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誰能當電影節評委

2024-04-06電影

作者|魏妮卡

編輯|李春暉

無論如何,電影節總算找到了吸引大眾註意的方法。以前人們還只是事後褒貶下獲獎名單,現在一上來就連評委都看不慣了,傳播周期有效拉長。

近日,第十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釋出評審團名單。可吃瓜群眾定睛一看,這怎麽像六公主的「星辰大海」青年演員計劃2.0版本,活脫脫一個電影小生提攜名單——除了金雞影帝朱一龍外,還有劉昊然、屈楚蕭、於適等。

因為【消失的她】和【河邊的錯誤】,朱一龍算是手握商業、文藝片雙爆款,當上北影節天壇獎的評委,尚可視為情理之中的加冕。但去年演文藝片直接被群嘲出「燃冬梗」的劉昊然,以及頻頻爆出負面新聞也並無演技代表作的屈楚蕭、於適,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吧?

雖然他們擔任的是次要單元創投、短片的評委,但與往年的評委相比,在資歷與成績上還是差了一截。比如去年創投單元的演員評委,是演技已經獲得肯定的75花姚晨和85生黃軒。

去年三金影後周冬雨當北影節評委的時候,也受到了一些爭議,畢竟跟她同坐的是享譽國際的大導演張藝謀、關錦鵬。今年則更有些離譜了,關錦鵬到了創投單元當評委,跟他「平起平坐」的是劉昊然。

有網友戲稱,北影節批發的不是青年評委,而是內娛大導的嫡長子們。創投評審有張藝謀的親閨女張末、陳思誠的「親兒子」劉昊然,短片評審有郭帆的「親兒子」屈楚蕭、烏爾善的「親兒子」於適。

不是咱們對演員評委有偏見,張頌文、李雪健、吳京、鞏俐等都曾擔任過主競賽單元天壇獎評委,那是沒有爭議的。創投單元也邀請過姚晨、張雨綺等大花,也較少爭議。但今年這波評委隊伍年輕化運動,著實讓不少人看不明白了。

誠然,電影圈需要青年演員來吸引關註,可找他們當個推廣大使足矣,比如易烊千璽、吳磊都曾擔任過推廣大使。但當評委,他們夠格嗎?

評委降級,演員提咖

這批青年演員當上評委之所以惹來一些爭議,是因為他們的實力不被群眾廣泛認可。硬糖君所說的實力是指,演技、作品、閱歷等各方面的綜合實力。尤其在閱歷方面,年輕演員沒演幾部戲,連自己的戲都沒搞明白,就來評價別人的演技和作品,未免有失公允。就算是來當大眾評委,都嫌缺乏普通人的真實人生體驗呢。

回顧歷屆北影節評委團,不難看出,整體有一個國際星光降級的趨勢。最早幾屆,北影節請來的外國明星、導演相當多。第二屆有【復仇者聯盟】劇組、占士·金馬倫。第三屆開始評天壇獎,請來了南韓著名編劇、導演姜帝圭,俄羅斯著名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以及多倫多電影節藝術總監金馬倫·貝利等。後面幾屆也有【這個殺手不太冷】演員讓·雷諾、導演呂克·貝松,【速度與激情】導演羅伯·科恩以及【入殮師】導演瀧田洋二郎等。

而第十屆以前,北影節每年最多一個演員評委。而且能去當評委的都是演技被認可的青衣大花,比如周迅、舒淇、蔣雯麗、劉嘉玲。

自從2018年開始,北影節有了明顯變化,增加中國評委名額,連續配置了雙中國演員評委陣容。第十一屆有張頌文、陳坤,第十二屆有秦海璐、吳京,第十三屆張頌文又帶著周冬雨來了。

其他評委中,除了國內著名導演,也吸納了很多東中亞、第三世界的電影人。比如去年有泰國、以色列導演以及阿根廷策展人。今年有巴西、塞爾維亞導演。看來,咱們北京的電影節要有自己的特色,開始去西方主流星光化。

評委擴容給了青年演員晉升評委的機會,周冬雨是第一個拿到入場券的。當然,此前她已經在2021年上影節替補當上了主競賽單元金爵獎評委,當時宋佳因為檔期原因結束評委席。上影節評委的含金量還是高於北影節的,因為這是國內唯一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全球一共就14個A類。

總的來說,一個演員有沒有資格當評委,主要還是看演技與作品是否受到認可。這種認可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群眾的共識,比如張頌文一個演技獎都沒拿過,但是公認的演技派,當了兩次上影節金爵獎評委,都沒受到爭議。另一種是有含金量的獎項,比如宋佳是金雞、白玉蘭雙影後,周冬雨是三金影後,朱一龍是金雞影帝。

而這次當上評委的青年演員們,只能說是與電影節達成了一種互利共謀。電影節透過他們當評委收獲一波話題熱度,他們自己則獲得提咖的名譽價值——你哥哥拿過獎?我哥哥還是評委哩!

演員評委能起什麽作用?

一個天壇獎,會評出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音樂、最佳藝術貢獻,包含了各個工種。通常來說,評委團裏最有資格的是導演,因為導演的職業涉獵比較全面,對各個工種都有所了解,因此對各個領域的獎項更有發言權。演員評委通常只是在表演獎上有一定的話語權。

但因為演員獎經常會有明星入圍,是電影節裏最受關註的大獎,各方評委通常會在演技獎的歸屬上展開一番激烈辯論。所以,演員評委在演技獎上,也未必也有很大話語權。

曾擔任過第48屆金馬獎評審的作家小野把評審分為三類人:第一類是有主見、果斷的強勢領導者,第二類是搖擺不定的中間派,第三類是投錯看錯又偏執的迷糊者。青年演員評委面對一群大導演、資深圈內人,通常只能扮演後兩種角色。

第51屆金馬獎影後的投票環節,完全詮釋了這三類人。最初鞏俐和趙薇的支持者最多,形成了兩大派,都在努力爭取中間派。結果迷糊派在第二輪,意外地把趙薇投出局。於是乎,到了第三輪,趙薇支持者便憤慨地把票投給了第三人選陳湘琪,導致最後陳湘琪爆冷勝出。

金馬執委會主席聞天祥透露,通常來說,一個強勢的評委是可以主導結果的。第53屆金馬獎中,一位力挺【八月】的評審說服了所有評委去看第二遍【八月】,並讓眾人都認可了這部影片拿最佳影片。

可想而知,如此環境下,一個演員評委要發揮作用,至少應當具備三種能力——個人獨到的見解、能言善辯的口才以及運籌帷幄的博弈能力。擔任過康城評審團主席的法國著名女演員伊莎貝爾·於佩爾,就具備以上三種能力。她的評審團成員稱其為「強勢領導」的同時,也為其唱了贊歌,認為她以「自由討論」的原則完美主持了整個評選過程。

當有媒體質疑於佩爾將大獎給了「熟人」哈內克的作品【白絲帶】時,她甚至反駁出一篇有關人性的小論文。

沒有誰會質疑這種言之有物的演員評委。遺憾的是,國內鮮有這類演員。反之,大多青年演員在接受采訪時,呈現出的是一種「腦袋空空」的狀態,絕望的文盲更是不勝列舉。

所以青年演員當評委,不可能指望他們能夠給一個電影節的審美帶來新鮮感。因為他們既輸出不了什麽觀點,也不可能左右評選的結果,只是吉祥物般的存在。

全球評委都在「革新」

年輕不是群眾質疑青年演員當評委的原因,年齡也不應該成為評委的限制。章子怡在2006年去康城當評委的時候,才27歲。當時章子怡的四部作品【藝伎回憶錄】【十面埋伏】【英雄】【臥虎藏龍】均在歐美發行,並提名了歐美主流大獎。國內國外,沒有人會質疑她夠不夠格。

但近年來,國外電影節似乎也有一個革新評審團的趨勢,歐洲三大電影節都相繼邀約一些備受質疑的「女演員」當評委。

先是2019年的時候,康城電影節邀請了好萊塢95花艾麗·範寧當主競賽評委。當時她只有20歲,就和一堆40、50歲的導演們坐在一起當評委了。而且她還沒拿下過任何一個主流大獎,只有一些童星時期的水獎提名。想象一下趙露思、虞書欣成為白玉蘭獎評委吧,微博還不吵翻了天。

而事情還可以更加離譜。2023年柏林電影節評審團邀請了好萊塢90花克里斯汀·史超活,還不是普通的花瓶評委,而是領導整個團隊的評審團主席!被她領導的,就有咱中國著名的杜琪峰導演。雖然克里斯汀·史超活從【暮光之城】出道後一直演獨立電影沖奧轉型,但還沒有拿下過大獎,杜琪峰怎麽說都比她有資格當主席吧?嫌我們老杜年紀大嗎?

更諷刺的是,沖奧失敗沒拿影後的克里斯汀·史超活在柏林當主席,拿了奧斯卡影後的「驚奇隊長」布麗·拉爾森卻只能在康城當普通評委。

柏林電影節似乎已打定主意,誓要透過「評委爭議」獲取更多話題紅利。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主席是黑人女演員露皮塔·尼永奧,憑借低成本恐怖片【我們】被人熟知,出演過超英電影【黑豹】。而絕對夠格當主席的中國導演許鞍華,只是一個陪襯的普通評委。

所以,環球同此涼熱,一個演員有沒有拿過獎、夠不夠格已經不重要了,「有色人種+女演員」才是國際電影節評審的標配,政治正確已經讓整個世界癲狂。對比之下,咱的電影節,其實不算特別癲。

而且北影節整體評委團名單還算靠譜。南斯拉夫「鬼才」導演埃米爾·庫斯圖裏卡擔任國際評審團主席,絕對夠格。他自己的作品曾多次入圍三大電影節,且多次當過國際大獎的評委。其他評委中,有三位是業內人,包含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獎的獲得者大衛·懷特、多次提名康城電影節的女導演傑茜卡·豪絲娜、【冰川時代】系列動畫的導演卡洛斯·沙爾丹哈。

剩下的三位均是國內演員。費翔、馬麗、朱一龍,他們仨之所以被北影節選擇,因為他們是近期電影市場最炙手可熱的男女主演,分別有【封神】【第二十條】【消失的她】證明自己的實力和流量。

別人電影節玩政治正確,咱們電影節只是想獲得群眾關註,並不算過分。但畢竟叫國際電影節,硬糖君還是希望咱的電影節不是圈地自嗨,能夠走出去、引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