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紅星新聞】【澎湃新聞客戶端】【新京報】(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文|鹿上
編輯|鹿上
「想要什麽就自己去爭,別人幫不了你」
相比其他老一輩演員對孩子的各種「資源厚愛」,李雪健卻對自己的兒子「尤為絕情」。
他一不帶自己兒子入劇組,二不介紹人際關系。
即便自己擔任主角的電影,也沒有自己兒子半點「油水」。
可李雪健的兒子真真正正是個導演,甚至是個能力不錯的優秀人才。
在21年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上。
他憑自己的處女之作【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一舉入圍天壇獎。
次年,這部作品更是接連奪三個重量級獎項,讓人嘖嘖稱奇。
李雪健對他的「刻意忽視」到底有多嚴重?
甚至第十一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直到李雪健為自己的兒子象征性參加首映禮。
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原來眼前這位新人導演竟是老戲骨李雪健的兒子!
但相比其他的星二代,這位年輕人卻似乎走得更加艱辛……
虎父無犬子
他叫李亙,是李雪健的獨生子。
「亙」這一字,被寄予了恒常連綿,延續不斷的含義。
由此可見父母對他的殷殷期盼。
然而,李雪健並沒有選擇走「捷徑」——靠自己的名氣來給孩子鋪路。
從小,他就告訴李亙,想要什麽就自己去爭,別人幫不了你。
於是李亙一直都很獨立,他從不認為作為李雪健的兒子有多麽獨特。
因為李亙知道,那樣他將永遠掩蓋在父親的光環之下。
由於李雪健工作性質的原因,他常常與妻兒一別就是幾個月。
但是李亙並沒有因此怨恨父親,反而他切身感受到了父親對工作的擔當。
李雪健時常因為拍戲要讓自己在短時間內暴減幾十斤,呈現出一個憔悴的狀態。
他敬業到哪怕罹患癌癥都要堅持把戲拍完。
面對如此拼命的父親,李亙非常心疼。
而李雪健卻趁機教育兒子:「既然幹一個事業,就要有為之犧牲的覺悟。」
在李雪健的言傳身教下,李亙逐漸成為一個正直堅定的少年。
但是李亙的性格與父親完全不同,他更為敏感和柔軟。
常常對一些生活中的場景著迷,對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
李亙更為享受站在「旁觀者」的視角,仔細觀察他人的生活。
如此具有文藝氣質的李亙,仿佛天生適合當導演。
追夢歷程
雖然李亙把成為導演當作自己的夢想,但是現實與夢想終究有很大差距。
並且他也不打算借助父親的資源,這也代表著導演之路會異常艱難。
更令人難過的是,李亙高考失利,與北影失之交臂……
他只能帶著失意和無奈,去讀了北語的日語系。
在大學生活中,李亙重拾希望,一邊忙課業,一邊學習指令碼寫作和剪輯。
大二的時候,李亙爭取到了去日本做交換生的名額。
在他看來,人生體驗越豐富,對導演行業就越有好處。
於是李亙背起行囊,開啟了在異國他鄉漂泊的日子。
那時候的他還不知道,這段寶貴的留學歲月,將成就他的事業。
李雪健從不溺愛兒子,李亙有時候還需要自己打工掙生活費。
為了省錢,李亙在非常偏僻的名為「淵野邊」的地方租了間房子。
經過幾天的搜尋,也找到了一家名為「南國亭」的料理店打工。
在國外,孤獨感被無限放大,不過好在有料理店的一群中國人抱團取暖。
那時候的李亙,只要沒課就泡在料理店中,與朋友們朝夕相處。
漸漸地,這家中華料理店,就成為了李亙第二個家。
一年的留學生活很快就過去了,李亙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
他開始玩命學習,最終考進了北影研究生。
不同於之前的「野路子」,李亙開始接受著更為專業系統的教學。
在研究生期間,他常常自己琢磨怎麽拍電影。
不過嚴格的老師總是毫不留情地說他的作品跟網絡影片似的。
李亙很是失落,越失落就越懷念曾經在料理店度過的那些溫馨歲月。
突然,他靈光一閃,「那我就將我經歷的故事寫成指令碼!」
於是李亙琢磨了劇情的梗概和分場,為每個出現的人物寫了小傳。
當這個作品交給老師的時候,一貫嚴格的老師破天荒地誇了他。
「雖然挺啰嗦的,但還是挺讓人感動。」
這部名叫【淵野邊】的青澀指令碼,就是李亙後來獲獎大作的「前身」。
有了老師的鼓勵後,李亙又一鼓作氣,拍了微電影【一夜】作為畢業作品。
他刻畫了四個青年之間的沖突和留戀,讓人看完後悵然若失。
劇情尚顯稚嫩,但是氛圍的營造,情感的渲染卻是十分到位,觀眾給出了不錯的反響。
畢業後,李亙從底層做起,指令碼寫了無數個,也為許多影視剪輯。
兩年後,李亙的事業終於有了小小的突破。
他擔任了由阮經天、楊冪等一眾明星聯袂主演的【戀愛中的城市】的剪輯師。
有了這種大型電視劇的剪輯經驗後,李亙對鏡頭語言的套用熟練了很多。
於是他著手執導【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講述「淵野邊」的故事。
一個背井離鄉的少年,與異國的同胞們聚在一起取暖。
他們一起度過了很多日子,既溫暖浪漫,也悲傷迷茫,
然而最終他們都將面臨離別這個殘酷的話題。
正是這部電影,讓他入圍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天壇獎。
並在次年一舉獲得了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導演處女作,可以說是大獲成功。
創作如「產子」
然而在創作背後,往往充斥著辛酸和迷茫。
李亙在拍這部片子的時候極為不順利,甚至幾度放棄。
因為要寫好一個群像故事實在是太難了。
【如果有一天我將會離開你】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有其對應的現實原型。
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都曾與李亙朝夕相處、情同手足。
在包含感情下筆去書寫這些角色故事時,就不可避免地越寫越多。
他什麽事都不幹,就專心創作劇本,一連寫了幾個月。
把記憶中人物的一舉一動都完全照搬上來,結果寫成厚厚一大本。
指導他的前輩看完後搖了搖頭,「你這不行,不能將生活完全照搬進來啊。」
要寫好一個群像的劇本實在是太難了,李亙頭疼地想。
因為人人都是主角,人人都有故事。
要在局限的篇幅中盡可能地呈現每個人的特點,實在是太考驗導演的功底。
李亙陷入了僵局,他既要壓縮篇幅,又不舍得砍去情節。
他覺得藝術不就是取材自生活嗎,失去了真實性的作品,又怎會有吸重力?
在迷茫得幾乎不知道怎樣下筆的時候,張艾嘉前輩向他傳授經驗。
「你一定要合並人物!」
藝術確實需要取材生活,但是也一定不能照搬生活。
李亙開始嘗試「合並人物」,讓一個角色身上,有多個人影子。
就這樣,大刀闊斧地修改後,劇本終於確定了。
李亙很幸運,他遇到了願意拍這個劇本的公司和一個和諧的團隊。
藝術指導老師知道這個片子完全可以在國內拍攝。
但是為了成全李亙對「淵野邊」的情懷,團隊跟著他來到了日本。
李亙又回到了那個小小的料理店,朋友們溫暖如初。
在這裏,他的創作熱情空前高漲。
他克制著自己內心的感動,盡可能冷靜地去執導這部片子。
拍攝過程很順利,回國後李亙開始整理素材,取舍情節。
打磨了幾個月,當他把第一版拿給父親看時,換來的卻是一句「重來」。
正是李雪健的嚴格,才讓李亙頭腦冷靜了下來。
他拋開過分的自我陶醉,認認真真重新構造這部片子的情節。
終於,這部經歷了無數次修改的作品,成功問世。
結語
李亙將他的故事帶到了我們面前,而觀眾的好評是對他最大的贊揚——
「這部電影會自動讓人代入到角色的情感中,這是虛構情節給予不了的真實感觸。 」
而李亙沒有因為一時的成就而得意忘形。
他又開始「隱身」起來,潛心去籌備另一部影片【我的一級兄弟】。
正是這份不在乎名利,只專心打磨作品的精神,讓他一直走在成為優秀導演的路上。
期待李亙向我們呈現出更好的作品,祝願他的前路光明坦蕩。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資訊來源:【紅星新聞】【澎湃新聞客戶端】【新京報】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