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印達成邊境和平協定!為何印度會讓步妥協?是什麽改變了莫迪?

2024-10-24國際

中印兩國達成了邊境協定,雙方同意恢復到2020年的巡邏狀態。這意味著印度將停止一切針對中國邊界的挑釁行為,並回歸到中印沖突之前的局面。那麽,這為何被認為是印度的一項重大讓步呢?我們回顧一下2020年,中印之間發生了哪些事件。最引人註目的便是加勒萬河谷的沖突。在這一地區,中印展開了大規模械鬥,結果導致中方有4名戰士犧牲,他們分別是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和王焯冉。

印度的情況如何呢?已經有超過20人遇難,還有50多人被俘。經過這場戰鬥,印軍開始收斂了許多,但中印之間的沖突風險依然存在,兩國軍隊之間的近距離接觸並未解除。那麽,為什麽印度要挑戰中國主權呢?根本原因在於美國。拜登上任後,大力推進「印太戰略」,與印度聯手來遏制中國的發展。為迎合美國,莫迪願意充當其先鋒,以換取技術支持。

例如,美國向印度出口了MQ-9B「死神」偵察打擊無人機、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並對印度轉讓了F-414發動機的生產線。為了表明對美國的忠誠,莫迪政府曾決定一次性封禁56款中國APP,包括微信、支付寶、TikTok和UC瀏覽器等,這些套用均被印度禁止。此外,針對中國企業,莫迪政府也采取了嚴厲措施,以財務欺詐為由,對小米、OPPO和ViVo等公司處以重罰,並強制並購上汽名爵在印度的子公司。

印度政府對中國企業的強力打壓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最為顯著的是,跨國公司的投資在印度大幅下降。例如,富士康集團重歸河南鄭州,而特斯拉則放棄了在印度設廠的計劃,轉向墨西哥。比亞迪原本打算對印投資10億美元,但中途暫停。此外,奇瑞選擇前往西班牙、土耳其、伊朗、巴西和俄羅斯等多個國家,卻唯一跳過了印度。

跨國投資的減少固然令人失望,但更棘手的是,由於眾多中國企業停止在印度投資,導致印度制造業的發展受到了阻礙。這使得本地化行程顯著放緩。為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印度不得不加大從中國的進口,結果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逆轉。盡管拼命打壓並排斥中國公司,但印度對華貿易逆差卻屢創新高,已經超過了1000億美元。

莫迪極力壓制中國企業,結果卻使得印度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加深。那麽解決辦法是什麽呢?印度終於意識到,要建立一個完整的本土工業體系,必然需要依賴於中國的產業輸出,而其產業升級同樣也離不開來自中國的技術支持。由此,印度明白了什麽?就是不再與中國對抗,而是要擁抱並緊密合作。

印尼已經引進了中國的技術,順利步入高鐵時代。越南也改變了立場,積極推進中越鐵路的全面對接。如果印度再不加把勁,就可能面臨嚴重滯後的局面。

2024年的金磚峰會即將開始。借此機會,莫迪積極展示善意,提前與中國達成邊境協定,使得雙方軍隊解除接觸。這意味著不再對抗,各方保持距離,以避免激烈沖突的發生,不讓矛盾升級,從而向中國傳遞出邊境和平的訊號。

這並不是印度主動尋求和平,而是被動的求和。莫迪希望改善中印關系,吸引中國的人才、技術以及產業。然而,中國會給予他們這些嗎?實話說,莫迪覺醒得太晚了。中國已經實施了將東部產業轉移到中西部的新戰略。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呢?過去,中國企業進入印度後,不幸的是,他們的利潤遭遇沒收,高管被拘留,股權也遭強制並購。印度賺的錢與花的錢,各自都想帶回國。而外界的商業環境惡劣,對中國公司極其不友好。因此,與其讓他人獲利,不如把資源留在國內,讓我們的產業紅利向中西部傾斜。

過去,我們對印度給予了過多的善待,結果使得中國企業受到不公平待遇。現在,主動尋求和平與發展的反而是印度,而我們已經選擇不再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