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軍的猛烈攻勢下,烏克蘭軍隊不斷後退,形勢似乎岌岌可危。然而,就在眾人以為這場沖突即將畫上句號之際,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傳來:美國似乎並不打算停止幹預,而是將目光投向了俄羅斯的另一個鄰國——格魯吉亞。
美國是否計劃更換「代理人」,以引發新的沖突?烏克蘭的悲劇會在格魯吉亞重演嗎?
格魯吉亞的「顏色革命」預兆
今年5月,格魯吉亞議會透過了一項「外國代理人法案」,要求那些外資占比超過20%的組織必須註冊為「外國代理人」,並接受司法監督。
該法案的透過激起了格魯吉亞國內反對派的激烈抗議,同時,美國也明確威脅將對格魯吉亞實施制裁。
緊接著,在七月,俄羅斯的對外情報機構發出警告,指出美國計劃在格魯吉亞十月的議會選舉後發起一場「顏色革命」。
果然,在選舉結果剛剛公布後,美國和歐盟便開始對格魯吉亞政府施加壓力,反對派也隨之展開了抗議活動。俄羅斯的情報似乎再次證實了美國在背後操控的情況。西方國家的幹預方式愈發明顯,格魯吉亞似乎正陷入一場新的危機之中。
10月29日,格魯吉亞進行了議會選舉,執政黨「夢想黨」以54%的選票取得了顯著勝利。然而,在選舉結果公布後,反對派迅速發起抗議活動,拒絕承認這一結果,指責選舉過程存在不公正現象。
不久之後,美國和歐盟也卷入了這場風波,接連指責格魯吉亞的選舉過程「不民主」,並聲稱選民遭受了「恐嚇」。
這些言論和行動不禁讓人聯想起烏克蘭局勢的早期階段。彼時,美國與北約透過多種方式施加壓力於烏克蘭政府,最終導致了俄烏沖突的爆發。如今,烏克蘭局勢已然失控,美國是否意圖透過更換「代理人」來引發第二場對俄戰爭?
實際上,美國對格魯吉亞的幹預早在十多年前就已開始。2008年,格魯吉亞輕易相信了美國的承諾,結果與俄羅斯發生了一場短暫而激烈的戰爭。
當時美國承諾會給予全力支持,但在戰爭真正爆發時卻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的援助行動。最終,格魯吉亞被俄羅斯迅速擊敗,失去了對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這兩個地區的控制。
這一歷史教訓至今令人銘記,而如今,美國似乎又在重蹈覆轍。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國一直期望格魯吉亞加入反俄陣營,甚至明確要求該國對俄羅斯宣戰。
盡管格魯吉亞政府充分意識到與俄羅斯對抗的潛在風險,依然明確拒絕了美國的要求。然而,這並未使美國放棄其意圖,反而促使其在格魯吉亞采取更為隱蔽和復雜的幹預措施。美國透過支持反對派和操控輿論,試圖以「顏色革命」的方式推翻現政府,從而進一步孤立俄羅斯。
美國的「代理人」策略:換湯不換藥?
恰巧在格魯吉亞政局動蕩之際,烏克蘭在戰場上卻接連失利,防線瓦解,形勢已然不妙。
自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戰場的動態始終牽動著全球的關註。起初,在西方國家的全力支持下,烏克蘭曾被視為有可能逆轉局勢,甚至發起大規模反攻。然而,到了今年8月,戰局急轉直下,俄軍在多個戰線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烏克蘭所精心構建的三道防線中,已有兩道被俄軍攻破,最後一道防線紅軍城更是被俄軍包圍得水泄不通,隨時可能淪陷。烏軍的潰敗已成不可逆轉的現實,戰爭的天平似乎完全傾向於俄羅斯。
在這場沖突中,烏克蘭軍隊不僅失去了大量關鍵的戰略據點,還損失了數萬名精銳士兵。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軍事決策備受爭議,尤其是在巴哈穆特戰役和「庫爾斯克計劃」中,他試圖將戰火帶入俄羅斯境內。
結果不僅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反而使得數萬名烏軍精銳陷入困境,防線迅速崩潰。毫不誇張地說,這一系列舉動成了烏克蘭戰局急劇惡化的導火索。
從烏克蘭到格魯吉亞,美國的戰略顯得一貫而連貫。它並不打算與俄羅斯展開直接對抗,而是選擇透過支持「代理人」,鼓動周邊國家與俄羅斯對立。
烏克蘭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烏克蘭的戰場上,美國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情報支持,還直接參與了烏克蘭的軍事指揮。
然而,隨著烏克蘭軍隊的節節敗退,戰局逐漸走向不可逆轉,美國並沒有向烏克蘭提供更多實質性的支持,反而開始物色新的「代理人」。
格魯吉亞似乎成為了下一個目標。美國試圖透過操控選舉和支持反對派,打造出類似烏克蘭的局勢,將其轉變為另一個對抗俄羅斯的前線國家。
當前,盡管烏克蘭的戰局已然無法挽回,但美國顯然並不打算就此退卻。在烏克蘭局勢不利的背景下,美國似乎將其希望寄托在了格魯吉亞身上。
美國試圖在格魯吉亞制造新的沖突,透過政治幹預、支持反對派和操控選舉,意圖將其轉變為對抗俄羅斯的新「代理人」。
對那些深陷困境的國家而言,美國的承諾往往顯得空洞無物,而他們所面臨的,可能又是一次戰爭與動蕩的洗禮。格魯吉亞是否能夠承受住壓力,避免淪為下一個烏克蘭,這或許將對整個地區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