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中美印耕地面積比較:印度27億畝,美國22.8億畝,中國有多少畝?

2024-09-06國際

人們將食物視為最重要的事,這句話的核心是,糧食是一個國家的根基,而糧食的產量與國家的安定與繁榮密切相關。

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國家。當印度和美國遭遇結構性糧食短缺時,我們的14億人民卻從未經歷過饑餓。

我們國家的耕地面積卻位居世界第三,被美國和印度甩在身後,這是什麽原因?

印度農業不發達的原因。

依據2021年世界銀行釋出的資料顯示,美國的耕地面積在全球位居首位,總計達1.577億公頃,相當於23.66億畝。

接下來是印度,耕地總面積為1.564億公頃,相當於23.5億畝。

毫無疑問,印度在農業領域享有顯著的優勢,那裏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以及豐沛的降雨量為作物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盡管印度的國土面積僅為中國的三分之一,但他們的土地十分肥沃。幾乎印度的所有土地都適合耕作。

在2017年,中國的糧食總產量為6.17億噸,而印度僅為2.8億噸,這實在令人費解,明明耕地面積大於中國,為什麽糧食產量卻不到中國的一半呢?

有三個原因,印度的農業仍然采用土地所有制,當地政府在推動農業現代化過程中面臨了諸多挑戰。

第二個原因是,印度的大部份耕地主要依賴季風的降雨,而中國則運用了水利灌溉體系,從而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糧食的產量。

最後一個理由是印度的工業水平不高,而這實際上是最為關鍵的因素。若是缺乏化肥、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用機械,那麽糧食產量就無法顯著提高,工業也無法有效支持現代農業的發展。

根據2021年釋出的全球饑餓指數,116個發展中國家中,印度的位置為第101。

這項數據顯示,全球有8億人長期處於缺乏足夠食物的狀態,其中印度就占了兩億,進一步證實了它被稱為「饑餓大國」的事實。

在過去的120年中,南亞次大陸經歷了31次嚴重的饑荒,而印度正位於該次大陸之內。

印度的國土面積較小且分布集中,一旦遭遇水災或幹旱,通常更容易引發全國性的災難。由於水利設施和農業技術相對落後,導致復種率非常低。

這正是印度雖然耕地總面積遠超中國,但糧食產量卻遠不及中國的一個關鍵原因。

美國為何成為農業大國?

美國作為全世界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他們的糧食產量有中國的多嗎?優點是什麽呢?

長期以來,談到美國,人們通常首先想到的就是「軍事大國」或「傳統工業強國」,還有就是全球科技領域的領軍者等。

實際上,在農業領域,美國的實力也不可忽視。

印度農業的進步離不開其悠久的農耕傳統和廣袤的土地,而美國的農業發展則是現代管理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產物。

在世界四大糧食企業中,有三家源自美國,這意味著它們已掌握全球超過一半的糧食市場。

美國ADM成立於1902年,起初在明尼蘇達州,現如今總部設立在伊利諾州。到2006年,這家公司已經發展成為以生物燃料研發和食品制造為主的全球領軍企業。

ADM現在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谷物和油籽處理企業,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活性染料乙醇制造商,因此被稱為「更像石油公司的食品巨頭」。

美國的嘉吉公司最初從事倉儲與運輸業務,如今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糧食貿易商,員工總數達到16萬人,並在超過60個國家開展業務,同時也是美國最大的玉米飼料加工企業等。

而且他們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畜牧養殖企業,令人奇怪的是,盡管這家公司擁有巨大的財力,但至今未曾公開上市。

美國邦吉公司起源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最初從事進出口業務,最終決定將總部設在美國紐約。現在,它是巴西最大的谷物出口公司,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油料作物加工企業。

擁有全球三大糧食生產商顯然不足以讓美國成為農業強國,說到底,想要大力發展農業,還得有大面積的耕地才行。

美國的耕地總面積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13.15%,人均耕地面積在全球名列前茅。成為全球第二大糧食生產國和最大糧食出口國的原因中,很大一部份歸功於其大規模農業經營模式。

他們的農場平均經營範圍很廣,這種規模化和集約化的經營方式無形中增強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時在很大程度上確保了農作物的品質。

理論上,美國作為一個農業強國不應出現缺糧現象,但根據2022年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實際上有13%的家庭面臨糧食不安全的問題。

換句話說,美國有4420萬人無法滿足其營養需求,這一問題的根源正是美國的大規模農業經營模式。

鮮有人知,比爾·蓋茨實際上是美國最大的土地擁有者,他的耕作土地面積大約相當於一個香港,而這種社會經濟差距現象恰恰是造成糧食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美國之所以能成為農業強國,依賴於大規模農場的運作,但與此也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因而無法負擔糧食。不過,這種局面在中國絕對不會出現。

中國農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根據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的結果,中國的耕地總面積為19.18億畝,相當於1.28億公頃。

為了解決國內耕地不足的難題,相關機構近年來持續采取各種措施,例如媒體報道中常提到的荒地復墾和鹽堿地改良等,這些對增加耕地面積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之所以有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是由於中國的耕地主要集中在東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和黃淮海平原,而其他地方則面臨水土資源不足及耕地質素分布不均等問題。

中國的耕地只占全球的9%,然而正是這9%的土地支撐著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這難道不算是奇跡嗎?

與美國和印度相比,中國適宜轉化為耕地的後備資源確實非常稀少,而且即使能夠進行開發,也會需要付出常人難以預料的代價和成本。

2023年,數據顯示中國的糧食作物產量達到了令人矚目的13908.2億斤,與2022年相比增加了177.6億斤,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

中國的水產總量居全球首位,蜂蜜產量同樣位於世界首位,水果產出也名列全球第一,這充分顯示出中國農業已發生了巨大的變革。

或許在耕種面積方面,中國無法與美國和印度相比較,但這終究是由於人口眾多而土地稀缺的基本國情所導致的。

在全球面臨糧食危機的今天,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能幸免。無論是中國、美國、印度還是其他地方,都必須尋找解決方案,以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保障人民的糧食安全。

參考資料:

印度的耕地面積超過中國,為什麽糧食產量卻不到中國的一半呢?

美國農業學家蘭普金:加強中美合作,應對全球氣候變遷和農業問題挑戰 2023-12-04 16:14:00來源:今日中國

美國農業發展的借鑒和啟示 2016-11-02 作者: 朱宏鋒 來源: 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