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印脫離邊界接觸,印度要求中國轉讓高新技術,中國能給嗎?

2024-10-30國際

印度的外交方針只會跟著美國走,因為美國是世界霸主,契合印度依靠美國制衡中國的戰略,那些認為中印脫離邊界接觸,印度就會向中國示好,積極引進中國企業和產業鏈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了。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專欄作者比姆·布特爾指出,印度不該將雞蛋都放在美國籃子裏,應該采取均衡措施,在自己看來,印度掉頭與中國緩和關系,是因為在與美國拼命加強關系的數年裏,印度並未從美國身上獲得預期的收益。

不僅如此,美國還利用了印度。例如未經允許在印度的專屬經濟區搞所謂的「自由航行」,要求印度拒絕購買俄羅斯的廉價石油,甚至當錫克教教徒在北美被人暗殺後,美國不分青紅皂白,站隊加拿大將臟水潑到印度身上。

上述行為都讓莫迪政府無法忍受,於是乎,借助美國換屆的「春風」,印度將交往重心再度傾斜到中國這個鄰國身上。老莫認為,布特爾的觀點有失偏頗,不能作為評定印度對外政策轉向的依據。

要知道,莫迪素來親近民主黨,疏遠共和黨。當共和黨人掌權,以美國利益為先,印度就失去了從美國身上撈取技術、資金、產業鏈和專案的機會,至少在杜林普任期,中印關系說得過去,但是拜登掌權了,一切又被推倒重設。

所以勿簡單的認為,中印達成邊界脫離接觸協定,就萬事大吉了,恰恰相反,這是另一個陰謀的開啟。畢竟以印度人一貫「吃光抹凈」的性格,它們巴不得將中國的新興產業鏈據為己有,以此實作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階級躍遷。

值得註意:相比較杜林普的「一毛不拔」,拜登至少給到了印度部份智能電話產業鏈,蘋果得以在印度生產IPHONE15,正是美印加強關系的縮影,而在杜林普主政時期,印度從美國獲得的好處屈指可數。

從利益角度出發,誰給的錢多就靠向誰;依戰略視角,印度並不想做美國制衡中國的棋子,印度好歹算作世界大國,人家有自己的謀國策略。從未來世界的走勢來看,印度更喜歡兼具獨立和創新意識的世界新興經濟體。

和印度打交道,中方在不能完全了解對方之前,最好按兵不動,因為你無法獲知,印度是否開啟新一輪排華潮,將中國在印資產悉數劫掠。再說了,印度「臭名卓著」,資本避之尚且不及,何故上趕著當人家的韭菜。

預測一下中印未來的交往態勢吧。

其一、中印邊界局勢緩和只是權宜之計,接下來印度或將獅子大開口。

如要求中資赴印建廠,待形成規模效益,莫迪會勒令中方轉讓電動汽車、自動駕駛、高鐵、盾構機、大飛機等核心技術。印度或將表現得比印尼更加貪心,更加著急,畢竟全球低端產業鏈從中國轉移的視窗即將關閉。

其二、印度的要求達不到,將破罐子破摔,於中印邊界掀起一輪又一輪的沖突。

在「洞朗」和「加勒萬河谷」流血事件發生之前,為穩定對方的情緒,中方曾數次進口印度生產的白糖,甚至為了避免國內民粹情緒暴起,中方有意識的淡化了中印沖突後果,誰曾想,印度一次比一次激進,將挑戰中國視為國家的主要戰略方向。

老莫提請大家註意:發展是消弭很多矛盾的靈丹妙藥,當印度的胃口未能得到滿足,或者中國根本不理睬印度,那麽印度就會破罐子破摔,於中印邊境引發沖突,要不怎麽會有中印十多輪軍長級會談卻始終鮮有結果之現象發生呢。

其三、美國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印度對於美國的依賴性只會隨著時間加深。

源於俄羅斯在戰爭中遭到了消耗,俄羅斯的諸多武器被證明言過其實,作為俄制武器的最大買家,印度自然而然的要做出選擇。因此印度只會傾向美歐而與俄羅斯的距離疏遠,這是印度快速武裝自己的唯一方式。

大國交往唯「利益論」,不存在誰是誰的朋友,誰可以絕對信任。和印度打交道,中方就不要有幫助對方發展的想法。對付宗教至上國家,辦法唯有其堵塞發展通道,讓印度常年受困於貧窮落後。

如此縱使給到印度百年,也不會對中國構成十足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