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損失慘重!印度高鐵五年修建10公裏,想借高鐵「翻身」還得五百年

2024-08-25國際

提到高鐵,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但是,當這兩個字與「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印度聯系在一起時,可能會變得陌生起來。

然而,這句話可千萬別當著印度人的面說,否則他們肯定會拿出自家的「半成品高鐵」來試圖為自己辯護。

畢竟印度一向秉持著雖然事實不如人意,但言辭卻極為強硬的立場。

如今,印度即將躋身「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之列,懷揣著改變世界的宏偉夢想,憧憬著光明的未來。

然而,實作這一偉大的目標並非僅憑夢想就能達成。在「印度制造」迅速發展的同時,國內基礎設施的落後短板也顯露無遺。

那麽,面對印度迫切需要升級的基礎設施,為什麽眾多基建強國對此卻無動於衷呢?如果將這個問題放在日本身上,這個已經吃過虧的國家又會面臨怎樣的「冤屈」呢?

印度的基建困境

在眾多西方國家媒體的言論中,印度如今已顯著成為了可以取代中國的「最佳替代品」。無數外國企業紛紛轉向印度,這一轉變也確實使印度各個領域迅速發生了質的飛躍。

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迫使西方國家不得不逐漸轉變立場,除了印度對待外企的態度之外,最關鍵的因素在於印度的落後程度實在令人難以忽視。

外企的突如其來,倒不如說是對印度發展的急功近利,遠不如真正地推動其持續的繁榮。畢竟連孩子都知道,如果在還沒有學會走路的情況下就試圖奔跑,最終註定會摔倒。

曾被寄予厚望的印度,如今卻不得不直面國內物流運作效率嚴重低下的困境!

換句話說,無論是港口還是鐵路,印度都落後中國十年之久,因此所謂的「印度制造」實在不值一提。

許多人或許認為,港口物流的關鍵因素應該是船只,這樣的觀點雖有一定道理,但如果要大幅提高貨櫃的流量,港口的規模無疑才是更為重要的因素。

根據吞吐量排名來看,印度若想趕超中國,顯然需要的時間遠不止十年!

在鐵路和公路等對基建能力要求更高的專案建設上,印度與中國的差距顯得更加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當媒體詢問印度政府完成這一領域需要多長時間時,印度政府甚至只能透過轉移話題來回避這個問題。

那麽,基建如此落後的印度,為什麽不在早些時候就開始招標,爭取早日改善這一尷尬局面呢?

意外頻發的高鐵專案

印度早已迫切希望進行改變,並且早早地付諸實踐。這個思想一直與眾不同的國家,憑借實際行動將眾多基建強國推向了「遠方」。

早在2015年,印度便開始引起了一些基建大國對其相對落後的鐵路設施的關註。這些鐵路設施最初是由英國資助建設的,確實已有些年頭了。

然而,如果印度當初沒有玩弄心機,即使這些鐵路設施再怎麽落後,中國作為「基建狂魔」,依然會向其展示我們卓越的實力。

顯然,印度只關註自身利益,其發展格局遠沒有外界想象中那樣深遠。經過仔細考慮,印度最終從眾多「冤大頭」中選擇了日本,這個最大的「冤大頭」。

由於日本急於在這一領域證明自身實力,以期超越中國,因而忽視了印度暗藏的心機。日本甚至非常高興地以為自己成功奪走了原本屬於中國的訂單。

然而,不久之後日本才意識到,自己接手的這個「燙手山芋」有多麽難以應對!

印度自認為掌控了日本,一方面要求日本修建高鐵,另一方面卻又向日本貸款以承擔高鐵建設的費用。

換句話說,印度根本沒有付出任何代價,連日本網友都忍不住憤怒地指責,無法理解為何自己的國家既提供技術又給錢,到頭來卻得不到什麽回報。

最為致命的是,日本當初為了贏得這個專案,將其中的利潤壓縮到了極限。

換句話說,本來這個專案就已經是無償的,現在竟然還得額外投入資金!

在這樣雙方對立的局面下,印度的高鐵竟以一種充滿矛盾的方式成功誕生了!

印度的「半吊子」高鐵

印度高鐵自2017年開始建設以來,其進展之緩慢令人質疑。五年過去,計劃總長約508公裏的高鐵路線,竟只完成了不到10公裏的建設。

如果按照每年修建兩公裏的速度來計算,那麽印度的高鐵專案恐怕需要修建250多年才能完成!再加上投入使用的時間,可能連五百年也不一定夠用。

面對這個遙遙無期的未來,印度的新型「半高鐵」列車也勉力承擔了重要使命。之所以稱其為「半高鐵」,是因為印度這段高鐵的最高時速僅為160公裏。

然而,即使是聊勝於無的「半高鐵」在印度也難以順利執行,不是某天被牛撞了,就是剎車不及,自己撞上了牛。

據報道,印度「半高鐵」與牛在一年中的「親密接觸」次數竟達五千多次,這再次凸顯了印度鐵路系統的自由程度。

這也註定了日本在修建高鐵後將面臨的困境之一。相比於擔憂那些不太可能發生的問題,倒不如更現實地考慮高鐵能否在印度落地。

在印度極端利己主義的驅使下,日本的多項投標均被印度拒絕。而在印度做出這些拒絕之後,新的全球高鐵招標自然也難以再引起關註。

結語

對於印度而言,無論是滿懷期待而來的眾多外企,還是試圖展現實力的日本,最終都以令人惋惜的結局收場。

這種情況不僅會再次阻礙印度未來的經濟發展,還可能使原本光明的發展前景變得再度模糊。

然而,事實面前,只能說印度這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