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槍斃中國人?【美國內戰】在國內院線上映!既有美國的內耗也有美國的幻想

2024-06-14電影

2024年6月,隨著端午檔期的到來,由美國A24公司出品的電影【美國內戰】終於在中國大陸地區全面上映了。

▲【美國內戰】簡體中文版海報

這部反映美國內部矛盾的電影,可以說僅在宣傳、制作階段便吸引了全世界很多觀眾的註意力,吊足了大家的胃口。其中一些類似「槍斃潤人」的橋段,更是在電影上映之前就火爆了中國網絡。

▲火爆網絡的電影片段,讓很多潤人「破了防」

▲該片段,甚至帶火了淘寶上的同款眼鏡,引得無數網友專門購買進行模仿

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部極度具有話題性的電影,看看在它的身上,凝結了多少 美國的現實內耗與虛空幻想。

戰爭理由,雖然沒明說,但似乎也不用說了。

可能是出於不想得罪客戶群體的原因,【美國內戰】這部以「內戰」為噱頭的電影,在描述戰爭的起源時,著墨卻並不多。(不寫明內戰原因,就不會得罪特定的政治立場派別,從而能讓各個政治立場的人都能進電影院)

電影一開篇,美國內戰就已經打得如火如荼了,西部的「兩星聯軍」一路向東,打穿數道由美國中央政府聯邦軍所把守的戰線,直接向首都華盛頓發動「搗巢」攻勢。

▲電影開頭,美國總統就在發表「大本營戰報」。吹噓中央政府的勝利

從文藝作品的角度出發,這樣的設定似乎是缺乏一點邏輯,但是如果聯系一下當今美國社會的實際狀況,卻反而又感覺到沒那麽離譜了。

因為現在的美國,確實正處於一個多元思想、多社會階層,因各種原因而激烈碰撞的歷史時刻,在持續數十年的「身份政治敘事」之後,現在的美國各政治派別在處理現實問題時,優先考慮的往往不是這件事對美國整體而言是否有利,而是這件事對本身所處的政治派別是否有利?這種「只管自己盤中餐,不顧帝國城門火」的行為,已經肉眼可見地削弱了美國的綜合實力。

▲光是圍繞德州的移民對峙,而燒掉的軍警執勤費用,就是以百萬美元計算的

以至於一些政客,直接把本該共商國是的國家級議會廳,變成了政黨惡鬥、個人恩怨的秀場。從佩洛西陰陽怪氣怒撕總統國情咨文,到杜林普支持者發動暴亂攻陷國會山,再到已經遍布全美的底層民眾「零元購」打劫事件,都表明現在的美國社會各族群之間的確存在巨大的意識分歧。

▲「零元購」問題本質上還是國家治理問題,這些搶劫者在這個年紀本該是一個國家當中最中堅的建設者和生產者

雖然在美國過往的歷史當中,確實也曾存在過這種民眾意識形態大規模撕裂的局面,比如曾經的「黑人民權運動」和「越戰反戰運動」。當時持不同觀點的各派群眾也是互相敵視,恨不得手刃了對方才好,但是,相比於過去,現在的美國在整體上已經很難復刻曾經有效的處理手段了。

在冷戰時期,不管美國內部的民眾再怎麽撕裂,整體上美國的國家實力都是處於螺旋上升期的,產業實心化率很高,科技創新層出不窮,精英階層整體團結,工人階級穩定且體面……

▲堅尼地的登月演講,堪稱黃金時代的縮影

那時的美國不但有可以吸納海量工人的優質產業鏈,並且能夠給工人開得起足以養活一大家子體面生活的薪金……也就是說,那時的美國不管街頭鬥成什麽樣,都有足夠的資源去進行兜底。只要帝國的蛋糕整體是在不斷做大的,那麽各階層的矛盾就總能在滿足中被不斷遏制,保持整體的上升勢頭。

但是在經濟不斷全球化,大量普通制造業被資本集團搬到其他國家的今天,美國為所有人「兜底」的社會資源已經變得愈發局促,在蛋糕整體變少的情況下,社會各階層的對立只能是越發的嚴重……這對於眼下要應付多個海外沖突的帝國來講,顯然是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

尤為需要註意的是,美國的社會意識分歧,現在已經從街頭群眾蔓延到了作為「帝國柱石」的軍警群體當中。

▲「雅連·布殊內爾」只是一個開始,在他背後,還有無數同樣的人

今年2月為支持巴勒斯坦,反對以色列暴行而在以色列駐美國大使館前自焚而亡的美軍中士「雅連·布殊內爾」並不是一個個例,像他一樣持與美國政府不同政見的軍人肯定還有很多,他們雖然不如「雅連·布殊內爾」勇敢,但也一樣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時機成熟,也一樣會在關鍵時刻,用自己的行動來落實自己的觀點。

當不同政見團體、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達到不可調和的臨界點時,只要有一方拿起槍,那最終引爆整個火藥桶,也不是不可能的。

▲雖然單個的持槍民兵,在面對執法機關時很脆弱,但如果每條街道,每個鄉鎮都湧現出一隊武裝民兵呢?

美國本土,還是離戰爭太遠了。

雖然這部【美國內戰】用身份為戰地記者的主角一行人的視角,去展示了美國民眾在內戰大漩渦下的眾生像,但從真正的戰爭對普通人的影響來說,它在很多方面還是過於柔和了,頗有一種「大小姐想象窮人生活」的感覺。

▲電影裏展示的酷刑場面

【美國內戰】裏所表現的大部份美國民眾,即使在內戰如火如荼的時候,還是能夠享受基本的水、電、互聯網服務;美國民間的星級酒店也能照常迎客;州與州之間的基礎設施除了部份路段被殘骸阻塞以外,幾乎不受影響。

各地主要交戰勢力(除了極少數極端武裝以外)對過路平民都保持了基本的禮儀,平糊的就像在演習中遇到老鄉一樣,更有甚者,還能有空帶著記者一起搞戰地采訪……

片中展示戰爭殘酷性的鏡頭,不但數量少,而且比較突兀,更像是因為「必須要有」所以刻意加上的一樣……

▲電影中少數的殘酷性畫面,掩埋平民屍體的「萬人坑」

而真正發生在現實中的內戰,其殘酷性,絕對是電影所呈現的百倍、千倍不止!無論是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還是較早些的南斯拉夫內戰,都表現出了連對外戰爭都無法比擬的殘忍。

由於戰爭爆發在內部,所以其對社會生產、生活秩序的破壞是極為全面性的,往往在戰爭剛剛爆發的初期,平時國民所習以為常的各項服務就會變得異常昂貴或幹脆完全停止……因為任何一個國家的國防計劃都無法防備來自隔壁省份的「背刺」……

▲電影裏的美國,即使在淪為戰場之後,大部份地區還是像往常一樣的幹凈整潔,而真實發生內戰的敘利亞,是這個樣子的,整座城市直接化為廢土

除了物質上打碎壇壇罐罐的損失以外,內戰的殘酷性還會體現在人與人的關系上,在內戰中,對自己同胞因不同價值觀的清洗有時甚至往往比對待外國軍隊還要殘忍。

在美國所參與的歷次戰爭當中,南北戰爭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一直牢牢占據了歷史榜首的位置,發生於1861至1865年的南北戰爭,使得約10%的20-45歲北方男性和約30%的18-40歲南方白人男性在戰爭中死亡,幾乎是打成了「家家戴孝」的效果。

▲因行事冷酷殘忍而得到「魔鬼將軍」外號的北方將領謝爾曼

在戰爭中北軍總司令格蘭特對手下將領謝爾曼下了一道極為直白的命令:「發動一場浩劫,淪陷所有對敵人有用的資源。」按此方針行事的謝爾曼,在對付美國南方老鄉時,有些手段堪比侵華戰爭中的日本鬼子,1864年在謝爾曼帶領北方軍攻下南方重要城市亞特蘭大之後,謝爾曼直接下令焚城,將原本繁華的城市一把大火燒成了一片白地,無數老弱婦孺未及撤離就被大火所吞噬。(雖然美國平時一直標榜「自由」、「包容」、「多元」,但是他們在認真對待本國的「反賊」和「分裂分子」的時候,可是格外的冷血……)

▲圖為被北軍焚燒後的南方城市亞特蘭大

影片結尾,西部勢力部隊打進華盛頓,殺進白宮內部,槍殺美國總統的戲碼相比真正的作戰也明顯進行了弱化,這段決定「藍星第一強國」國運之戰的高潮戰鬥,居然是由一個混合了白人、黑人、女人的五人戰鬥小組帶著三個記者完成的……實在是難以經得住細品。

▲都打到最後時刻了,白宮裏面的陳設和平時也還是沒什麽區別

▲最後這個戴著紅領帶,平時愛說大話,關鍵時刻又慫的白人總統形象,明顯是在揶揄曾跑進白宮地堡避難的「地堡男孩」杜林普

總而言之,這部近日上映的【美國內戰】雖然反應了美國當下的一些社會矛盾與現象,拍出了一些笑點與段落, 但是距真正的「美國內戰」還是有些距離的 ,該片整體上還是適合閑暇時作為「公路片」觀看,而不適合抱著觀看「戰爭史詩巨制」的預期去觀賞。

目前該片正在熱映當中,各位讀者只需透過常見購票平台即可買票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