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日媒述評:歐盟對華加稅是自相矛盾之舉

2024-07-08國際
參考訊息網7月8日報道 據日本【每日新聞】7月6日報道,5日,歐盟針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征收的臨時額外關稅正式生效,最高稅率達到37.6%。但此舉究竟能夠給中國施加多大壓力還充滿不確定性。反倒是歐盟開始擔心中國采取報復措施,也有人擔心加征關稅將遲滯歐盟域內電動汽車普及且妨礙氣候變遷對策的實施。
此次加征關稅其實也是在給歐美制造商「挖坑」,因為歐美車企在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同樣被納入了征收額外關稅的範疇。
歐洲運輸與環境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歐洲售出的電動汽車中約20%為來自中國的進口產品,其中六成都是由歐美車企生產,在上海市建有工廠的美國特斯拉占比最大,法國雷諾和德國寶馬緊隨其後。
此外,行駛途中不排放二氧化碳的電動汽車被認為對遏制日益嚴峻的氣候變遷具有重要意義。提高關稅勢必將推高零售價格,可能會延緩電動汽車的普及。
歐盟委員會一方面承認脫碳的重要性,一方面又以「脫碳不能基於犧牲歐盟產業」為自己辯護。
歐盟已經提出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的基礎上削減55%,想要如期完成目標並非易事。
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克里斯·艾利特認為,歐洲企業要想制造出廉價的電動汽車還需要一些時間,(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意味著犧牲了那些想要坐上廉價電動汽車的歐洲消費者。此外,他還提到了此舉對溫室氣體減排目標產生的負面影響。無視這些擔憂強行開征關稅一事表明「歐盟已經將優先政策從脫碳轉向了保護域內產業和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上」。
中國對歐盟的決定表達了強烈不滿,稱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之所以價格低廉得益於技術創新,否認存在過度補貼。
雖然歐美批評中國「過度補貼」,但就實際情況而言也有不甚清晰的地方。對在華日企團體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只有極少數的日系車企表示,與中國企業相比「在補貼方面遭遇區別對待」。
即便歐洲內部也有主張在加大對華施壓方面應該慎重行事的意見,在中國市場深耕多年的汽車巨頭們尤其對追加關稅一事態度消極,此前還一直呼籲歐盟方面下調稅率。(編譯/劉林)
比利時布魯塞爾,一輛電動汽車在歐盟委員會附近一充電站充電(資料照片)。(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