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金爵獎亞新單元:傳遞亞洲電影的未來之聲

2024-06-21電影

劉宗智 上海報道

6月18日下午,第二十六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亞洲新人單元舉行入圍影片劇組見面會,11部入圍影片主創集體亮相。以發掘電影新人導演,扶持亞洲電影新生力量為宗旨,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新單元在今年迎來第二十個生日。隨著入圍影片陸續首映,觀影口碑迅速發酵。

從此出發:故鄉是創作的原點

故鄉永遠是創作的原點和重要的靈感來源。女導演魯丹以故鄉為背景,自編自導了第一部作品【冬旅人】。影片以細膩的手法講述了久別故裏的俄羅斯族攝影師、四處漂泊尋父的漢族少女與性格孤僻的塔塔爾族手風琴師在冬季的北方小鎮不期而遇的故事。魯丹說:「我上大學期間發生了一些變故,為了尋找一個出口,我寫了這個故事。」影片中三個人物在人生至暗時刻的短暫相處,呈現出相互交織的成長弧線,最後尋找到各自的救贖之路。

去年入圍短片競賽單元的哈薩克女導演Malika Mukhamejan攜作品【燕子】入圍亞新單元。她的這部長片首作將鏡頭對準哈薩克草原上養馬場的故事,居住在此的女主角燕子從感情上的依附,到只身逃離再到勇敢地走向自己不確定的未來,探討了女性如何面對孤獨。Malika Mukhamejan希望透過講述燕子的愛恨離愁,讓觀眾看到當代女性成長中的堅韌和自信。

印度導演Abhilash Sharma在自己的第二部劇情長片【以火之名】中,借助黑白畫面呈現了印度底層人民的絕望生活。影片給人的整體感受是壓抑和沮喪的,但他在最後一幕還是留下了一抹色彩,「電影一定要給觀眾一絲希望,未來還是可以看到很多色彩的感受。」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日本導演 Takuro Ijichi在中國留學期間產生了對日本文化的審視和反思。影片【鄉野】以他少年時期的真實經歷為基礎,用半紀實的手法深刻探討了日本教育壓力、社會競爭與評價主義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我希望透過這部電影表現自然美,呼籲解脫社會壓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回歸人性:聚焦最親密的母女關系

導演臧連榮與許若谷的【白雲·蒼狗】曾獲第22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單元最佳攝影和最佳男演員提名。此次攜新作【歲歲平安】再度入圍亞新單元,臧連榮在見面會上提到該電影的靈感來源於一個尋女的社會新聞。圍繞著段奧娟飾演的叛逆少女,他想在影片中展現重男輕女、女性職場歧視、校園霸淩等諸多社會問題。「希望透過這樣的片子帶來更多的思考,包括性別問題、家庭問題,還有最後人性溫暖的結局。」制片人劉帆補充道。

【魚刺】導演張旭煜的短片作品曾入圍二十余個國內外電影節展,這部長片首作則是「青蔥計劃」五強優勝專案。談及創作的初衷,他提到自己特別想寫一個關於青春和家庭的故事,而母女關系則是一種能夠切入家庭關系非常有利的視點。影片巧妙運用多種意象隱喻角色心理,詮釋了母女之間愛恨交加的親子關系。

【我和我母親的疼痛】同樣聚焦了傳統意義上的母女關系。影片改編自作家趙敔的同名小說,女主回到不再熟悉的家鄉,陪伴患病的母親走完生命最後一段行程,在此過程中,她追憶母親的青春和愛情,重新面對母女關系中的叛逆和堅持。

大膽創新:在傳統框架外尋求突破

導演張羅平的長片首作【向陽的日子】曾獲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單元最佳攝影提名,此次自編自導的新作【棲身塔】依然貫徹了其對影像、色調和構圖的高要求,「我們這個片子最大的特點是用色彩服務故事,讓攝影一直在故事裏流淌。」影片透過女性和妻子的雙重視角,逐步呈現女主梁艷對友情、愛情、婚姻與責任的重新審視和認識。

【這周五的遊樂場】是知名廣告導演曾誌的首部長片。作為一部女性成長電影,導演並沒有強化男女之間的對立,而是借用男性這面鏡子,呈現了中年女性在夾縫中的生存困境。曾誌提到,拍攝這部電影的目的是想讓觀眾了解或看到一些隱藏在表面下的資訊。「我想去挖掘那些日常壓力下逐漸與生活脫軌的故事。」

電影【異羽之鳥】聚焦少數人群,講述了一個白化病女孩的成長之路。導演Manohara K初執導筒,將女作家Sonia S的獲獎自傳小說搬上銀幕。影片並沒有向主人公投去同情目光,而是帶著一定距離感去呈現她的處境,「因為我想告訴大家生活永遠會有希望,會有光明在前方,這才是我創作它的初衷和靈感來源。」Sonia S提到這是她和導演達成的共識。

攝影師出身的伊朗導演Masoud Amini Tirani以偽紀錄片方式拍攝了一部懸疑驚悚的劇情片【一屋三夜三謀殺】。透過塑造這樣一個極具戲劇沖突的暴力事件,導演想要引出暴力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這一主題。「希望透過我們的電影,呼籲大家去探討以什麽樣的方式解決暴力沖突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