

是不是啊各位?

什麽是文化呢?

文化就是互相影響。中國曾經深刻影響了日本,日後後來明治維新以後,又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化,如今咱們使用的大量現代漢語,多少是日本人轉譯,又反哺中國?

民族之間,有戰爭,有仇殺,當年辛棄疾說的多次北伐,中原漢人和北方胡人打了那麽多年,佛貍祠都建在了南方偏安政權首都旁邊,蒙古南下,朱元璋又收復中原,滿清入關.......

多少次民族融合,鐵和血,熔爐啊。

古代有古代的戰爭仇恨,今天有今天的戰爭仇恨,但是彼此文化之間,始終在互通,始終在互相影響。

所以,我想說的是什麽呢?

其實我也說不清。

從辛棄疾的感慨,到今天日本各種神社,千百年來啊,說不清道不明的民族、文化、交融、戰爭、仇恨啊......

人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