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重刷【瑯琊榜】,發現梁帝的人設有點崩了,打臉不說,還前後矛盾

2024-06-15電影

本文作者:鏡如

圖片來源:相關截圖,特別致謝

重刷【瑯琊榜】劇版和原著,發現結局篇有處地方很有意思,感覺梁帝的人設有點崩了,這讓他打臉不說,還前後矛盾。

記得,夏江抓到了衛錚,立即與譽王聯手,兩人在武英殿上演了一出好戲,不僅給靖王挖坑,還一步步地引誘他以下犯上。結果,靖王上當,梁帝也龍顏大怒,疑心病再次發作。

夏江見火上澆油差不多了,再次質問靖王,他是不是還在質疑當年赤焰舊案的結果?靖王氣得不行,直接反駁,說自己當年離了京城,根本不知發生了什麽事情,一回來就聽到「祈王」不再是賢王……

他話還沒說完,高座上的梁帝直接掀翻了桌上的物品,怒火中燒,大聲地罵:「什麽祈王?是庶人蕭景禹!」

本來,梁帝已經懷疑靖王了,這一聲稱呼,直接戳中了他的禁忌。

接下來,要不是靜妃在芷蘿宮出事,遭遇皇後算計,他要暫時移步去那邊處理,他一定會直接狠狠地處罰靖王。

這不,他移步過去的那一刻,走下來狠狠地踢了幾腳靖王,滿臉嫌棄地兇了一句「逆子,等我回來再收拾你!」

從這裏看出,梁帝的心中,對祈王是定了「態度」,他有錯、有罪,是不可饒恕和原諒的。無論什麽時候、什麽環境提起這個人名,他都不會高興。

那麽,現在最大的問題在哪裏呢?在梁帝和靖王事後再次出現在武英殿議事這一段,梁帝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

當時,夏江的算計失敗,衛錚被梅長蘇的人劫獄帶走,靖王也經受住了梁帝的質問,加上夏冬、紀王爺無意中的推波助瀾,以及靜妃的反攻,梁帝已對靖王解除了誤會,轉厭為疼愛。

梁帝覺得,此次風波,皆因靖王太善良、為人耿直和身邊沒有一個能出主意的謀士,所以才容易遭奸人暗算,因此,他有意當著沈追、蔡荃等清官的面,鼓勵他去找梅長蘇學習。

梅長蘇是客卿,又滿身才華,跟他取經學習,可以長智慧。

話題既然聊開了,自然就會順便提到夏江一案。靖王故意好奇地問梁帝,夏江認罪了?梁帝說,夏江不認罪,還在供詞上寫了梅長蘇是「祈王」的舊人,並試探地問靖王,他相不相信夏江的供詞?

靖王想都不想,就直接脫口而出,說如果蘇先生(梅長蘇)是祈王舊人,他怎麽會不認識?

在原著中,甚至還多了梁帝這樣一個表情和一句話:梁帝聽了靖王的話,非但不怒,反而哈哈大笑了幾聲,無比認同地說,梅長蘇和祈王這兩人怎麽可能會扯得上關系。

這兩人以上的這番對話讓人很郁悶,

如果說,梁帝是越來越欣賞靖王的耿直,覺得他對自己夠坦誠,有什麽說什麽,不像其他的皇子喜歡遮遮掩掩,是一片赤膽忠心,所以對他再次喊錯「祈王稱呼」時沒有生氣,畢竟以前靖王跟祈王感情很好,忘記改稱呼人之常情,這個說得過去。

只不過,梁帝自己兩次也這樣稱呼,就很奇怪了。但凡他聽到靖王再次喊「祈王」,臉色有所不悅,或者自己喊的景禹,我都覺得非常合理。

但怎麽想,他都不像是會稱呼景禹為「祈王」的人,這跟他之前教訓靖王的話有點前後矛盾,也非常打臉。尤其在後面的表現,更說明他不會還以「祈王」來稱呼的。

為什麽這麽說?

看看這裏,【瑯琊榜】最後的結局,在朝野上對峙,長公主、言闕、紀王爺、已為儲君的靖王,甚至是後來到寢室覲見的靜妃,無不努力說服梁帝,讓他下旨重審赤焰舊案,逼梁直視自己犯下的誤判錯誤。

當時的梁帝是什麽反應?氣瘋了,氣絕了。他怒斥完在場所有的人後,便絕望又失望地一言不發,獨自離開了大殿,態度非常堅決,死活不認錯。

回去寢室後,靜妃隨即趕到,他拿起東西就砸,見了人就罵,說話可難聽、可絕情、可冷漠,這些行為舉止,都足以說明一件事:他是不會輕易承認自己的錯誤,就算有錯,那也是兒子的錯,那個叫做「祈王」的嫡長子的錯,誰叫他功高蓋主,誰叫他威脅到了梁帝?

因此,梁帝又怎麽可能在夏江陷害靖王的事情上,對祈王的態度突然來了個360度的大轉變?輕輕松松與靖王聊天時,與他一起稱呼蕭景禹為「祈王」?不合理,也不合情,更不符合人性。

在梁帝的心裏,他對那個死去的兒子只能有兩個稱呼:庶人和景禹。

如果說靖王性子直,無意中又在梁帝的面前口失,說錯稱呼,梁帝過於了解他這個直言的性格,心中不悅但沒有呈現之前那種暴怒的態度,有可能。

不過,像上面這種興高采烈地跟靖王一起討論這件事,並在這個稱呼上不再上心、不再太在意,那就有點理解不了。

所以我說,梁帝的這一段人設有一點崩。對此,大家有什麽看法?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