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椏,又香又白人人誇……」
日前,尼日利亞女學生拉比亞即將出國留學,在與莫正軍分別時,她們一起輕唱【茉莉花】,仿佛又回到了相識的那一年……
莫正軍是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國際公司海外建設者中的一員,她與團隊在海外成功打造出當地人認同的企業文化,實作了文化交融。
無數海外建設者與莫正軍團隊一樣,在奮戰工程之余,致力於屬地人才培養,推動文化交流。他們在為當地帶去技術與知識的同時,也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互相尊重與理解。
跨越時空的「友誼之花」
「為什麽看月亮是一種習俗?」「端午節為什麽要劃龍舟?」隨著中國員工與尼日利亞籍員工的不斷交流,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了當地人民的關註與喜愛。面對尼籍員工提出的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問題,中國鐵建十八局集團尼日利亞公司向他們介紹節日起源和文化習俗。
端午節共同包粽子,中秋節一起吃月餅,尼日利亞公司透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吸引尼籍員工感受中國文化之美。
文化融合是雙向的,尼日利亞公司充分尊重不同地區尼籍員工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差異。在當地節假日期間為員工放假,開展節日慰問並行放過節津貼,主動了解當地文化特點與習俗……透過積極交流,中尼兩國員工之間的距離不斷拉近。
「我願意一直跟著中國企業幹。」培訓會上,尼籍機械操作手穆薩分享了他對公司企業文化的認同。入職5年來,他對中國傳統節日如數家珍,「中國公司非常重視員工的教育和培養,在這裏,我們能感受到中國同事的尊重和關愛。」
2022年春節,在尼日利亞公司春節晚會上,當地女學生哈弗撒演唱的【甜蜜蜜】將晚會推向高潮,她的歌聲把觀眾的記憶拉回到2019年的那次文化交流活動。
2019年,尼日利亞公司和杜茨公立女子中學開展了公益助學和文化交流活動。在中國文化交流課上,莫正軍教唱的中文歌曲【茉莉花】給哈弗撒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和莫正軍的跨國友誼也自此建立了起來。
隨後的幾年裏,哈弗撒始終和莫正軍保持著聯系。莫正軍給哈弗撒講中國歷史故事,還教她使用微信。哈弗撒對中國歌曲、中國文化的了解不斷加深。2022年春節前夕,得知尼日利亞公司要舉辦春節晚會,哈弗撒欣然接受了莫正軍的邀請,演唱了剛剛學會的【甜蜜蜜】。
2021年,哈弗撒考上了尼日利亞邁杜古裏大學,她興奮地邀請莫正軍去她的大學參觀。哈弗撒告訴莫正軍,當地有很多學生都希望透過「中國之角」了解中國文化。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哈弗撒的心願成為尼日利亞公司的行動。
2022年9月,尼日利亞阿布賈11區公立學校的學生們身著演出服裝,載歌載舞慶祝升級改造後的「中國之角」正式啟用。
啟用儀式上,尼日利亞聯邦首都區基礎教育局局長蘇萊高度評價中國企業為11區公立學校「中國之角」提供修繕升級,感謝中國駐尼使館和中國在尼企業近年來積極改善首都區中小學辦學條件,為貧困學生提供愛心資助。尼日利亞主串流媒體【每日信報】【領導者報】等都對「中國之角」的啟用給予了積極報道。
一個個溫情的故事,點點滴滴成為中非文化共融、合作共進的有力見證。
奮戰一線的「鐵路先鋒」
2020年10月,剛從海外專案回國休假的彭海接到了新的任命:負責幾內亞馬西鐵路金迪亞隧道專案的現場施工生產工作。接到任命後,他立即到公司總部參與了專案的前期準備。2021年3月,彭海踏上飛往西非的航班,開始了他挑戰西非最長隧道的征程。
從首都到金迪亞,到專案後,彭海顧不上路途的疲憊,一頭紮進了緊張工作中。「我們要以最快速度平整好進場道路。」
那段時間,彭海淩晨4點便帶隊出門,踏勘場地、洞口位置,經常忙碌一整天。茫茫森林裏,皮卡車、摩托車開不過去的地方,他們就靠著手裏的登山杖徒步前行。不管多晚,他們總要完成當天的勘查任務才返回,淩晨一兩點回到駐地是家常便飯。
在他們細致工作的同時,施工方案的籌備和進場人員的安排也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在團隊的努力下,專案最終趕在雨季前如期開工,為接下來的施工打下了堅實基礎。
6月,幾內亞進入了雨季。與此同時,大批物資陸續進場,保障這些物資從港口到專案部300多公裏的安全運輸是專案部的重中之重。「這裏的暴雨是出乎我們意料的,幾天幾夜的傾盆大雨能沖毀一切道路」,回想起那個雨季,彭海仍心有余悸。
「有三輛貨車被困,等待救援。」6月20日,專案部接到求救資訊,彭海立即帶著3名職工,開著皮卡車和裝載機出發了。沿線的便道幾乎都被沖毀,他們一邊修路,一邊憑借記憶摸索著前進。此時,暴雨已經連續下了兩天兩夜。就在即將與被困車輛匯合時,他們被擋在了一處窪地前,30、40、50厘米……眼看洪水就要倒灌進皮卡車,彭海他們四處尋找,最終把車停在了一處地勢稍高的土坡上,等待了兩天兩夜,洪水才退去。
雨季蚊蟲肆虐,彭海染上了瘧疾。持續高燒使他不得不臥床休息,但稍有好轉,即使是一場日常的碰頭會,他也從不缺席。為加快施工進度,他帶領員工一起加班加點研究施工方案,盯在掌子面觀察圍巖狀況和光面爆破質素,找到影響施工進度的癥結所在。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隧道掘進從每月的300米提升到1公裏,二襯從每台車5天一板提升到3天兩板,施工進度多次創全線第一。
在幾內亞力拓西芒杜鐵路專案總工程師高峰看來,理順企地關系和推進施工建設同等重要,「過客心態要不得,我們不是幹完活就‘拍拍屁股走人’,而是要充滿誠意地對待這片土地。」在工作閑暇之余,高峰帶著中方員工和當地社區居民開展足球、籃球比賽等娛樂活動。透過一場場球賽,他與當地社區居民拉近了關系,深入了解了對方的需求。
在高峰及其專案團隊的努力下,企地關系越來越融洽。每次路過社區,當地人都會熱情地與他們打招呼。
「咬定青山不放松」,各專案部曾面臨生產停工等風險挑戰,克服過雨季施工、物資短缺等重重困難。海外建設者們在艱苦條件下,始終履職盡責、迎難而上。他們用實際行動為海外建設貢獻力量,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前沿展現著中國建設者的風采。
獨當一面的「女操作手」
5月初,幾內亞西芒杜鐵路專案沿線72公裏,一派忙碌的施工景象。
早上7點,女操作手比阿特麗斯·哈巴便開始在壓路機旁忙碌,為一天的工作做準備。「我們的土石方施工進度已經突破10萬方,我作為專案第一位女操作手,不能掉隊。」
西芒杜鐵路專案位於幾內亞康康大區和恩澤雷科雷大區。由於氣候、經濟條件限制,當地就業機會極少,且無田可耕。村中女性幾乎都在家重復著做飯、帶娃兩件事,全家人的生計都靠家中男性維持。
得知該情況後,專案部立即行動,招聘女學徒,給當地女性提供工作機會。
「當時聽說村裏在招聘操作手,不限性別,我就第一個報了名。」哈巴說。在這之前,她從未接觸過操作手的工作。
成為合格學徒並非易事。「剛開始駕駛壓路機時,需要倒車來進行壓路,當時我並不會看著反光鏡進行駕駛,所以害怕自己會造成事故。」哈巴對第一次駕駛壓路機的經歷記憶猶新。
對此,專案部為所有新人免費組織為期一周的機械操作技能培訓。培訓考核合格後,哈巴被分配到路基隊伍。在中方師傅傾囊相授的帶領下,哈巴進步很快。「她非常細心,比一些男操作手的技術還要好。」中方師傅說。哈巴參與施工的路基段報檢,均是一次透過。
在當地,女性就業的平均薪金在500元左右,而哈巴現在每月到手3500元。自從開始工作,哈巴就開始獨立生活,並購買土地準備為父母建房子。哈巴說:「希望有更多幾內亞女性加入公司,並用自己的力量證明自己的價值。」
目前西芒杜鐵路專案的女性員工人數已超過150人,比例達到4%。她們來自幾內亞、印度、斯裏蘭卡等,分布在HSEC部、工程部、QAQC部等諸多重要部門崗位上。她們用自己的細致、友善和敬業,共同投身建設「一帶一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高效培養屬地人才,助力屬地人才就業,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天津市機電工業學校、安塔那那利佛大學及中鐵十八局集團共同建設了馬達加斯加魯班工坊。該專案位於安塔那那利佛大學理工學院,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工坊開設了電氣工程、汽車工程、機械工程等專業,建設了實訓基地、基礎實訓室、專業實訓室,配備了286套先進器材,為當地學生提供了專業的實踐平台。
拉喬利納是一名馬達加斯加青年,他的父親是魯班工坊專案部的一名鋼筋工人。因家庭負擔,拉喬利納很早就開始在汽車維修廠做學徒,但因缺乏專業知識,只能勉強維持生計。他的父親在了解到魯班工坊中的教學器材後,很希望兒子能得到入學名額。最終在專案部的幫助下,拉喬利納順利送出了入學申請,並得到了錄取。
拉喬利納很快就適應了在魯班工坊的學習生活,並掌握了更專業的汽車維修技術。「這段時間的學習改變了我的命運,也改變了我的家庭的命運。」拉喬利納說。
目前,已有上百名當地學生在魯班工坊完成相關專業課程的理論和實踐學習。這些年輕人未來將成為馬達加斯加社會的中堅力量,為當地社會的經濟發展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馬達加斯加魯班工坊的成立為當地青年提供了專業化的培訓平台,極大地緩解了當地技術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同時也滿足了中資企業對於高質素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工坊的成立與課程開展也促進了中馬兩國在職業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與互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