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中西寬:七大工業國組織領導人脫離民意接連退場

2024-09-17國際
參考訊息網9月17日報道日本【每日新聞】9月12日刊登題為【脫離民意的七大工業國組織領導人接連退場】的文章,作者是日本京都大學教授中西寬。全文摘編如下:
6月意大利主辦七大工業國組織(G7)領導人峰會的主會場是一家遠離鬧市、地處亞得裏亞海沿岸的五星級度假酒店。這種安排或特許以讓領導人們充分領略旖旎風光、偷得浮生半日閑,但會議結束後各自面臨的政治前途似乎都不順利。時任英國首相蘇納克已經離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美國總統拜登宣布不再尋求連任。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都在國會和地方議會選舉中遭遇沈重打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則在低迷的支持率中掙紮。執政尚且穩定的可能也只有東道主意大利總理梅洛尼了。
這種局面頗具象征意義。誠然,G7領導人對國際局勢進行了嚴肅討論。聯合聲明中他們宣布將繼續支持烏克蘭,也在對俄提供經濟支持的中國面前擺出團結一致的強硬姿態。
背離民意失支持
這種態度未必會遭到各國輿論的反對,但在不少國家卻偏離了民眾對領導人的期待。美國是個典型代表,輿論調查顯示,選民的關註點主要集中在經濟、民主和移民方面。在歐洲國家和日本,民眾最關心的是經濟和養老金問題,對國際事務的關註度並不高。
這不是今天才有的問題,比起外交,選民關心的從來都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但現實卻是領導人們寧願在犧牲民眾生活的基礎上以外交問題為優先方向,這讓老百姓覺得他們要麽麻木不仁要麽不夠坦誠。
美國杜林普政府在2017年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中承認,將中國和俄羅斯納入市場經濟的接觸政策已經失敗,確定世界進入大國競爭時代。這一方針被拜登政府繼承。另一方面,相較於杜林普政府提出美國優先,拜登政府呼籲維持西方主導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這一政策得到了友好國家政府的歡迎,但並未明確提出如何在不增加本國民眾負擔的情況下,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和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的俄羅斯展開大國競爭。
席卷全球的通脹是最好的例子。通脹的原因並不簡單,有觀點指出,大流行期間各國實施大規模財政支出以及對供應鏈造成沖擊是引發通脹的契機。然而,峰會聯合聲明中並未包含「自由貿易」一詞,隨著「自由公平貿易」理念的傳播,西方國家已經不能再被稱為自由貿易的引領者。
至於可以拿出來說的具體理由,最直接的就是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制裁,以及在政府補貼下出現的中國產能過剩問題,甚至把「貿易武器化」在安全層面引發警覺,也就是所謂經濟安全論。
但是以此合理化歐美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極高關稅同樣值得懷疑,更不能成為美國繼續拒絕任命世貿組織負責處理貿易爭端的高級別委員會委員的理由。無論出於什麽原因,西方國家要對全球經濟分裂負有一定責任,這種情況正在加劇通脹,給中低收入群體帶來沖擊,助長他們對現狀的不滿。
大搞「雙標」失信譽
此外,也不能否認居於強勢地位的領導人的言論和場面話的區別運用,即所謂的雙重標準正在令他們喪失信譽。對於去年10月開始的、已經造成4萬多人死亡的加沙局勢,西方國家雖然表達了人道層面的關切,但並未向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施加強大壓力。國際刑事法院(ICC)向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出逮捕令。但在普京存取ICC成員蒙古國期間,該國並未履行逮捕義務。在西方國家譴責蒙古國的同時,自己並未加入ICC的美國卻對ICC施壓,反對其調查內塔尼亞胡等以色列政要。
國際政治紛繁復雜,並不都是按規矩辦事。但是場面話與真心話差得太遠,而且領導人對此視而不見,只談大道理,勢必會削弱既有秩序的合法性。
相對於主流政治勢力,極端政治派別正在歐美政壇崛起,矛盾雙方也在發生變化。傳統上被稱為極右或極左的政治力量采取了「去妖魔化」的策略,而中間力量試圖超越以往的矛盾實作團結,以此遏制極端派。在意大利,成功實作了「去妖魔化」的梅洛尼眼下的地位較為穩固。在法國,為了阻止極右翼的國民聯盟實作突破,中間力量選擇與包括極左翼在內的左派聯盟聯手。在美國,拜登不再尋求連任,接棒的哈裏斯副總統甚至尋求與共和黨內的中間派合作,共同反對杜林普。
日本的情況不同,極端主義眼下並不具備實力。但是政府債務高企、勞動力嚴重短缺的日本有著較高的對外依存度,比如入境遊對地方經濟形成支撐,外資的湧入助推房地產和股市的繁榮。
隨著日本對外部的依賴越來越強,雖然在維護國際秩序方面承擔更多責任理所應當,但也可能意味著加大本國民眾的負擔。能否在履行國際職責的同時照顧到民眾的情緒,今後的政府需要拿出高水平的戰略判斷。(編譯/劉林)
6月12日,在位於意大利普利亞大區巴瑞市的七大工業國組織峰會新聞中心,一名女子經過展板。(新華社記者 李京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