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最具道德國提議:撤銷聯合國作用

2024-08-23國際

埃爾丹離職前驚人表態

在2024年的某個時間點,以色列在聯合國的代表,一個出了名喜歡說大話的人叫埃爾丹,結束了他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的工作。在離開前的那一天,他接受了以色列記者的采訪。

通常情況下,這樣的采訪可能沒什麽特別的事情發生,但埃爾丹就是埃爾丹,即使沒有外界的大事刺激他,他還是說了些令人震驚的話!

以色列外交官對聯合國的極端批評

埃爾丹,一位以色列的外交官,最近在面對媒體時,情緒異常激動。他指著聯合國總部,說這棟外表光鮮的建築其實內部已經嚴重變形,這讓他感到無比的痛苦和失望。他認為,這座大樓應該被關閉,從地球上消失。他對聯合國的不滿之情溢於言表,甚至在卸任之際,依然表達了對聯合國深深的厭惡。

這種對聯合國的極端態度,讓人不禁思考,作為代表以色列的高級外交官,他在國際舞台上這樣的言論是否合適?聯合國是全球190多個國家的共同家園,這樣的激烈言論是否應該引起聯合國安理會和國際刑警組織的關註?

在聯合國任職期間,埃爾丹的行為並不符合一個成熟外交官應有的風範。他經常在公開場合表現得情緒失控,更像是街頭的混混,依賴國家的強大軍事力量,肆意妄為,全然不顧外交的基本禮儀和規則。這樣的行為不僅不專業,也對國際社會的形象造成了負面影響。

埃爾丹抗議聯合國,支持巴勒斯坦入聯

在2024年的某個時間點,聯合國大會正計劃在5月10日進行一場投票,決定是否給予巴勒斯坦國家會員國資格。在這之前,埃爾丹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講話,批評聯合國對殘忍獨裁者的寬容,並用一個便攜式電動碎紙機當場將【聯合國憲章】的小冊子封面撕毀,以此表達他的憤怒和輕視。

他指責道,【聯合國憲章】在你們手中已經被破壞,就像你們即將進行的投票一樣。然而,埃爾丹的指責缺乏邏輯,因為巴勒斯坦長期遭受以色列的占領與壓迫,並非獨裁統治。實際上,在那次投票中,共有142個國家支持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

事實證明,不論以色列如何囂張,全球對於公平與正義的評判標準並未改變。埃爾丹總是不以為然地看待其他國家的觀點,以色列在聯合國內通常表現出傲慢的態度。

到了8月13日,埃爾丹在紐約的一場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談論中東地區的沖突時,他自豪地聲稱自己代表的是世界上最道德的國家。但就在他發表這一言論的同時,以色列剛剛對加沙地區的一所學校進行了致命襲擊。這表明,所謂的道德標準在某些政治人物的眼中似乎並不重要。

以色列的道德觀:渣王之王

埃爾丹等人眼中,國家的道德準則只關乎他們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價去壓迫、剝削並欺淩弱小民族。

二、渣王之王!

自從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以來,與巴勒斯坦之間的領土爭端已經持續了80年。在這漫長的時期裏,巴勒斯坦人民一直處在劣勢,遭受著以色列的統治、暴力和屠殺,但他們從未放棄抗爭。

盡管巴勒斯坦力量薄弱,但他們的堅韌抵抗是不可忽視的事實。然而,在以色列的高級官員看來,世界似乎遵循著不同的規則。

2023年10月,以色列常駐聯合國代表埃爾丹在聯合國會議上公開播放了一段聲稱是哈馬斯斬首泰國工人的影片,此舉激怒了泰國,並遭到了泰國政府的嚴厲譴責,認為埃爾丹的行為對逝者及其家人缺乏應有的尊重。

同年3月20日,以色列財政部長斯莫泰利奇在公開場合宣稱,巴勒斯坦是一個人為創造的概念,僅僅存在於不到100年的歷史中。他質疑巴勒斯坦是否有歷史和文化,甚至斷言自己和他的已故祖父在耶路撒冷的居住歷史,才是真正的「巴勒斯坦人」。

斯莫泰利奇的話看似文采飛揚,實則否定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客觀存在及其艱苦鬥爭的歷史。

埃爾丹等人秉持的國家道德觀,就是無視道德底線,無限放大自己的利益,透過壓制、剝削和欺淩弱小民族來實作他們的目的。這樣的行為無疑是渣王之王的典型表現。

以色列財長言論引發國際不滿

以色列財政部長說的話在中東地區和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這讓美國、歐盟和聯合國都很不高興,甚至批評了他。簡單來說,就是這位官員說了些讓人不太舒服的話,這事兒鬧得挺大的。

順便說一句,以色列那邊的高層人物,無論誰說話,都不太好惹,他們都是那種特別難對付的人,可以說是壞到極致的那種。就像是壞人中的老大一樣。

宗教信仰與領土主權的爭議

在2019年的某個會議中,以色列的代表丹尼·丹儂展示了一本【聖經·舊約】,這本書是很多宗教信仰的人共同信奉的經典,包括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和猶太教。他在會上朗讀了其中第17章的內容,這部份經文講述了上帝耶和華與猶太教的祖先亞伯拉罕之間訂立的永恒契約。這個契約保證了猶太人及其後代可以永遠居住在迦南地區,也就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巴勒斯坦地區。

這似乎給了以色列猶太人一種信念,他們認為自己有權利擁有這片土地,因為他們認為上帝已經承諾將這片土地作為他們的永久家園。然而,這種觀點可能忽視了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兩千多年的人們——他們的存在和貢獻同樣重要。

讓我們回顧一下歷史。在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透過了一份決議(181號),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兩個國家,一個為阿拉伯國家,另一個為猶太國家。這一決議旨在解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的沖突問題。根據這份決議,英國將在1948年8月1日前結束對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並撤出軍隊,之後在總面積為2.7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

這段歷史告訴我們,對於領土的歸屬和管理,國際社會通常會尋求透過和平談判和國際決議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僅基於宗教信仰或歷史契約。

巴以沖突與領土爭端

簡單來說,歷史上有個地方叫巴勒斯坦,面積大約11203平方公裏是阿拉伯國的,占了43%,而猶太國的國土有14942平方公裏,占了57%。耶路撒冷市則由聯合國來管理。

後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地區發生了許多沖突,這被稱為「巴勒斯坦內戰」。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國家,不久後,第一次中東戰爭就爆發了。

自那以後,每次中東戰爭的結果都是阿拉伯國家輸掉,這讓以色列獲得了大部份巴勒斯坦的土地。現在,巴勒斯坦人能夠控制的區域只有2500平方公裏。

2011年,巴勒斯坦的領導人阿巴斯表示,過去阿拉伯國家拒絕聯合國的巴勒斯坦分割方案是一個錯誤,並希望能改正。

以色列的目標是獲得包括約旦河西岸、從約旦河到地中海的全部土地,並希望這片地區只有猶太人居住,認為巴勒斯坦人可能帶來不穩定。在得到美國的支持後,以色列采取了許多行動,例如吞並東耶路撒冷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以色列的占有欲與沖突加劇

四、無窮的欲望!

多年來,以色列一直在抵制在被它占據的土地上建立一個有自己主權的巴勒斯坦國家。

對巴勒斯坦人而言,以色列既不民主,也不猶太,更不是一個正常國家。以色列是一個殖民統治和軍事化的國家,一直處於沖突狀態,加劇了對巴勒斯坦人的控制。

如果以色列把整個巴勒斯坦都占為己有,那麽以色列最終成為這片土地上的唯一國家就是早晚的事。

這就是以色列最「道德」的一面:

天底下,只有我能獨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