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傳銷洗腦,【草木人間】為什麽不能復制「周處」

2024-04-28電影

1905電影網專稿 4月的電影市場可謂熱鬧非凡,從清明檔的開門紅,延續到未來的「五一檔」。不僅是在重要檔期,在平日的檔期也有足夠的影片補給。

單過去的周末,就有17部影片和觀眾見面,從周四到周日,每天都有新片,其中多達11部影片選擇周五上映(4月19日)。

整體關註較高的影片,分別是在國際影展上獲得高口碑認可的華語電影 【年少日記】 【童話·世界】 ,以及此前在北京國際電影節展映期間,早早售罄的海外電影 【瘋狂星期一】 和。

連同此前的,以及清明檔的、動畫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等片,被不少網友戲稱這是「影迷狂歡季」。

畢竟,從3月的 【周處除三害】 開始,這股光影浪潮就已經席卷而來。

值得註意的是,這裏指出的「影迷狂歡季」是因為這些影片多數從影展影節起步,導演過往作品,或者電影類別相對較為小眾,在宣傳前期,多在影迷圈層被討論。

圈層並沒有限制影片本身,從目前來看,【周處除三害】票房超6億,成為3月影市的票房冠軍;【草木人間】上映半月之後,票房破億……

但社會議題價值額度極高,【白日之下】上映至今,勉強破千萬,同樣是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多項提名的【年少日記】,首周票房累積718.4萬,外界對其預測不足2000萬。

基於目前這些電影的市場觀察,或許是文藝電影宣發新方向——善用點映,引導口碑。

從2023年暑期檔開始,點映現象早已司空見慣,但往往在商業電影上會更有效果。

對於中小成本,尤其是受眾更局限的文藝片而言,過往這類方式並無太大火花。但【周處除三害】【白日之下】【年少日記】等影片均利用了點映的模式,試圖盡可能擴大點映的效應,實作口碑逆轉。

【周處除三害】【白日之下】【年少日記】三部影片本身的映前評分,就已高達8分之上,點映之後,均讓評分或多或少實作了上漲。尤其是【周處除三害】,電影兩天,豆瓣分從8.1分直接飆升到8.4分,這個成績很難超越。

三部影片的點映城市的重合度較高,以一二線城市,及票倉城市,其中【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記】作為港片,則另外加強了粵語地區的排片。可見,該發行策略以滿足影迷的需求為先。

這裏就要特別提及另一個相對失敗的點映案例, 【銀河寫手】

該片此前在金雞影展獲得大眾關註,被認為最有趣的新人作品,但同時也有不少人提出質疑,這個講述編劇的故事,會不會再次陷入到行業的自high怪圈中。雖然整個宣發在盡可能規避這一問題,但點映之後,這一問題仍暴露在大眾面前。

影片最終上映之後,才正式在平台開分,只是相較於其他影片的口碑,7.1的成績似乎有些底氣不足。

話題大眾,主打議題。

【周處除三害】絕對是一匹黑馬,雖然前期外界預測能高達2億左右,但看過影片的觀眾,仔細回味影片本身,它整體還是在討論人性,是相對人文表達的核心。

影片規避這個概念,而是主打電影類別,尤其結合第一幕和第二幕的敘事節奏,強化犯罪動作電影類別,打通影迷-大眾的受眾跨度。

與此同時,宣傳以邪教這一獵奇話題引起好奇,頗有去年暑期檔 【孤註一擲】 以傳銷為核心的宣傳模式。事實證明該模式是成功的,甚至讓【周處除三害】引起了相關反邪教組織的關註和話題傳播。

與其相似的,則是電影【草木人間】。但不同的是,【草木人間】提取了電影第二幕的核心——傳銷,作為影片前期最具話題價值,以及商業賣點,甚至影片不少物料都以其為中心,事實證明該模式是有一定效果,影片映前頗具熱度。

但是,電影成片並非傳統概念的商業電影,開頭和結尾的表現手法,還是延續了導演 顧曉剛 在前作 【春江水暖】 的作者表達,遠沒有【周處除三害】的離場感,或多或少讓普遍觀眾覺得影片割裂,最終導致影片開分7.3,降到目前的6.5。

【銀河寫手】同樣試圖讓觀眾能共情,它在宣傳角度上,盡可能規避編劇經歷,以及電影圈的自high效益,將其強化成打工人精神,或有復制 【年會不能停!】 之嫌。但【銀河寫手】單一講述甲方乙方的對立情緒,並沒有延續後者從「大廠黑話」延伸出更下沈,更普世的打工人情感。

相較於上述幾部影片的話題性,【白日之下】【年少日記】則更貼近議題內核。

前者是香港真實事件的發酵,後者則以東亞成長環境作為核心點,希望借助這一情感點,加強和觀眾的互動,試圖帶動影片的內容傳播。

特別的是,【周處除三害】是把亮點前置,但【年少日記】故事具有一定的轉折性,目前能看到強化成長,落到單一小男孩身上,也有助於映後的情緒價值。

情緒共鳴,引導互動。

電影作為當下的社交媒介之一,在面對大眾的時候,需要更多的可能,產生更多的社交貨幣。

電影【年少日記】透過其他維度,以「不可錯過的高分電影」為核心,試圖在映後刺激觀眾的購票欲望。但問題在於,電影的高分情緒來源相對私人,較難刺激觀眾產生情感交流。

在這點上,【周處除三害】則是最好的案例,甚至是未來一年的最佳範例。

正如前文所言,該片的宣傳點幾乎強化在了第三幕的邪教段落,甚至影片主動帶頭造梗玩梗。首先在點映前,主動打出#電影周處除三害除影院三害「,杜絕反盜攝,精準捕捉了當時的社會熱點,以及帶動了第一批核心影迷的情緒。同時也為後期該角色造型成為表情包埋下伏筆。

除此之外,電影中【新造的人】雖然不是典型的流行歌曲,但洗腦上頭的旋律,以及電影裏魔性的出處,成為核心討論話題點。

很快,網絡上就出現各種對這一名場面的趣味翻拍,增強了影片的傳播性。但值得註意的是,這類影片傳播的核心陣地趨於一二線城市,以及小紅書在內的新型社交平台,也最終能看到,電影在一二線城市的占比會相對突出。

【草木人間】在宣傳模式上,也企圖用傳銷組織的「早上好」,以及官方的土味傳銷海報,但很遺憾的是,這些模式隨著電影的路演,逐漸被弱化。

很明顯的是,從路演中後期開始,電影的宣傳話題幾乎都集中在 陳建斌 身上,延續了當下對 【甄嬛傳】 的討論,結果在於觀眾記住了這些事件,但並沒和電影【草木人間】實作強有力的勾連。

電影【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在情緒傳播上非常明確,大核心分為兩點——映前的「宮崎駿告別之作」,以及映後的「看懂電影」。

宮崎駿的熱議價值毋庸置疑,但是作為其第一部在中國上映的新片,影片自定檔以來,都一味地強化這或許是宮崎駿最後的一部作品,更是直接將「告別之作」放在各類核心物料上,加強了這部影片在大眾心中的稀缺性。

「最後」的概念也為影片後續質素的不夠大眾,奠定了基礎——影片不同於宮崎駿過往的奇幻童話風格,更加寫實的人文情懷,也暗含了自己晚年創作的任性。

影片前期預售遙遙領先,但隨著正式和觀眾見面之後,「沒看懂電影」的評論頻繁流出,在後續的宣傳上,或官方,或網友,開始就電影進行深度解析,帶動核心受眾的多刷。

除了上述觀察之外,其實仍有 【乘船而去】 和【金的音像店】的形式沒有提及,這兩部影片沒有以批次的宣傳模式,而是以觀影團、路演包場的方式,以觸達核心觀眾為目的,打透受眾。

誠然,不同電影有自己的宣發預算,如何借助高品質內容,打出匹配自身內容的宣傳,再以有效的發行思路,找到精準受眾,無疑是讓影片口碑發酵,實作二次,以及多維度傳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