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歐盟對華開三個「條件」後,英國罕見力挺中國,中國再次表明態度

2024-10-18國際

中國電動汽車企業終究是企業,關稅這道坎是它無法憑一己之力跨過的,歐盟高層馮德萊恩提出三個條件,有望解決關稅問題,英國罕見力挺中國。

關稅問題還能不能解決? 歐盟到有什麽要求?

關稅迷霧下的真實意圖

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舉動,在國際貿易圈裏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這場表面上關乎貿易規則的爭端,背後卻暗流湧動,交織著復雜的利益糾葛和政治博弈,牽動著全球的目光。

表面上看,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征稅的理由聽起來很高大上:反對補貼。

他們說,中國政府給電動汽車企業的補貼,讓中國車企在價格上有了不公平的優勢,這影響了歐盟企業的利益。

深入分析歐盟提出的條件,其真實意圖卻難以掩蓋。

歐盟希 望中方能給予一些補償 ,來彌補歐洲企業在中國競爭中受到的損失,這種「自己可以做,別人就不行」的做法,暴露了歐盟在維護自身利益時的雙重標準。

中國政府對電動汽車行業的補貼政策,是為了推動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而歐盟卻將其視為「不公平競爭」的證據,並以此為借口索要「補償」,實則是將關稅變相轉嫁,企圖透過這種方式攫取利益。

歐盟還要求中國企業在歐洲市場上提高售價, 做出所謂的「價格承諾」

價格是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的重要有利競爭之一,歐盟此舉無疑是要削弱中國企業的競爭力,為歐洲車企爭取喘息之機。

市場競爭的核心在於產品和服務的優劣,而非人為的價格幹預,歐盟的這種做法,既不符合自由貿易的精神,也說明他們對市場競爭沒啥信心。

最近這幾年,中國公司在歐洲的投資越來越多,給當地經濟帶來了新的活力。

歐盟此舉,顯然是想利用加稅的壓力, 將中國企業「綁架」到歐洲 ,以換取其在關稅方面的讓步,這種做法顯然是短視和自私的,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中國企業的利益,實在是眼光不遠。

英國的「另類選擇」

與歐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在中歐電動汽車關稅爭端中選擇了「特立獨行」。

英國表示不會跟著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加稅,還說要跟中國多溝通,他們的這一立場,既與其脫歐後的身份轉變有關,也與其務實的對華政策密不可分。

脫歐後的他們,需要在全世界找新的貿易夥伴和機會,而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對英國的吸重力自然不用多說。

英國明白,跟中國保持好的經貿關系,對其經濟復蘇和長遠發展非常重要,才不願為了迎合歐盟的對華強硬立場,而犧牲自身與中國的合作機會。

再加上英國一直以來奉行的對華政策,主張透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分歧,而非對抗。

英國不願被歐盟「綁架」,卷入與中國的貿易爭端中,而是希望透過自身的外交努力,維護與中國的合作關系,並從中獲益。

中歐之間的電動汽車關稅爭端,表面上看是貿易規則的問題,其實背後反映的是大國之間的競爭。

歐盟內部對中國的看法並不統一,各國之間存在不同意見。

以法國為首的一些國家,對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感到不安,希望透過采取強硬的對華政策,維護自身利益和地位。

德國等一些國家更看重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希望透過對話來解決分歧,而美國因素在中歐貿易爭端中扮演著「幕後黑手」的角色。

最近幾年,美國頻頻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和科技戰,想方設法遏制中國的發展,還一直敦促歐盟在對華政策上和自己保持同步。

馮德萊恩主導的對華貿易政策,就被認為是受到了美國的影響,歐盟對華心態的轉變,也是導致中歐貿易摩擦增多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後,歐盟對華心態從過去的「夥伴」逐漸轉變為「競爭對手」,甚至帶有「遏制」的意味。

這種心態的轉變,導致歐盟在處理對華關系時,更加註重維護自身利益,甚至不惜損害中國利益。

雖說歐盟已經開始對中國電動汽車征稅了,但兩邊還在談,這說明大家都覺得溝通很重要。

歐盟和中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很頻繁,歐盟也是中國重要的投資目標,保持中歐關系的穩定對中方很有好處。

中歐之間的關系既有發展前景,也面臨不少挑戰,雙方需要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加強溝通,增進互信,妥善處理分歧,推動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中歐關於電動汽車關稅的多輪談判,始終沒能解決核心問題, 馮德萊恩的「三個條件」 ,非但沒有逼迫中國讓步,反而招致了中方的霸氣表態。

信源:參考訊息2024-10-15:英媒:歐盟承認仍在與中方進行電動汽車談判九派新聞2024-10-17:商務部回應中歐電動汽車關稅談判:中方已展現最大誠意和靈活性,磋商還存在重大分歧

中國商務部釋放出明確訊號:中方已做好充分準備,將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組合拳」的威力不容小覷,涵蓋了對歐盟敏感經濟領域的精準打擊,以及對未來投資專案的重新評估。

中國對歐盟白蘭地采取的臨時反傾銷措施,其實就是一種強有力的警告,此舉一出,歐盟內部頓時炸開了鍋。

首當其沖的是白蘭地生產商,他們紛紛向歐盟官員施壓,要求提供補貼來彌補損失。

然而,「按下葫蘆浮起瓢」,歐盟的「金庫」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豬肉和乳制品行業的生產商也紛紛給歐盟官員打電話,要求把補償範圍擴大到更多可能受影響的行業,這無疑給歐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一方面,歐盟需要安撫國內企業的焦慮情緒,避免因為貿易爭端而引發內部矛盾;另一方面,歐盟也要面對財政負擔加重的現實,難以滿足所有行業的補償訴求。

英國認為,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各國之間的利益早已密不可分,合作共贏才是唯一出路。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