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汪海林:觀眾不再喜歡好萊塢電影,一幫中國電影人急了

2024-06-22電影

關於賈樟柯的言論,汪海林也忍不住要罵娘了,雖然沒有指名道姓。

從數據和某些現象就可以看出,汪海林說的一點都沒有錯。

例如,2022年中國電影年度總票房TOP20中,來自好萊塢的佳作僅占一席!

這個數據簡直讓好萊塢人無地自容。曾幾何時,他們對亞洲市場視若珍寶,可如今在華市場的票房表現卻是一路下滑,簡直慘不忍睹。

自2017年起,一眾備受好評的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內地接連遭遇滑鐵盧:【X戰警:黑鳳凰】、【阿凡達2】、【蜘蛛人:英雄無歸】、【星際大戰9】......這些被視為"保底大作"的科幻巨制,在華上映後收獲的口碑和票房都相當糟糕。

究其原因,固然有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歸根結底,好萊塢對內地觀眾的審美偏好仍存在著難以彌合的認知鴻溝。

被邊緣化的"瞇瞇眼"

其中一個顯而易見的"硬傷",就是影視作品中對亞裔形象的固有偏見和醜化傾向。

多年來的好萊塢大片,我們不難發現亞裔面孔通常是出鏡率極低、地位微不足道。就算是出現在大制作中,所扮演的也多半是一些小角色、反派或者"低智"角色。

比如2016年的科幻大片【獨立日:卷土重來】中,一個亞裔角色不僅個頭矮小,而且長相醜陋、說話夾雜"芝麻"口音。整部影片中,他的存在感可謂是極低。

可以說,在好萊塢人的潛意識裏,亞裔就應該是這副愚笨、醜陋的模樣。

然而,這種歪曲和貶低亞裔形象的做法,對整個亞裔群體而言無疑是一種文化歧視和精神傷害。久而久之,難免會在青少年群體中造成自卑、自棄等不良心理影響。

根深蒂固的"美國救世主"情節

除了上述偏見,好萊塢影視作品中還存在著另一個不爭的事實:它們往往將美國塑造成了"拯救世界"的英雄角色。

無論是反恐、救災還是阻止外星人入侵地球,美國英雄總是要沖在最前線,扮演"人類救世主"的角色。與此同時,包括亞裔在內的外國角色,要麽是徹底的"路人甲",要麽就是助紂為虐、與反派狼狽為奸的家夥。

比如2019年的科幻大片【復聯4】中,當鋼鐵俠痛失所愛、陷入孤獨絕境時,身旁唯一的"朋友"就是一個憨憨的胖子酒保——而這個酒保,依然是一個亞裔面孔。

可見,即便是在漫威的"正義宇宙"中,好萊塢人也難以擺脫對亞裔形象的固有成見。他們認為,亞裔只配做陪襯,而不是去擔當真正的"英雄"角色。

這種"美國英雄主義"和"白人至上"的潛在邏輯,是否已經根深蒂固,令人深思。

好萊塢影人的"驕橫"

面對在華市場的每況愈下,近來不乏一些好萊塢影人開始肆意指責和質疑中國觀眾。

比如著名制片人喬·卡納漢就曾公開抱怨:"中國觀眾為什麽不愛看我們拍的電影了?難道有什麽問題嗎?"

一位不具名的好萊塢導演也曾斥責說:"中國人有義務支持我們的電影,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他們必須反思一下,為什麽不愛看我們的作品了。"

這些言論是視中國觀眾為"理所當然"的奴仆和搖錢樹,極度缺乏基本的尊重。他們不思自省,只會一味地責罵觀眾。如此驕橫的態度,讓人失望。

中國觀眾之所以"棄擋"好萊塢大片,或許正是因為這些作品中存在太多文化偏見、缺乏包容開放的心態。

我們愛看中國電影人自己拍的國產佳作,並非出於任何"民族情緒"或"排外心理"。相反,這正是文化自信的體現和本土影視事業蓬勃發展的結果。

時至今日,中國電影已在全球影壇占據一席之地。我們期待未來有更多優秀的中國電影人,敞開胸懷創作出更多具有世界影響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