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專家:【中歐地理標誌協定】為中歐經貿關系帶來更多穩定性

2024-04-14國際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赴海南特派記者倪浩】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副理事長潘鋒14日在第四屆消博會現場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為中國對外商簽的第一個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標誌協定,【中歐地理標誌協定】自2021年3月生效以來,為中歐人民帶來了諸多實惠,促進了中歐經貿的發展,為雙方經貿關系的發展帶來了穩定性。
潘鋒認為,未來,中歐之間可以討論推進更多為雙方老百姓和企業帶來實惠和利益的協定,進一步加強中歐之間的經貿往來。

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副理事長潘鋒為中歐地理標誌展示館開館致詞 (受訪者供圖)

根據商務部網站訊息,地理標誌是知識產權的重要類別,用於表明來源於某一地區產品的特定質素和信譽,如「普洱茶」「巴伐利亞啤酒」等。為加強中歐地理標誌保護與合作,促進地理標誌產品貿易,中國與歐盟於2011年啟動了中歐地理標誌協定談判。歷經22輪正式談判和上百次非正式磋商,雙方於2020年9月正式簽署協定並於2021年3月起正式生效。
潘鋒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協定的簽署是中歐經貿合作的重要裏程碑。「自簽署以來,我們中歐雙方攜手同行,共同探索、共同努力,在地理標誌這一領域裏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截至目前,有200余個歐盟和中國食品的標誌性名稱受到保護。三年來,為中歐雙方的地理標誌提供了高水平的保護,促進了中歐經貿往來。」
13日下午,中歐地理標誌展示館在第四屆消博會主會場開館,金華火腿、周至獼猴桃、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法國香檳、西班牙埃絲特巴橄欖油等百余款優質地理標誌產品「空降」現場。潘鋒告訴記者,中歐之間一直保持著地理標誌領域的對話和論壇,而且是「高級別、高層次的」。他透露說,5月份,雙方將再一次組織對話與溝通,屆時將有中歐雙方的企業參與。
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潘鋒表示,對於中歐經貿合作而言,剛剛過去的2023年是充滿挑戰與機遇的一年。雖然面臨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但中國對歐盟的農產品出口總額仍達到了18.6億美元,中國也是歐盟農產品出口的第三大目的地,出口額未降反增,展現了中歐在農產品合作上的堅實基礎。
「我們看到中歐在經貿關系上因為政策的變化出現一些起伏。但不管雙方在制度上有什麽不同,民以食為天,雙方在為人民謀求幸福生活、提供高質素產品上是沒有分歧的。至少在中歐地理標誌這個領域,雙方的合作不會存在什麽阻礙。」潘鋒稱,「協定簽署生效三年為中歐經貿關系帶來了穩定性,這是顯而易見的。未來,中歐之間可以討論推進更多類似協定,為雙方老百姓帶來實惠和利益,促進中歐之間的經貿發展和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