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6億人關心!高考滿分作文竟然就藏在這些電影裏

2024-06-08電影

1905電影網專稿 又是一年高考時!據統計,2024年高考考生人數達到1342萬,再創歷史新高!

祝所有學子都能提筆從容自信,合筆如願以償。「旗開得勝,紫腚能贏」!

隨著首場語文考試結束,各卷高考作文也火熱出爐,毫無意外地再度攻占熱搜榜,當日閱讀量超過6億。

當電影遇上高考作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也許滿分作文早已藏在這些電影中!

新課標I卷-人工智能

一邊是人工智能,一邊是「天問一號」,2024年的高考作文可謂是科技含量最高的一次。

有關人工智能的思辨,一直是科幻電影的重要主題。 【2001太空漫遊】 【人工智能】 【我,機器人】 【機械姬】 【她】 【銀翼殺手】 等經典作品都從道德、倫理、情感等各個維度探討了人工智能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機遇和迷思。

國產科幻大片 【流浪地球2】 ,同樣對人工智能議題進行了深入的呈現和探討。

在「流浪地球」計劃啟動這條明線之外,強人工智能MOSS和數碼生命這條暗線同樣不可或缺。

從550A到550C再到550W,不僅只有算力的提升,隨著圖丫丫備份卡的接入,550W也前進演化成了具有「人在回路」,有自我意識、三觀和求生欲的超強人工智能。

從影片中我們不難看到,一方面,人工智能在行星發動機建造、災害預警、環境監測、救援指導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強人工智能也在逐漸擺脫「工具包」一般的存在,成為與人類並列的另一種文明,甚至是更高級的文明。

MOSS究竟是救世主還是大反派,人工智能的理性與人類的情感之間還將爆發怎樣的「沖突」?諸多疑問還留待第三部給出答案。

這些議題也同樣是現實中人類面臨的挑戰。導演 郭帆 就曾表示,AI的發展給電影創作者提供了極大便利。【流浪地球2】中演員的增齡和減齡、聲音的修復都有賴於AI技術。由AI引領的電影工業化3.0時代也有望成為中國電影彎道超車好萊塢的良機。

但同時,技術革新也令郭帆有所焦慮,他也呼籲有關部門能盡快完善法律法規和預警機制,執導、規範人工智能使用的邊界。這似乎正是對這道高考題的一種隔空回應。

新課標II卷-抵達未知

從人工智能到浩瀚宇宙,我們的征程始終是星辰大海。

無論是「嫦娥」還是「天問」,這些詩意的名字承載的都是中國航天人探索未知的勇氣和決心。

就像 【我和我的父輩】 中, 章子怡 黃軒 飾演的那對為了航天事業紮根荒野大漠的夫妻。

面對艱苦的生活環境和隨時可能到來的生命危險,他們幾十年如一日,毫無怨言。

那段台詞最能表達航天人向往太空的情懷和襟懷:

「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死亡是,驗證生命的東西。宇宙是,讓死亡渺小的東西。渺小的塵埃,是宇宙的開始。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

【北京卷】歷久彌新

古老的經典常讀常新,傑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亙古常新……

去年暑期檔熱映的 【封神第一部】 正是因為對經典神話傳說的創新性改編,收獲了觀眾的喜愛和熱議。

其中最大的創新無疑是讓「周武王」姬發成為主角,透過他對商王殷壽從崇拜到認清其暴虐真面目,完成自我覺醒的過程,講述了一個生動鮮活的英雄成長故事。

「你是誰的兒子不重要,你是誰才重要。」這種對於獨立思考的崇尚,對自我價值的堅守引發了當代觀眾的強烈共鳴。

與此同時,影片也為「妲己禍國」、「比幹挖心」等典故賦予了更符合時代的表達。

正如姜子牙的畫外音:「福禍無門,唯人所召,心懷惡念,妖孽自至」,究竟是妲己紅顏禍水「傾家喪國」?還是商王殷壽利欲熏心「招致天譴」?

影片對殷壽和妲己這組人物關系的創新刻畫,給觀眾帶來了新意和思考,也為「如何讓經典歷久彌新」這道考題,交出了最好的答卷。

【全國甲卷】-坦誠交流

「坦誠交流才可能迎來真正的相遇」讓人不禁想起一句古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就像 【長空之王】 中的雷宇和鄧放,同為天賦與實力兼具的試飛員,因為恃才傲物曾經有過嫌隙和矛盾。

但老一輩試飛員張挺的犧牲,讓他們重新思考團隊的意義。一番促膝長談,也讓他們開啟了心結,發現了共同的初心:

「試出最好的飛機,讓前線的戰鬥員能無憂慮地飛行!」

坦誠相對換來了真正的「相遇」,他們成了彼此最信任的戰友和最堅實的後盾。

這樣的「坦白局」也出現在 【飛馳人生2】 和中。

飾演的張馳和飾演的厲小海,見過彼此最低谷的樣子,更堅定了攜手共進的決心;

大鵬 白客 莊達菲 飾演的「鐵三角」也是在一場天台對話中,透過向彼此傾訴壓抑已久的心聲,才找到了共同對抗黑暗的勇氣;

還有【熱烈】中,丁雷對陳爍的一段走心宣言,「是你讓我想起來,我們最初跳舞不是因為‘腦子’(名利),而是因為內心的熱愛。」

坦誠交流是直面自我的過程,以心換心才能收獲真正的友誼。

【上海卷】【天津卷】

「被定義」、「求認可」,是每個「社會人」從小到大,逃不開的必修課。

但成功或失敗的標準,究竟該由誰定義?

【熱辣滾燙】 中的樂瑩,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前32年都活在別人的定義裏,頹廢又自卑。

但她悲哀地發現,討好的越多也失去的越多。直到,她下定決心改變自己。

減肥不是為了迎合世俗的審美,練拳擊也從來不是為了贏得比賽。

只是透過為目標不懈努力的過程,真真正正為自己活一次。

端午檔新片 【走走停停】 同樣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

胡歌 飾演的吳迪三十多歲一事無成,放棄北漂,回歸家鄉,無疑是世俗意義上的「失敗者」。

但他選擇接受平凡和不完美,用自己的節奏探索人生的方向。

也對應著影片那個質樸的英文片名:gold or shit?

成功了就一定是金子?失敗了就是狗屎?

人生不該只有如此二元對立的評價體系。

即使平凡如你我,也可以活出不被定義的人生。

面對高考同樣如此,無論是金榜題名,還是不如人意,高考成績都不是定義人生的唯一標準。

就像 【我的阿勒泰】 裏,媽媽張鳳俠的那句「反內耗」名言,「你看看草原上的樹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沒有人用,它就這麽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

是啊!「人生只有一次,活成什麽樣,自己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