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男導演裏,拍女人最突出的一位

2024-02-11電影

文丨開寅

戰後香港電影中的女性角色沿革,一直是中國電影性別意識問題最有代表性的體現之一。

在五十和六十年代國泰和邵氏出品的影片中,著名女明星如林黛、樂蒂、淩波、李麗華等人出演的女性角色在影片中占有主導地位,而男性無論在戲份還是票房號召力上都遠不如女明星有優勢。

【假鳳虛凰】

但這並不意味著女性真正在電影創作和工業體系中具有和男性平等的地位;相反,她們在銀幕上的形象更多的是柔弱無助忍辱負重,受限於傳統觀念中的男尊女卑思想而備受折磨;即使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也往往在故事劇情中遭遇命運的無端「懲處」,成為傳統華人社會中女性悲劇宿命的符號化象征。

在如是銀幕形象的背後,女性角色實質上處在男性觀眾(或具有男權傳統社會思維的觀眾)的「凝視」下,是滿足後者道德傳統意識形態想象的載體。

【梁山伯與祝英台】

事實也證明,這種女性形象的興盛帶有商業電影趨利式的「脆弱」。隨著張徹等人在六十年代末開啟的新武俠電影類別風潮取得的巨大商業成功,所謂的「男性陽剛」迅速占據了銀幕主流,代表強力甚至是暴力的男性動作肢體展現成為電影的主體。

除了在胡金銓的幾部武俠影片中(【大醉俠】【俠女】【迎春閣之風波】)女演員尚有一些發揮余地之外,絕大多數香港動作電影中的女性都迅速衰落為可有可無的「花瓶」式配角。在七十年代不少的功夫電影中,甚至連女性角色都被完全取消了。

【俠女】

另一方面,隨著三級色情電影的興起,女性軀體的娛樂物化也成為商業影片奪人眼球的訣竅。可以說,這一時期的香港電影中,女性角色的發展在整體上跌落至前所未有的低谷。

七十年代末,在西方接受過電影教育的許鞍華、嚴浩、方育平等香港新浪潮導演接連拍出了【胡越的故事】【投奔怒海】【半邊人】【似水流年】等片,在這些影片中出現了生活化而具有相當情感和思維復雜性的女性形象,它們將女性角色從邊緣化的單薄狀態重新拉回了正常的「電影現實」之中。

但這些影片往往被冠以「文藝片」的稱號,並未對主流商業電影產生深刻的影響。在八十年代,真正有意識的在商業電影中革命性改造女性形象的電影人,非徐克莫屬。

【胡越的故事】

作為新浪潮導演的一員,徐克的早期三部作品【蝶變】【地獄無門】【第一類別危險】遠比其他人來得激烈極端,也因此他受到了港英電檢制度的特殊「關照」。

痛定思痛後,他的「轉身」也同樣令人詫異:由強烈的社會表達投入了純粹商業電影的懷抱,拍出的影片【鬼馬智多星】【新蜀山劍俠】【上海之夜】都有非常搶眼的商業票房表現。

【上海之夜】

在1984年拍攝的商業喜劇【上海之夜】中,兩名主要角色雪姐(張艾嘉飾演)和凳仔(葉倩文飾演)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性別獨立意識。

影片中的張艾嘉雖然飾演的是一名淪落風塵的舞女,卻始終拒絕男性剝奪其自主地位將其納入懷中的企圖,一直以自力更生不依靠任何人的生活方式引以為傲;而帶著女學生氣息的凳仔格外珍惜與雪姐的女性情誼,甚至策劃出「三人家庭」的構想,想要永遠與雪姐保持純真的友情。

在【上海之夜】輕松愉快的喜劇氛圍背後,我們看到了具有強烈自主意識、保持著熱切的理想、努力擺脫男性控制的兩位年輕女性形象。她們帶著獨立的人格思想,以區別於早年國泰和邵氏古裝電影中作為父權社會「附屬品」而存在的女性;而相比於武俠片中臉譜化的女性「紙片人」角色,她們的個性特征豐富了許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細膩情感魅力。

如是思路延續到了隨後徐克的作品【刀馬旦】中。

徐克特意在影片裏埋下了女性性別議題的種子:影片中的戲班班主女兒白妞(葉倩文飾演)是戲癡,卻礙於女人不能登台演出的行規而無法達成心願;但隨著劇情的發展的陰差陽錯,白妞和湘紅(鐘楚紅飾演)都化妝登台,不但上演了精彩紛呈的打鬥戲份,還為掩護革命黨的行動出了一份力。

【刀馬旦】

【刀馬旦】看上去是一部以民國革命為背景的動作喜劇,但實質重點卻放在了對三位女性主角之間情誼的刻畫上。三個女人萍水相逢,卻在戲劇性劇情發展中不斷消除互相之間的誤解,最終建立了牢不可破的手足之情。

影片中所有的男性都退為次要或者反面角色,成為女性情誼的陪襯。據說當時正在上升期的鄭浩南為了在【刀馬旦】中出演男一號革命黨殺手,辭演了【英雄本色】中的小馬哥;但在【刀馬旦】成片出來後,卻發現自己盡管依然是男性角色中的一號人物,但和三位女性角色相比,已然變成了存在感羸弱的「花瓶」。

轉向商業娛樂電影的徐克,不再有充分的空間展示他在新浪潮時期蓬勃奔湧的社會批判思想意識,但他卻將這樣的思路轉化為了對傳統性別意識的顛覆,這裏最突出的一點就是對於林青霞銀幕形象的再塑造。

七十年代的林青霞,以在「瓊瑤劇」類別的青春愛情電影中飾演溫柔靚麗的女性角色而聞名,但來到香港後,卻被徐克發掘出她個性形象色彩中「剛性」的一面。在1983年的【新蜀山劍俠】中,徐克已經賦予她的角色英氣逼人的內涵特質;而到了【刀馬旦】中,幹脆讓她以男裝中性面貌出場,成為三位女性角色中,起到陽剛平衡作用的那一位。

有意思的是,在徐克的民國題材電影中,女人不再是深宅大院中循規蹈矩墨守成規的小家碧玉,而是在從國外留學歸來具有革新思維的新女性,往往比傳統中國男性更開放活躍,並時刻在思想意識上影響著身邊的男性(比如【黃飛鴻】中的十三姨)。

【黃飛鴻】

在【刀馬旦】中,林青霞扮演的曹雲從國外歸來時已經成為堅定的革命黨,她不但革除了舊封建社會捆綁在女性身上的思想枷鎖,還努力把另外兩位舊社會女性——女伶白妞和歌伎湘紅——帶上互助救國的道路,儼然成為了一位領導解放的女革命誌士。

當影片中的林青霞一身男子戎裝穿著錚亮馬靴亮相時,性別身份的模糊為她增添了一股莫名的魅力,而徐克對於她銀幕形象潛力的挖掘並沒有停止在文本意識形態層面。

在【新龍門客棧】中,林青霞首次以古裝男相出場,一股颯爽幹練的英氣貫通全片,和片中千嬌百媚的客棧老板娘張曼玉形成了女性之間不同氣質的絕妙的反差。當徐克主導了【笑傲江湖】續集的拍攝制作時(他擔任監制,實則掌控所有創作方向和細節),具有雙性別特征的「東方不敗」這個角色顯然非林青霞莫屬。

對人物性別倒錯的設計雕琢在【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中達到了高潮:不但林青霞飾演的東方不敗因男女性別的詭異莫辨而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魔性,連此前在【倩女幽魂】中柔美多姿風情萬種的王祖賢也在此片中披上了男裝;二人在偽裝的男相之下展開了一場女同性情感的生離死別之戀,這種奇思妙想在香港電影中實屬罕見。

徐克對於突破性別禁忌戀情的大膽刻畫嘗試在九十年代早期達到了張狂的顛覆狀態。

首先是在【青蛇】中,他用大寫意的筆觸渲染出奇情狀態下的雙性戀情愫:影片一開場白蛇(王祖賢飾演)和青蛇(張曼玉飾演)就耳鬢廝磨身體纏繞一起,徐克巧妙地借用蛇匍匐的姿態將兩位女性如膠似漆的依戀狀態刻畫地神形俱佳,其後又用誇張的挑逗戲份借青蛇(張曼玉)在水中的軀體纏繞法海象征男歡女愛的過程。

如是露骨的場景本該情色意味濃厚,但徐克卻有意識地讓女性掌控了場面主動權,相比白蛇和青蛇的開放、自由和道義擔當,影片中的男性們膽小懦弱、自負兇殘甚至道貌岸然,需要由具有犧牲精神的女性指引才能最終完成自我認知的過程。

【青蛇】

在隨後拍攝的【梁祝】中,徐克上演了一出性別倒錯的絕唱:喬裝成男書生的祝英台和梁山伯在書院中互生好感,我們卻始終不能明了梁山伯到底愛上的是調皮搗蛋又精靈古怪的男生,還是女性真實身份暴露後性格倔強違抗父命的女生。

楊采妮扮演的祝英台在影片中於男裝/女裝之間的切換之間,煥發出跨性別的純真勇敢氣質,這讓【梁祝】之中的二人戀情在結尾的悲壯中猛然超越愛情的層面,煥發出一股人與人之間惺惺相惜的慨然勇氣。

【梁祝】

從1983年到1994年,徐克在長達十余年的時間裏透過各種精心設定的敘事和導演技巧,在商業電影的框架內反復探索突破性別禁忌並突出女性人物形象的方式,並由此反襯出男性世界的落後、自負、遲鈍和麻木不仁。

在1991年的【黃飛鴻】中,徐克拍攝了這樣讓人難忘的一幕:由鄉下來到佛山的梁寬,被留洋歸來的十三姨的風采強烈吸引——無論是她的時髦發式衣裝,還是攜帶的西洋照相機,更重要的是她脫俗靚麗的身姿,都讓梁寬沈醉不已;他目睹她在雨中飄然而去,但一轉身卻看到身邊一個赤裸上身的大漢在在群眾的叫好聲中表演義和團式的金槍鎖喉式硬氣功,隨著槍桿斷裂槍頭落地,銅錢像雨點一樣落在腳邊。

徐克並未讓人物對這場戲作出任何言語上的評判,但觀眾卻借由梁寬的視角目睹了巨大的反差:一邊是女性新思想潮流帶來的鮮活魅力,另一邊卻是男性沈迷神功的落伍麻木,文明與蒙昧,前進與停滯,千言萬語化作無聲的感概在這一瞬間於銀幕上呼之欲出。

只有在這樣的時刻,我們才能感到七十年代末曾在徐克胸中熊熊燃燒的思想意識顛覆之火並未真正熄滅,他的新浪潮風格透過對女性性別/兩性關系議題的突破性呈現一直延續到了九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