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金庸女子圖鑒/楊不悔:理性的「戀愛腦」

2024-09-07電影

在金庸筆下的江湖,有不少才貌雙全的女子,大都是「戀愛腦」。 可嘆她們因為愛情,將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塌糊塗,甚至還有人因此白白送了命。金庸先生本人也許很推崇這種「轟轟烈烈」的愛情,往往將此類故事寫得可歌可泣。今天我們要聊的楊不悔,卻是眾多「戀愛腦」中相對「清醒」的那一個。

很多讀者都把【倚天】看作男主張無忌的開掛史。

在主角光環下,少女們總是會喜歡上張無忌這個善良勇敢武功蓋世的少年,周芷若、趙敏、殷離、小昭四大美女均和張無忌有感情糾葛。

不過,【倚天】中有一個女孩子,她和張無忌本是青梅竹馬,患難與共,但她卻並沒有像四美那樣愛上張無忌,兩人只是兄妹之情。—— 她就是楊不悔。

楊不悔的名字和張無忌看上去像CP名。

張無忌、楊不悔在蝴蝶谷第一次相遇之時,張無忌就說:「你的名字倒跟我有些相像,我叫張無忌,你叫楊不悔。」

當時楊不悔親了親無忌哥哥的臉,無忌哥哥也親了不悔妹妹的臉。

可惜事實上「無忌」和「不悔」卻並不是一對。

楊不悔選擇了殷梨亭,也就是張無忌的六叔,喜提 「六嬸」 稱號。這段感情有些驚世駭俗—— 楊不悔愛上了大自己二十多歲的殷梨亭,這個人還是母親當年的未婚夫。

俗話說「因果報應,世道迴圈」,楊逍當年搶走了殷梨亭的未婚妻紀曉芙,十幾年後,誰能想到自己那亭亭玉立如出水芙蓉一般的女兒楊不悔,竟然代替自己的母親紀曉芙去贖了當年欠下的情債。

楊不悔曾說:

「你給了我那個糖人兒,我舍不得吃。可是拿在手裏,太陽曬著曬著,糖人兒融了。我傷心的什麽似的,哭著不停。你再說給我找一個,可是從此再也找不到那樣的糖人兒了。殷六叔是我第一個喜歡的糖人兒,我再也不喜歡第二個了。」

這個比喻從楊不悔的口中說出來,讓人覺得十分有趣,這分明就是一個小女孩的口吻。

楊不悔為什麽不喜歡小鮮肉,而喜歡大叔殷梨亭呢?

楊不悔選擇殷梨亭,真的只是因為憐憫或者為父母贖罪嗎?

其實這麽想,是小看了楊不悔。

楊不悔初見張無忌,是在蝴蝶谷。

當時紀曉芙被金花婆婆所傷,她帶著楊不悔找「蝶谷醫仙」胡青牛求醫不成,卻得到了張無忌的救治。張無忌比楊不悔年長幾歲,對楊不悔非常照顧。

後來,紀曉芙因不肯遵從師命殺楊逍,被滅絕師太一掌拍死,臨終前,她托付張無忌,請求他帶楊不悔去西域昆侖山坐忘峰找楊逍。

金庸把少年張無忌的形象塑造得可比長大後的張無忌偉岸多了。

從蝴蝶谷到光明頂萬裏之遙,張無忌帶著楊不悔跋山涉水,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險阻,途中忍饑挨餓、嚴寒酷暑、被野狗追都算是小困難,兩人還曾被人綁起來差點吃掉,張無忌在危難關頭還說:「要吃吃我吧,別吃她。」

兩人一路相伴,歷盡艱辛,九死一生,終於把楊不悔送到了楊逍手上。

這才是真正的青梅竹馬,兩人同生死、共患難,兩人的羈絆不可謂不深。

正因為如此,張無忌和楊不悔多年後重逢,只需一句「不悔妹妹」便能相認。

楊不悔長大之後亭亭玉立,張無忌年少英雄,按照一般的套路,這兩人本該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可愛情就是這麽奇妙,楊不悔偏偏愛上母親過去的未婚夫殷梨亭。

金庸在楊不悔身上註入了叛逆的思想,這種寫法很妙。如果將楊不悔也設定為喜歡張無忌,那就落入俗套,沒有看頭了。

只不過【倚天】裏聰明人太多,楊不悔又嫁了她母親過去的未婚夫,所以很多讀者都把她錯當成天真無知的小女孩了。

但是想想看楊不悔的成長環境,她長大後怎麽會是天真無知的小女孩呢?

她幼年被母親寄養在外好幾年,還親眼目睹了母親慘死,又跟著張無忌走過萬裏長路,見過人間疾苦,遇到過不少恩將仇報的惡人。到了楊逍身邊後,楊逍雖然很寵她,但她要接受楊逍這個素不相識的爹,和母親已死的事實恐,估計也花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小時候一直當媽媽飛到天上去了。 這一切讓她養成了堅韌的性格。

不過,雖然她吃過不少苦頭,但在萬裏尋父的路上,有善良寬厚的無忌哥哥多次舍命相救、細心照顧,她要吃糖人兒無忌哥哥就想辦法去偷。

到了楊逍身邊後,不用說,以楊左使的性格脾氣,對這個被紀曉芙起名為「不悔」的獨生女,不知會何等寵愛。原文也提到,楊逍在聽到紀曉芙死訊而暈倒時,死死地抱著女兒不松手。

在母親和張無忌的影響下,後來楊不悔雖然生活在怪人一堆的光明頂上,但她並沒有因此而變成一個行事邪僻的小妖女,而是長成了一個有點傲嬌又頗有個性的大小姐。

雖然爹爹忙於教中事務,她的成長過程有些寂寞,但楊不悔還是得到了足夠的關愛,所以長大後也自然更容易有那樣敢愛敢恨的性格。

有的讀者拿「楊不悔虐待小昭」來說事,但楊逍曾對張無忌說過,他之所以會懷疑小昭的真實身份,是因為他教女兒武功時,小昭比楊不悔更快認出準確的八卦方位。而一個丫鬟能在老爺教小姐武功的時候站在旁邊聽, 說明在身份被懷疑前,楊逍父女給小昭的待遇應該是還不錯的。

同時,楊不悔跟隨父親成長,相當於明教的大小姐,能接觸到了許多江湖上的人和事, 也因此培養出了幹練果斷的行事作風。

楊不悔雖然長得很像紀曉芙,可是看她長大後的行事作風,譬如硬剛滅絕師太是何等霸氣,就能看出: 她的性格更像楊逍。

紀曉芙和殷梨亭曾有婚約,楊不悔是紀曉芙的女兒,兩人輩分差了一輩,從年紀上算起來,兩人相差20歲左右。

正因如此,似乎很多人都把楊不悔當不成熟的小孩子,把她對殷梨亭的喜歡當成初中生仰慕某位老師的兒戲,認為殷梨亭應該為了她好,考慮到兩人尷尬的身份拒絕她。

其實楊不悔殷梨亭相戀時,楊不悔已經是個大姑娘了,心理年齡已足夠成熟,在感情的事上我覺得她甚至可能比殷梨亭要清楚聰明得多。

殷梨亭和楊不悔的戀情,主動權其實掌握在楊不悔手裏。

我覺得金庸塑造楊不悔這個角色,是出自於他內心深處對那種主動又帶點固執的姑娘的喜愛。

白馬嘯西風裏有一句名言:「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所有人都覺得明教教主更值得嫁。可我只把他當親哥哥。

殷梨亭比我大,我爹和他又是死對頭,可我偏要喜歡他。

這就是我第一個喜歡的男人,不管你們再反對,我也還是喜歡他!

殷梨亭這一人物的光彩,絕不在於楊逍紀曉芙戀情中的「失意者」身份,也不在於楊不悔殷梨亭戀情中的「被補償者」身份。

【倚天】的主線其實不是愛情,而在於男子與男子之間的情感。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寫道:

「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豐對張翠山、謝遜對張無忌父子般的摯愛。然而,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也太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一句「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寫不盡他心中的至痛與傷心。

1961 年,金庸寫【倚天屠龍記】時,對於「張三豐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還沒有切身的慘痛體驗。

1977 年3 月,他提筆寫下後記裏這些文字時,離兒子查傳俠自殺不過五個月,當時查傳俠還不到二十歲。中年喪子,那是真實人生最深的創痛。

兒子的自殺也成了他信奉佛教的直接原因。

但在眾多影視劇的影響下,殷梨亭似乎只剩下「失意者」和「被補償者」的標簽了,全然沒了閃光點。

事實上,作為張三豐的愛徒,殷梨亭可並不差。

滅絕師太眼光甚高,可看見殷梨亭都會覺得紀曉芙沒能嫁給此人十分可惜:

峨嵋群弟子這時才大聲喝起彩來。連滅絕師太也點了點頭,跟著嘆息一聲。這一聲長嘆也許是說:武當派有這等佳弟子,我峨嵋派卻無如此了得的傳人。更也許是說:曉芙福薄,沒能嫁得此人,卻傷在魔教淫徒之手。在滅絕師太心中,紀曉芙當然是為楊逍所害,而不是她自己擊死的。

殷梨亭很感性,因此有的讀者以為他是個軟弱的人,證據是俞蓮舟跟張無忌對他的評價也都是一口一個「甚是軟弱」。

【張無忌嘆了口氣,深知這位六叔武功雖強,性情卻極軟弱,自己幼時便曾見他往往為了一件小事而哭泣一場。】

確實,年輕時的殷梨亭平時相當感性,動不動就要掉眼淚,還特別黏著五哥,像個可愛的大男孩。

但我覺得,他骨子裏是個外柔內剛、頗有血性的人。

這一點,從他為了找楊逍報仇而自創出「天地同壽」這種先戳穿自己小腹再戳穿敵人小腹的壯烈招數就能看出來。

而且他先是聽到紀曉芙的死亡真相又在大漠中迷路了八九天,之後四肢關節更是全被折斷,然後被阿二阿三丟在野地上自生自滅。

換成普通人,處在同樣的境遇下,恐怕早就破罐子破摔,直接躺在地上等死了,但殷梨亭還咬石子射擊禿鷹苦苦撐了好幾日。

【張無忌沿著沙壁搶了下去,一手抓住吳勁草右臂,另一手便去探殷梨亭的鼻息……定神看時,不禁又是驚怒,又是難過。【但見他膝、肘、踝、腕、足趾、手指,所有四肢的關節全都被人折斷了,氣息奄奄,動彈不得,對方下手之毒,實是駭人聽聞。】殷梨亭神智尚未迷糊,見到張無忌,臉上微露喜色,吐出了口中的兩顆石子。原來他受傷後被人推下沙谷,仗著內力精純,一時不死,兀鷹想來吃他,被他側頭咬起地下石子,噴石射擊,【如此苦苦撐持,已有數日】。

楊不悔確實長得很像紀曉芙:

殷梨亭凝劍不前,定睛看時,不禁「啊」的一聲,全身冰冷,只見這少女長挑身材、秀眉大眼,竟然便是紀曉芙。他自和紀曉芙定親之後,每當練武有暇,心頭甜甜的,總是想著未婚妻的俏麗倩影,及後得知她為楊逍擄去,失身於他,更且因而斃命,心中憤恨自是難以言宣;此刻突然又見到她,身子一晃,失聲叫道:「曉芙妹子,你……你沒……」

……

殷梨亭目光轉移到楊不悔臉上,淚眼模糊之中,瞧出來活脫便是紀曉芙,耳中卻聽她清清楚楚的說道:「我叫楊不悔。媽媽說:這件事她永遠也不後悔。」
當的一聲,殷梨亭擲下長劍,回過身來,雙手掩面,疾沖下山。宋遠橋和俞蓮舟大叫:「六弟,六弟!」但殷梨亭既不答應,亦不回頭,提氣急奔,突然間失足摔了一交,隨即躍起,片刻間奔得不見了蹤影。
他和紀曉芙之事眾人多有知聞,眼見事隔十余年,他仍如此傷心,不禁都為他難過,以武當殷六俠的武功,奔跑之際如何會失足摔跌?那自是意亂情迷、神不守舍之故了。

但有的讀者認為殷梨亭只是把楊不悔當作紀曉芙的替身。這種觀點我是完全不贊同的。

殷梨亭曾經深愛紀曉芙,又以為紀曉芙是被楊逍強奸的,所以一直深恨楊逍。直到光明頂上聽楊不悔說出真相,他才如夢初醒,後來又不幸殘廢,可以說是處於最絕望的境地。

這個時候,楊不悔來到他身邊細心照顧他。

殷梨亭神智迷糊時,把楊不悔當成了紀曉芙。

一開始,楊不悔應該還沒有對他產生什麽特別的情愫。面對殷梨亭的錯認,她的反應是「滿臉通紅,神色極是尷尬」。

按照她後來對張無忌說「我應該侍奉你一輩子的」來看,她這時候可能隱隱約約覺得即便以後和張無忌在一起也是順理成章的。

但後來去綠柳山莊的路上,金庸來了句「一路之上,楊不悔對他服侍十分周到,她知自己父母負他良多,又見他情形如此淒慘,不禁憐惜之心大起」,我推測二人之間的感情發生變化應該就是在這段時間裏。

可以這麽理解,楊不悔小時候,就常常從母親那裏聽到殷六俠的故事,母親對他總是充滿了愧疚,一提到他,母親的眼淚就怎麽也止不住。從那時起,母親的話就如一粒種子一樣種在了她幼小的心靈中。可能是小時候聽母親說多了,那時的她,對這個未曾謀面的叔叔,心中已有了憐惜和好感。

楊逍和殷梨亭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情敵」。對於殷梨亭,楊不悔因為自己父母對他的虧欠,深感心中有愧。楊不悔悉心照顧身重傷的殷梨亭,兩人的感情逐漸升溫。

這一階段,殷梨亭已然清醒,原文中有「殷梨亭每日在張無忌醫療之下,神智已然清醒。」這兩人都是處在清醒狀態的。後面一路上,兩人也是一直在一起。

綠柳山莊裏,殷梨亭無法起身,是楊不悔陪他在廂房中飲食。

之後去少林、去武當,也是楊不悔陪著他。殷梨亭身受重傷、內心正是最脆弱的時刻,楊不悔的出現幾乎是完美地填補了他內心的缺口。

因此影視改編時大都增加了楊不悔幫助殷梨亭恢復信心的劇情。

他們之間的愛情,楊不悔是占據主動的。我猜測,應該是某天不悔戳破了窗戶紙,殷梨亭在拒絕與接受之間猶豫,但楊不悔表態說一定要跟著他,最後就形成了這個局面。

「他要是一生一世動彈不得,我就一生一世陪在他床邊,侍奉他飲食,跟他說笑話兒解悶。」

楊不悔會哄他開心,給他講笑話,這樣純潔美好的一個女孩子,殷梨亭怎麽可能不心動、不喜歡?

殷梨亭本就是一個純凈單純的人,兩人所產生的感情也是很單純的。

楊不悔可以說是照亮殷梨亭絕望人生的一束光,給他帶來光芒和溫暖,照亮他的半生孤寂。從此,他心裏就只有楊不悔一人了。

說楊不悔是替身的,太小看殷梨亭,也太小看楊不悔了。

原著中,殷梨亭清醒後,明知楊不悔不是紀曉芙,卻還是那樣癡癡地看著楊不悔,是因為他太眷戀這份光芒和溫暖,他內心裏真正想留下的人是楊不悔,只因為兩人復雜而尷尬的身份原因,他不能說出口,可仍然情不自禁地看著楊不悔。

楊不悔道:「不是的。你不明白,我可知道。他後來清醒了,瞧著我的時候,眼光和神氣一模一樣,仍是在求我別離開他,只是不說出口來而已。」

殷梨亭是個非常癡情專一的人,若非真正喜歡楊不悔,又怎麽會接受這份感情呢?

殷梨亭赤子之心,心思單純,楊不悔卻有超越年齡的成熟。

而就兩人的性格來說,殷梨亭想哭就哭,不掩飾喜怒哀樂,楊不悔坦率勇敢不矯情,同樣都是真性情的人。

而楊不悔對殷梨亭的「由憐生愛」,也並非是無知懵懂的同情。從她積極爭取婚事的果斷行事的作風來看,這是一個聰慧成熟的女子。

楊不悔繼承了母親的美貌和善良,父親的瀟灑果敢,比當年她母親紀曉芙對待愛情更有勇氣和智慧。

短短的一路陪伴,就讓她為自己一輩子的幸福做出了決定。

她先把自己對殷六俠的這份真心吐露給了她信任的青梅竹馬的無忌哥哥。

從小時候護送楊不悔到光明頂開始,楊不悔對張無忌就有親近感和依賴感,這種純粹的感情,想來楊不悔也是格外珍惜。

楊不悔是個十分聰慧的姑娘,她的一系列操作,是智慧而理性的。

她深知父親楊逍不可能答應這門親事,所以她一開始並沒有去找自己的父親,而是去找張無忌表明心意,請他出面成全此事——這就相當於黃蓉找洪七公做靠山。

張無忌作為明教教主,父親楊逍是他的手下,所以楊不悔想借張無忌之口促成自己的心願。——畢竟若楊不悔直接去告訴父親自己愛上母親的未婚夫,楊逍恐怕會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問題,然後直接去找殷六談話勸分手,按殷六溫吞的性子,他們在一起的希望就很小了。

她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真正愛著殷梨亭的,她對殷梨亭的憐惜從一開始就和別人不一樣,而是一種帶著心疼的愛惜。

楊不悔搶著道:「我不是驀地動念,便答應了他,我一路上已想了很久很久。不但他離不開我,我也離不開他,要是他傷重不治,我也活不成了。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他這麽怔怔的瞧著我,我比什麽都喜歡。」

楊不悔道:「我的脾氣很執拗,殷六叔是我第一個喜歡的糖人兒,我再也不喜歡第二個了。」

關於兩人在一起的阻礙,楊不悔心裏也很清楚:

「他年紀大了我一倍還多,又是我的長輩,多半人家會笑話我,爹爹又是他的死對頭,我……我知道不成的……可是不管怎樣,我總是跟你說了。」她說到這裏,再也不敢向張無忌多望一眼,站起身來,飛奔而去。

從這段原文可以看出,楊不悔對這份感情有清楚的認知,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一如她的名字,她是不會後悔的。

這是一種照亮對方人生的溫暖愛情,與其把它想成因果輪回,不如想成是命中註定的相遇。

楊不悔的性格繼承了楊逍和紀曉芙的特點,執著堅強、寧死不悔。楊不悔把殷梨亭比作一生之中唯一的糖人,也能看出二人愛得甜蜜。

殷梨亭的武功和名望不如張無忌,可在楊不悔眼中,他卻是有情有義的男子漢,敢愛敢恨的真英雄!

張無忌在自己的感情上或許是一團亂麻,但是對不悔妹子,這份疼愛卻是真真切切的,他拼盡全力拿到了解藥,醫好了殷六俠,並去做了她爹的工作。

張大教主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來做說客,點出不悔的傾心以及婚事對彌合明教和武當裂痕的效果,楊逍豁達的性格就發揮作用了。

況且,楊逍來說,張無忌不僅是教主,還是把女兒萬裏迢迢送到自己身邊的恩人。張無忌開口來說此事,當然是最有效的。

楊不悔妹子跟殷六俠的愛情,在張無忌這個最佳推手的助力下,很順利地走在了一起。

後來,在殷梨亭中了七蟲七花毒時,楊不悔神色泰然,顯得無比清醒冷靜。

她會如此冷靜,是因為早已有了同生共死的決心,所以也不再懼怕惶恐。

【楊不悔問道:「當真無藥可救了麽?連勉強一試也不成麽?」張無忌搖了搖頭。【楊不悔應道:「嗷!」神色泰然,並不如何驚慌。】張無忌心中一動,想起她所說的那一句話來:「他要是死了,我也不能活著。」心想:「那麽我害死的不止是兩個人,而是三個】

這絕非一個普通女孩能擁有的勇氣。

正因為她具備這樣勇敢堅韌,才能收獲幸福圓滿的結局。

最後,關於二人婚後生活如何,結尾時已經清清楚楚地寫了殷梨亭在與周芷若相鬥之時,他心知已無生路,唯一想到的是懷有身孕的楊不悔:

殷梨亭想起妻子楊不悔已有身孕,不由自主向楊逍與張無忌這邊望去,轉念又想:「我死之後,不悔與孩兒自會有人照料,何必婆婆媽媽的去囑咐求人!」

至於「替身梗」,「只有憐憫」雲雲,一律皆是某些人的YY而已,書中這句話打的就是這些人的臉:

「殷梨亭與楊不悔婚後夫妻情愛甚篤。」

顯然,在殷梨亭心裏,楊不悔並非紀曉芙的替代品。

殷梨亭不是一個可憐的失敗者,楊不悔對他來說,也絕不是一個楊逍給他的「補償」。

有些讀者總是拿這段情節來判定殷梨亭對紀曉芙還念念不忘:

【殷梨亭等卻均已了然,知道貝錦儀本想說當年紀曉芙為楊逍所誘失身,守宮砂消失,這才給滅絕師太發覺。【 殷梨亭與楊不悔婚後夫妻情愛甚篤, 可是此時想起紀曉芙來,心下不禁憮然,忍不住向楊逍瞥了一眼,只見他 熱淚盈眶 ,】轉過了頭去】。

「憮然」這個詞的定義是:悵然失意貌。

想起慘死的初戀,心中一陣惆悵,這很符合殷梨亭感性多情的性子。

畢竟紀曉芙之事在他的人生中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回憶。

但若他還對紀曉芙念念不忘,以他那般有淚輕彈的性子,他的反應怎麽會只是「一陣憮然」呢?

至少他也該跟楊左使一樣熱淚盈眶吧?

事過境遷,時間慢慢淹沒了一切,楊逍和紀曉芙的故事早已落幕,當礁石再現時,又換了一個時代了。

金庸筆下從來沒有千人一面的傻白甜和瑪麗蘇。他筆下的各種女子,縱使有千百種面孔性情,他也能寫得各有特色。書中女子身世命運各異,都在詮釋著復雜的人性和不同的人生選擇,給予我們很多對女性的愛情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少年時代看的那些金庸小說,培養了我最初的人生觀:是非善惡,俠義之心,對世間萬物的仁愛之情,對愛情的忠貞...... 那些書中讀到的塞外牛羊,那些大漠邊疆,那些千山暮雪,那些碧蕭陣陣,那些灼灼桃花,都成為我年少夢境的具象。正如金庸所說的,人生應是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江湖夢遠,願我們都能認清生活的真諦,活得瀟灑快意~

分享時刻

你如何評價楊不悔?給我留言吧~

( END )

歡迎分享朋友圈 公號轉載請獲取授權

-作者- 悠悠醬,喜歡讀書,喜歡旅行,喜歡貓貓狗狗,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火鍋重度愛好者。不高冷,卻很有態度。世界或許冰冷,內心依然溫暖。公眾號:陪你走過漫長歲月(ID:sunshine_phuket)。轉載請後台聯系作者。

點個「在看」 ,願我們都活得瀟灑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