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歐盟「掌門人」還是她|鳳凰聚焦

2024-07-19國際
世界動蕩不斷之時,歐盟掌門人人選塵埃落定。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成功連任,而且她獲得的支持票數遠超過預期。
當下歐盟的懷疑論和民粹主義右翼之風席卷歐洲政壇,馮德萊恩的再次當選能否校正歐洲的混亂趨勢?她會繼續堅定親美還是轉而回應歐洲加強獨立性的訴求?在全球大變局中,歐洲將向何處去?
Part.
1
歐盟委員會主席是歐盟委員會的行政長官,負責領導委員會的全面工作,而歐盟委員會是歐盟的行政機構,相當於歐盟的「內閣」,具有立法建議的權力,是歐盟唯一有權起草法令的機構。因此歐盟委員會主席也被認為是歐盟最有權力的角色。
在720個議會席位中,馮德萊恩獲得了401名議員的支持,順利連任。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 劉作奎:
「懸念不是很大,大國中,尤其法德經過協調同意了人選之後,議會把她投下去的可能性相對較小。但是必須經過這個程式的選舉和確認才能產生代表,才能顯示歐洲議會的存在感。」
未來五年,馮德萊恩將繼續擔任歐盟行政機構負責人。馮德萊恩2019年首次出任歐委會主席,也是歐盟歷史上首位女性歐委會主席。
此次馮德萊恩能夠連任歐委會主席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長時間的籌備與激烈的競爭。
3月7日,馮德萊恩所在的歐盟最大跨國政黨,歐洲人民黨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了了黨主席的選舉。作為唯一候選人,馮德萊恩贏得489張選票中的400張,以81.79%的得票率當選黨首,從而成為該黨領銜候選人,為競選連任歐委會主席提供了合法性的保障。
中國社科院歐洲國際關系研究室主任 趙晨:
「馮德萊恩曾擔任過一屆歐盟委員會主席,具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她得到了歐洲人民黨的支持,該黨又恰好成為這次歐洲議會中的第一大黨團。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的時候,歐盟推出了領銜候選人的制度,就是誰是最大的政黨推選的領銜候選人,誰就理所應當地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 劉作奎:
「2024年初慕安會,馮德萊恩認為她在俄烏沖突中表現不錯,捍衛了歐洲的利益和價值觀。如果她再度當選的話,還要設立一個類似於歐盟國防部的機構。最重要的是她感覺美國在背後支持她,而且她的政治對手不足以挑戰她在歐盟委員會的政治地位,現在歐洲的女性政治潮來了,更強調了她的感性的成分,是選舉政治中一種女性化趨勢的體現。」
現年65歲的馮德萊恩,出生於德國一個政治世家,父親是德國民主聯盟的元老、歐盟委員會官員,馮德萊恩1990年加入德國基民盟,1999年,步入政壇。
2009年,在聯邦議會選舉中,馮德萊恩被選為聯邦議會議員,擔任勞工與社會事務部部長。2013年成為德國第一位女國防部長。2019年7月16日,馮德萊恩當選為歐盟委員會主席,成為歐盟歷史上首位「女掌門」,美國【福布斯】雜誌將其評為「世界上最有權勢的女性」。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孔田平:
「馮德萊恩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期間,歐盟經歷了幾次大的危機,一次是新冠疫情危機,馮德萊恩透過歐盟采購疫苗,推動歐盟範圍內的疫情防控,發揮了非常主導的作用,成功應對了新冠疫情的危機。另外一場危機就是2022年爆發的俄烏沖突,她領導的歐盟委員會快速響應,對俄羅斯進行了十幾次制裁,而且對烏克蘭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
Part.
2
在歐委會主席的提名推選過程中,各方勢力的角逐異常激烈。除了歐洲議會各大黨團提名的「候選人」之外,意大利前總理德拉吉、克羅地亞總理普連科維奇,現任歐洲議會議長梅措拉,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等政要也將參與歐委會主席的選舉。
中國社科院歐洲國際關系研究室主任 趙晨:
「歐洲議會的各大黨團其實都推出了自己的候選人,但是最有可能和馮德萊恩競爭的恐怕就是意大利前總理德拉吉。他曾擔任過歐洲中央銀行的行長,在歐債危機以後,成功地和德國總理默克爾以及當時的歐委會主席一道挽救了希臘的債務危機。」
由於中右翼的歐洲人民黨在6月初的歐洲議會選舉中贏得188席,其領先候選人馮德萊恩處於有利位置,但卻遭到了歐盟核心成員國法國和德國的反對。
令人不解的是2019年馮德萊恩正是在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力推下,才成為歐盟委員會主席,僅僅5年過後,卻時過境遷。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 劉作奎:
「德法認為歐盟委員會選舉的一定是歐盟的領導人,一定要代表歐盟行事說話,但是他們認為馮德萊恩並不客觀,很多時候是美國利益的傳聲筒。他們認為她的執政表現,社會評價不一,她利用歐盟委員會的身份,直接決定采購大量疫苗,不符合公務員的規定,這是她的政治醜聞之一。俄烏沖突危機打得歐洲經濟衰退,民不聊生,老百姓意見很大。並且有人認為馮德萊恩管理能力比較差,和她的團隊矛盾也比較多。」
但是僅僅十幾天後,6月28日的歐盟正式峰會上,歐盟新領導層人選就正式透過,提名馮德萊恩連任歐盟委員會主席,選舉葡萄牙前總理科斯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提名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任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歐盟就確定了新領導層的人選。
如此迅速地領導層名單快速出爐,遠遠超出了以往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中國社科院歐洲國際關系研究室主任 趙晨:
「歐盟班子已經表現出一定的不團結,歐洲的極右翼人士提出了和歐盟的主流意見不一樣的聲音,匈牙利7月1日就接任了歐盟新的輪值主席國,歐盟非常擔心歐爾班對人選安排產生更大的影響,因此他們急於在6月份的會議上作出決定,尤其是法國和德國這兩大歐盟核心國作出決定以後,歐爾班的反對就很難生效了。」
雖然歐洲理事會最終透過了馮德萊恩得提名,但在此次峰會上,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投了反對票,意大利總理梅洛妮投了棄權票。而這是否會對最後議會投票帶來影響呢?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孔田平:
「主流政黨守住了一個基本盤,所以即使右翼力量上升,也沒有根本改變歐洲議會的政治格局。而且新的歐洲議會的這個極右翼的歐洲愛國者議會黨團,可能會受到主流議會黨團的排擠。」
Part.
3
新一屆歐洲議會中,來自強硬右翼和極右翼團體的議員超過四分之一,雖然馮德萊恩所在的歐洲人民黨是最大黨團,擁有188個席位,但隨著法國國民聯盟的加入,「歐洲愛國者」擁有來自12個歐盟成員國的84個議席,成為歐洲議會第三大黨團,對馮德萊恩領導的中間派政黨構成直接挑戰。
馮德萊恩若想成功當選,必須爭取更多的選票,而這意味著馮德萊恩究竟應該堅持守住立場相對溫和的三大黨團,還是向左轉,親近綠黨黨團,或是擴大陣營,吸納極右翼黨團的部份力量。
中國社科院歐洲國際關系研究室主任 趙晨:
「其實在歐洲議會選舉之前,她就開始接觸梅洛尼等極右翼黨團代表,她希望如果主流政黨不能取得多數指出的情況下,有梅洛尼所代表的極右翼政黨黨團投票給她,她也依然可以過半數。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她接觸了梅洛尼,接觸了極右翼政黨,就會遭到中左政黨社會黨黨團的批評,因此朔爾茨曾經警告過馮德萊恩,不要跟梅洛尼有任何的勾連,否則社會黨黨團不會支持她。」
在7月18日的不記名投票中,馮德萊恩按照預期拿到了401張贊成票,同時贏得了綠黨議員的支持,而意大利總理梅洛尼所在右翼政黨再次投出24張反對票。
中國社科院歐洲國際問題研究室主任 趙晨:
「她能夠連任歐委會主席,在一定程度上是歐盟的主流建制派和極右政黨相互爭奪妥協的產物。」
Part.
4
在此次歐洲議會投票中,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也憑借過半票數,成為歐盟「外長」。相比已經擔任五年歐委會主席的馮德萊恩,卡拉斯算是歐盟領導層的新面孔。
2021年,卡拉斯組成新的執政聯盟,成為愛沙尼亞首位女總理。鑒於其對俄強硬立場,歐洲媒體都將卡拉斯視為「波羅的海國家代言人」和「歐洲新鐵娘子」。
中國社科院歐洲國際關系研究室主任 趙晨:
「卡拉斯是愛沙尼亞的一位世襲政治人物,因為她父親就曾擔任過愛沙尼亞的總理,她的祖父也曾經是愛沙尼亞的政壇人物。卡拉斯的反俄標簽非常鮮明,她在擔任愛沙尼亞總理期間曾經毀壞過或者拆除過蘇聯紅軍的紀念碑。在愛沙尼亞國內曾掀起過反俄和仇蘇的浪潮,因此遭到俄羅斯方面的通緝。卡拉斯此人的行事作風頗為果斷,在她的治理下,愛沙尼亞的經濟曾達到過8%的增長率。」
相較於馮德萊恩和卡拉斯還要經過最後的議會表決,新領導層名單上的科斯塔已經當選歐洲理事會主席。西班牙【機密報】報道稱,科斯塔能夠與政治對手進行磋商和交流,目前的歐盟正需要這種能讓不同立場領導人達成一致的「靈活政客」。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 劉作奎:
「歐洲理事會中的矛盾是比較尖銳的,它必須有一位協調高手,協調不同利益和不同國別達成共識,不然這個機構可能會面臨癱瘓的風險。科斯塔的政治立場不像卡拉斯那麽極端或者價值觀化,因為南歐人的價值觀相對中立,也不會像馮德萊恩那樣過度親美,科斯塔這次能當選也是利益政治平衡的一個結果。」
在歐盟完成了新的三駕馬車人員更替後,即將開始新的周期,作為歐洲掌門人,馮德萊恩在投票後表示,「我們已經渡過我們聯盟有史以來面臨的最困難時期」,並補充說她計劃繼續努力建設「一個更強大的歐洲」。
7月18日,馮德萊恩表示,她的首要任務是提升歐盟的繁榮和競爭力。此外,她呼籲建立真正的歐盟防務體系。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孔田平:
「現在全球地緣政治的變化,比如杜林普會不會卷土重來,這都是歐洲面臨的一個非常緊要的地緣政治難題。」
中國社科院歐洲國際關系研究室主任 趙晨:
「歐盟要面對的最大的一場地緣政治危機來自於俄羅斯的威脅。愛沙尼亞這種前線國家的首腦被選定來當外長,歐盟認為可以體現出要堅定援助烏克蘭以及反對俄羅斯的外交立場。」
無論將來怎樣,作為歐洲利益的核心代表,馮德萊恩的連任關乎歐盟未來的發展方向與命運,也影響著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趨勢。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 劉作奎:
「安全政策肯定是第一位的,因為俄烏沖突不結束的話,尤其是對烏克蘭的支持是不會改變的,安全政策可能會更加強化歐盟的安全,更加大歐盟的安全投入,更依賴於北約的支持來擊敗俄羅斯,這可能是它主要的政策選擇。歐洲議會實際上深受美國影響,美國大選是壓倒一切的焦點。現在的民主黨和將來的共和黨無論誰上台,都意味著政策的一個徹底扭轉。議會內部親華派和友華派也越來越少,比如說在涉台問題上,甚至在中國人權問題、香港問題上往往跑得甚至比美國還快,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麻煩的情況。」
盡管馮德萊恩勝選,但歐洲社會的撕裂和兩極分化已成為趨勢,馮德萊恩的施政承諾都必須面對更為復雜的政治鬥爭。而且她的新任期將從11月份開始,那時正值美國總統大選,如果杜林普重返白宮,歐洲與華盛頓的關系無疑會更緊張,這些都考驗著歐盟和連任的馮德萊恩。
制片人:王瑞
編導:易晏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