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回顧:歐盟27國中11國棄權,哪個國家對中國突施冷擊?

2024-07-20國際

回顧:歐盟27國中11國棄權,哪個國家對中國突施冷擊?

在歐盟的最新表決中,為何有11個成員國選擇棄權,而另一個國家選擇對中國采取突然行動?這種行為背後隱藏的動機和影響是什麽?

歐盟最近鬧了個大動靜,說要給中國電動車來個"斷頭稅"。這事兒可把不少人給整懵了,咱們來嘮嘮這是咋回事。

就在前不久,歐盟那幫大佬們開了個會,商量著要給從中國進口的電動車加個稅,而且還不是小打小鬧,直接就是37.6%的高額稅率。這訊息一出,可不得了,整個汽車圈都炸開了鍋。

歐盟這幫人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定下來的,他們搞了個投票,讓27個成員國都表個態。結果可有意思了,12個國家說好,11個國家搖擺不定,4個國家直接說不行。這投票結果剛出爐沒多久,就有人把內幕給爆出來了。

那4個投反對票的國家,其中就有匈牙利。這些國家跟中國關系不錯,平時來往也多。他們這麽做,說白了就是不想得罪中國,畢竟大家處得挺好,何必為這事兒鬧掰了呢?

再說說那些投贊成票的國家,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這些個"大塊頭"都舉了手。他們啥心思?還不是想保護自家的"小娃娃"。這些國家都有自己的汽車產業,尤其是電動車剛剛起步。他們怕中國的電動車一進來,自家的車廠就得喝西北風了。

最有意思的是那11個投棄權票的國家。德國這個歐盟老大哥居然也選擇了騎墻。除了德國,奧地利、芬蘭和瑞典這些國家也都選擇了中立。他們這是咋想的?說白了就是左右為難。一邊是中國這個大市場,一邊是自家的汽車產業,兩頭都得罪不起,索性就裝糊塗。

在這場投票中,法國可是出盡了風頭。不僅投了贊成票,還早早地就把中國電動車踢出了補貼名單。這操作可把中國駐法國大使館給氣壞了。法國這麽做,說白了就是想給自家的汽車產業撐腰。馬克龍這個人,在涉及國家經濟利益的時候可是一點兒也不含糊。

說起來,中法關系一直還不錯。馬克龍前不久還存取了中國,中國最高領導人也回訪了法國。可這次法國支持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高關稅,多少讓人覺得有點不厚道。不過,話說回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哪有那麽簡單?今天是朋友,明天在某些問題上可能就成了對手。

這事兒還真讓人想起了前幾年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那檔子事。當時美國也是打著保護本國產業的旗號,結果呢?不少美國企業和消費者都叫苦連天。這次歐盟玩這一出,會不會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呢?

再說說中國電動車,這幾年可是風頭正勁。比亞迪、小鵬、蔚來這些品牌在歐洲市場上可是越賣越好。據說,就在去年,中國電動車在歐洲的市場份額已經突破了8%。這增長速度,可把歐洲本土車企給嚇壞了。

有意思的是,就在歐盟討論這個征稅提案的時候,中國電動車企業可沒閑著。比亞迪已經在匈牙利建廠了,小鵬也在荷蘭設立了研發中心。這些企業似乎早就料到可能會有這麽一出,提前就做好了準備。

歐洲人對中國電動車的態度可是兩極分化。有些人覺得中國電動車便宜又好用,恨不得馬上買一輛。但也有人擔心中國電動車的質素和安全問題,甚至有人擔心車裏有"間諜裝置"。這種擔心聽起來有點搞笑,但確實反映了一些歐洲人的心理。

再說回那些投棄權票的國家,他們的考慮可不簡單。就拿德國來說,作為歐洲汽車工業的老大哥,他們當然想保護自家產業。但德國車企在中國可是賺了不少錢,光是大眾在中國的銷量就占了全球銷量的40%。這一票要是投錯了,搞不好自家企業也得跟著遭罪。

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征稅的決定可能會影響到歐盟和中國之間的整體貿易關系。要知道,中國可是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去年雙方的貿易額高達8560億歐元,這可不是小數目。如果因為這事兒鬧僵了,誰也討不到好處。

對於中國的電動車企業來說,這無疑是個不小的挑戰。但俗話說得好,有壓力才有動力。這次的關稅壁壘,說不定還能倒逼中國企業更加註重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素。而且,一些企業可能會加快在歐洲本土設廠的步伐,實作"本地化"生產。這樣一來,不僅能避開高額關稅,還能在當地創造就業機會,可謂一舉兩得。

說到創新,中國電動車企業這幾年可是一點也不含糊。比如說,比亞迪最近推出的"刀片電池"技術,不僅安全性更高,還大大提升了續航裏程。蔚來的電池換電技術也是獨樹一幟,解決了充電時間長的問題。這些創新可不是歐洲車企能輕易追上的。

有趣的是,就在歐盟討論征稅的時候,中國電動車在歐洲的銷量卻在不斷攀升。據統計,今年前幾個月,中國電動車在歐洲的銷量同比增長了近50%。這增長速度,恐怕才是歐洲車企真正擔心的地方。

再說說那些投贊成票的國家,他們的小算盤打得可精了。法國總統馬克龍前段時間還說要支持歐洲制造的電動車,甚至提出了租賃補貼計劃。意大利新任總理梅洛尼也表示要保護本國汽車產業。這些舉動,說白了就是想給自家企業撐腰。

不過,這些保護主義的做法能不能真的保護好本國產業,還真不好說。要知道,保護過度可能會導致企業失去競爭力。就像當年日本對美國汽車征收高額關稅,結果反而刺激了日本汽車產業的發展,最後美國車企在日本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一些歐洲消費者對這個征稅決定並不買賬。在社交媒體上,不少人抱怨說,歐洲的電動車又貴又不好用,憑什麽不讓他們買便宜好用的中國車?這種聲音,或許會給歐盟的決策帶來一些壓力。

這次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征收臨時關稅的決定,折射出了國際貿易中的諸多復雜因素。它不僅關乎經濟利益,還涉及到政治、外交等多個層面。對於中國來說,這無疑是一個挑戰,但同時也是一個機遇。如何在逆境中尋找突破口,如何在競爭中實作共贏,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問題。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