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總會讓自己的故事在恰到好處的時候畫上句號,他不過是想給讀者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罷了。
比如【神雕俠侶】就是如此,楊過飛石殺大汗,擊退了蒙古大軍,可這就是結局嗎?蒙古大軍遲早卷土重來,而郭靖決心守衛襄陽,他註定難逃一死,還有楊過,他是何時將玄鐵劍、君子劍、淑女劍送給郭靖夫婦的?
顯然,結合【倚天屠龍記】中的細節來看,無論是郭靖還是楊過,他們都無法置身事外,他們的結局未必美好。
(張無忌、趙敏劇照)
也正因為如此,【倚天屠龍記】中,表面來看,張無忌的結局雖然是與趙敏一同歸隱大漠,但他們卻未必能如願,而金庸沒寫出來的「張無忌真正的結局」或許是十分殘酷的。
一、少年英俠,決心退隱
張無忌從來都不是個爭強好鬥的人,哪怕他自幼就背負著「父母之仇」,但在面對逼死他雙親的仇人時,他也無法痛下殺手,這一點從光明頂一戰就能看出來。
他向來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縱然他有一身神功,卻未必是個合格的教主,將明教這幫狂徒引向正道,就是他唯一能做的事了,至於帶領群雄擊退蒙古,繼而建立新的王朝,當皇帝之類的事,他從未想過。
當初他與周芷若要成婚時,那周芷若就一度幻想著自己以後當皇後的場景了,聽到張無忌無心成就霸業,她還表現出了不悅的表情,這也為他們二人日後分道揚鑣埋下了伏筆,哪怕沒有趙敏,他們二人也註定分離,畢竟他們從來都沒有一個共同的願景。
(趙敏劇照)
不過張無忌就真能與趙敏一同歸隱大漠嗎?在這件事上,周芷若卻又看得通透,張無忌這人的性子早被她吃透了,她說過,哪怕張無忌與趙敏做夫妻,生娃娃, 也遲早會想起自己。
金庸也在後記中提到過:「張無忌最後與趙敏前往蒙古,從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現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趙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為了明教而不得不獨自回中土辦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離……世事主要是人為的,而張無忌只記得別人對他的好處,於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愛……」
看樣子張無忌的余生確實還是會與他這些「好妹妹」們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不過除此之外,張無忌還有「無法退隱」的理由,因為有人容不下他就這麽悄然退隱,或者說他這種人中龍鳳,即便「退隱」,也無法讓人安心。
至於那個忌憚他的人,自然就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了。
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朱元璋可以說是借著明教勢力崛起的,只是他也知道,明教這幫人根本不是為了抗擊蒙古,他們不過是誰在位就反誰,就好比張三豐當初就提到過,北宋末年明教在方臘的統領下就是與北宋朝廷作對的,你能說他們是義士?
顯然,明教不過是一幫狂徒罷了,朱元璋所統禦的大明疆域內容不下他們。
因此原著最後一回中提到過這麽一段發生在「後倚天時代」的故事:「朱元璋改稱‘吳王’,在鄱陽湖與陳友諒會戰,周顛、五行旗等人相助朱元璋,將陳友諒殺得大敗,斃於湖中。後來更滅了張士誠、方國珍等敵對勢力。朱元璋派徐達帶兵北伐,將元順帝趕人塞外沙漠,蒙古人在中華所建的元朝就此滅亡。朱元璋倒還記得明教,將他所建的朝代稱為‘明朝’。但因明教維護百姓,朝廷官府便對其殘殺鎮壓,時日既久,後世首領無能,明教終於也漸漸式微了。」
(朱元璋劇照)
他此舉是為了打壓明教,同時也是為了引出張無忌,畢竟作為曾經的明教教主,張無忌豈能坐視兄弟們被殺而置身事外?
身不由己的他只能帶著趙敏再度出山,而此舉必然會讓趙敏的命運與其歷史原型「觀音奴」靠攏,她是王保保的妹妹,也註定會被朱元璋俘虜,繼而淪為其次子朱樉的陪葬品。
明教被鎮壓,趙敏又被折磨致死,張無忌該何去何從?
答案或許很簡單,他遲早墮落成魔。
三、因愛生恨,墮落成魔
張無忌雖然沒有成為帝王的誌向,可他也是個熱血男兒,豈能坐視自己的愛人被折磨致死而無動於衷?
因此他一定會想盡一切辦法,與大明朝廷作對,曾經的他是明教教主,此時「明」卻成了他的敵人,因此他將明字一分為二,創立「日月神教」。
(張無忌練功劇照)
若無意外,張無忌就是日月神教的初代教主,這一點可以從任我行的吸星大法看出來。
任我行說過,他的吸星大法是源自北宋年間的段皇爺一脈,也就是北冥神功,而張無忌何時修煉過北冥神功?
答案很簡單,他的九陽神功正是北冥神功的過渡版本,創出【九陽真經】的鬥酒僧說自己曾為儒為僧為道,他最終又是以僧人的姿態與王重陽鬥酒,這與段譽的身份十分契合,畢竟段譽的歷史原型段和譽就活到了公元1176年,比王重陽還多活了六年,他完全有機會遇上王重陽。
而張無忌所用的九陽神功也展現過能夠吸走他人內力的能力,比如那武當四俠為他療傷的時候書中就明確提到四人的內力不住地被他吸走,幸好張無忌及時將內力反輸送回四人體內,才不至於讓那四人功力盡失。
如此看來,九陽神功確實是與北冥神功一脈同宗。
(任我行劇照)
不過說來遺憾,哪怕張無忌建立了日月神教,也一定鬥不過朱元璋,因為金庸不可能讓一個虛構的角色滅了大明王朝,因此他只能將自己的神功傳承下去,這才成就了後來的魔頭任我行。
可又有誰願意看著曾經的主角一步步走向萬劫不復?所以金庸沒將這略顯殘酷的故事寫出來,也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