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曾經的最強爆款【法證先鋒】撲了,港劇為何不再讓我們著迷?

2024-08-22電影

香港無線電視(TVB)推出的【法證先鋒6之幸存者的救贖】(下文簡稱【法證先鋒6】)開播了,內地影片網站提前播出。 固然平台的行銷很用力,但劇集不論是有效播放量還是口碑都沒有起色。

2020年的【法證先鋒4】和2022年的【法證先鋒5】,豆瓣評分都只有5.1分和5分,【法證先鋒6】還有出的必要嗎?

【法證先鋒6】

經典港劇IP推出續集卻經典不再,既與港劇創作環境變化有關,也源於港劇已經失去引領內地觀眾想象一種都市精英生活的能力。

一個經典IP的「降級」

【法證先鋒】開播於2006年,講述由法證、法醫、重案組三方人馬查緝探案、追查真相的故事。

【法證先鋒】

法證是劇集的核心,法證即香港的「法證事務部」,這是一個為香港的刑事司法系統提供科學證據和技術支持的專業部門,主要負責對犯罪現場進行勘查以及對相關的物理證據進行實驗室分析。

【法證先鋒】由歐陽震華、林文龍、蒙嘉慧、鐘嘉欣領銜主演,梅小青監制。劇集一播即火,全劇平均收視33點,大結局平均收視為41點。2008年,原班人馬集結的【法證先鋒2】推出,也大獲成功。

【法證先鋒】和【法證先鋒2】不僅在香港地區受歡迎,它們也是頗受內地觀眾喜愛的TVB刑偵劇之二,兩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8.8分和8.4分。

【法證先鋒2】

【法證先鋒】前兩部為刑偵題材帶來全新的視角,劇集展示法證技術和科學知識在現代偵查中的重要作用,其專業性和技術含量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劇集以單元劇為主體,每個案件獨立成篇又巧妙串聯,情節設計緊湊扣人心弦,透過高科技法證手段與縝密邏輯推理的雙重結合,層層揭開犯罪迷霧,讓觀眾在緊張刺激的劇情中體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劇中人物性格鮮明,情感線細膩交織,極大增強了觀賞性和代入感。

【法證先鋒3】

2011年,【法證先鋒3】推出,由黎耀祥、張可頤、徐子珊、吳卓羲領銜主演,故事與前兩季無關。固然由於主角陣容大換血,以及劇集感情線的增多引發一些觀眾不滿, 但總的來說,【法證先鋒3】在法證部份還是延續了前兩季嚴謹專業的優點,該劇成為TVB當年的年冠劇集。

2020年之後,輝煌不再的TVB與優酷合作,重新開機【法證先鋒】這個經典IP。2020年的【法證先鋒4】由黃浩然、李施嬅、譚俊彥領銜主演,除了其中一則案件承接第三季結尾留下的懸點外,其余內容與前三季無關,該劇豆瓣評分5.1分。

2022年,黃宗澤、袁偉豪、蔡思貝等人領銜主演的【法證先鋒5】播出,除了一則案件承接第四季結尾留下的懸點,保留鄭俊弘和楊梓菁所飾演的角色外,其余內容與前四季無關,該季豆瓣評分5分。

再之後就是2024年的【法證先鋒6】,黃宗澤、袁偉豪、蔡潔、蔣祖曼等人領銜主演,黃宗澤再挑大梁,主演陣容再次大換血……

【法證先鋒6】

從【法證先鋒】前三季,到2020年以來的後三季,觀眾最直觀的一個感受是——這個經典IP的明顯「降級」。

首先是演員陣容大降級。 TVB是愈發留不住優秀人才了,前三季的主演觀眾的認知度很高,演技有口皆碑;再之後陣容是一季不如一季,【法證先鋒6】的幾個新人主演長得既缺乏辨識度,演技也著實生澀。

更致命的是,劇本的大降級。 法證部的高科技元素是更多了,但很多時候都是「花拳繡腿」、投機取巧,忽略了傳統的偵查技巧和邏輯推理。

【法證先鋒6】

比如【法證先鋒6】一上來,一個少年從天橋上重重摔下,警方在初步勘查現場後,懷疑這是一起自殺事件。黃宗澤飾演的法證部高級化驗師余星柏對此有懷疑,理由是「如果死者是自殺的,跳下月台就行了,為什麽要從天橋跳下去」,之後一頓操作猛如虎,又是從國外客製了人造乳膠,又是展開模擬實驗,最終發現原來是死者的尿液意外導電,導致他被強大的電流瞬間電暈,從而失去意識意外摔下天橋。

乍一看,這確實有反轉,但也是比較低階的反轉,純粹「炫技」,反轉背後沒有什麽「人性的扭曲」抑或「道德的淪喪」,興味大減。 之後的一些案件雖有涉及人性黑暗,但大多反轉生硬,巧合過多,意思不大。生硬加入的一些感情線,比如國際女模與余星柏的一眾對手戲,不免俗套。

【法證先鋒6】

最終,【法證先鋒6】只能訴諸於各種死法之離奇和惡心來制造噱頭,看著是大尺度,效果卻令人不適,大概率要勸退不少觀眾。

港劇創作環境的變化

【法證先鋒】這個經典IP的降級和退化,並非是續集這一模式的問題,續集並不必然會失敗。

1990-2000年代,也有不少港劇推出續集,比如【壹號皇庭】系列、【刑事偵緝檔案】系列、【鑒證實錄】系列、【妙手仁心】系列,都獲得不錯的評價。

【法證先鋒3】

然而,一些經典IP只要是2010年代以來才推出續集,幾乎都口碑撲了。比如【溏心風暴3】(2017)、【再創世紀】(2018)、【陀槍師姐2021】(2021)……

2000年代以前大多成功,2010年代以後卻不如人意,最直接的原因是,港劇創作環境變了。

港劇和港影的黃金年代,也是香港經濟高速發展時期。1950年代,香港還是一個小漁村,伴隨著1960年代制造業的升級、1970年代的經濟轉型,香港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的地位逐漸確立;1980年代,香港不僅鞏固了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還發展為國際航運中心、旅遊中心以及資訊中心。

【法證先鋒3】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對於娛樂消費的需求也隨之增加,這為港影和港劇的市場需求創造了有利條件。

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擁有獨特的中西文化交匯點的地位,這為影視作品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和國際化的視野。 透過出口到日本南韓、東南亞等地,香港影視劇建立了廣泛的市場網絡,香港電影一度打進好萊塢。

所以,1980-1990年代,香港電影迎來「盡皆過火、盡是癲狂」的巔峰階段;與此同時,以TVB劇為代表的港劇,在亞洲形成巨大的影響力。

【法證先鋒5】

彼時的港劇處於極好的創作環境中——經濟騰飛,TVB幾乎是一家獨大,不愁收視率和廣告收入;TVB憑借它的無線電視藝員訓練班,成為香港的「造星工廠」——TVB每年自制數百小時的內容,為旗下的藝員提供大量的演出機會。

香港電影的巔峰時期,TVB為電影圈輸送不少人才,如周潤發、梁朝偉、劉德華、梁家輝、吳鎮宇、劉青雲等。出演電影的片酬和回報遠高於在TVB當藝員。所以,1980年代末開始,TVB與藝員之間因待遇問題發生的沖突已經頗為頻繁。周潤發和劉德華等都曾因為不滿意TVB的待遇而選擇「離巢」。

【法證先鋒】

2000年以後,TVB藝員的離巢愈發頻繁,TVB所能提供的創作環境和發展環境越來越糟。

其一,1998年金融危機之後,香港經濟進入平穩階段,伴隨著1990年代末港片的沒落,香港娛樂產業也遭遇挫折。 而隨著內地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娛樂產業的崛起,內地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更高的片酬,TVB的藝員紛紛北上發展。

其二,隨著互聯網和串流媒體平台的興起,傳統的電視制作模式面臨著挑戰,TVB未能及時跟上互聯網浪潮。 一些帶有互聯網基因的電視平台(比如ViuTV)在香港崛起,TVB不再享有獨家優勢,藝員有更多選擇。

再則,TVB自身也是積弊叢生 ,管理僵化,內部派系林立,不同派系之間的競爭導致內部矛盾和分裂,影響團隊的凝聚力;一些藝員由於沒有加入某個派系,很難獲得展示才華的機會,心灰意冷。

當TVB「造星工廠」褪色,而更像是一個工作強度大、酬勞不高、人際關系復雜的公司,離開TVB的人越來越多。

【法證先鋒3】

除了演員的流失,關鍵的制作人、編劇和幕後人員也紛紛離開。 這些人員的流失對TVB的影響尤為深遠,因為優秀的創作團隊是制作高質素影視作品的基礎。沒有一支強大的創作團隊,難以維持作品的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麽2000年代以前,TVB拍的續集多數都能成功,但2010年代以來,老IP拍續集,十有八九均撲街。

都市精英想象的破滅

【法證先鋒】2020年以來三部續集均撲街,既有劇集自身質素的問題,有港劇創作環境變化的因素,也與港劇背後所寄托的一種想象的破滅息息相關。

TVB推出續集的劇集類別,以職業劇為主,主要是職場空間有比較大的延展性。比如【壹號皇庭】系列是律政,【刑事偵緝檔案】系列是刑警,【妙手仁心】系列是醫生,【鑒證實錄】系列是法醫…… 在港劇的巔峰年代,職業劇是最核心的類別之一,這與當時香港中產階層的崛起相關。

1980年代到1990年代,香港經濟的繁榮帶來城市現代化的步伐加快,新興行業不斷湧現,中產階層發展壯大,促使TVB職業劇呈現更加多元化和現實化的趨勢 。這些劇集不僅反映香港的社會現實,也形塑了當時內地觀眾對於中產階層和都市精英生活的想象。

【法證先鋒3】

彼時大陸正在經歷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迅速,越來越多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向往更高品質的生活。TVB的職業劇透過展現各種職業的日常工作和挑戰,以及這些職業人物的生活方式,成功地營造了一種精英感。

精英感不僅僅體現在職業成就上,還包括他們精致的生活品味、時尚的著裝風格、以及他們在工作之余享受的休閑活動。

但2010年代以來,一眾曾經被內地觀眾視為新潮的香港職業劇,已經很難在內地市場引起轟動效應。除了香港職場劇自身的單調重復、內地職場劇的崛起以外,另一主要原因是內地經濟的快速增長,中產階級規模顯著擴大,都市精英生活成為一部份人的現實,他們無須經由港劇去想象一些什麽。

【法證先鋒6】

這時,TVB職業劇還老調重彈甚至愈加的保守,市場境遇可想而知。有做出的一些改革,但力度不大。

比如TVB的刑偵劇試著引入一些新元素,【EU超時任務】和【盲俠大律師】口碑較好,未成氣候。而其他行業的職業劇,比如【新聞女王】主打獵奇性,與真實的傳媒業已經偏離,觀眾不見得是把它職業劇來看,而是當「戲」看。

昔日港劇之所以能夠風靡一時,正是因為它們深深紮根於香港這片獨特的土地之上。而今港劇若還想占據一席之地,更應回歸其現實主義的根基,而不應沈湎於往昔的輝煌之中自我滿足。

近年來,一些觸及香港社會現實、細膩描繪普通市民情感的作品,雖規模不大卻有其精妙之處,如【短暫的婚姻】【教束】【嘆息橋】【金宵大廈】【香港愛情故事】【婚後事】等。它們或能為港劇指明另一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