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盲山】後,我心情沈重,無法釋懷。
我難以理解,為何白雪梅陷入困境時,竟無一人為她發聲,哪怕是微弱的呼喊。
而村中的大人們,仿佛被蒙蔽了心智,屢次協助黃德貴追回逃走的她,
甚至試圖用懷柔手段讓她屈服於命運。
這種全員冷漠的氛圍,讓我窒息,深感無力。
當白雪梅在萬般無奈下,揮刀終結了黃德貴的生命,
我首次在她臉上看到了久違的解脫。
我內心的憤怒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對於黃德貴的死,我並無一絲同情,
反而為白雪梅終於擺脫了這個噩夢制造者而慶幸。
心情稍稍平復後,我重新審視這部電影,深思白雪梅為何難以逃脫。
警察的到來也未能改變局面,這究竟是村民的愚昧?
執法者的無力?還是法治教育的缺失?
這些問題或許都有其道理,但僅僅從表面去解讀,顯然過於膚淺。
我們需從宏觀視角去審視這一事件,為何村民能如此齊心對外?
或許在他們心中,鄰裏間的情感紐帶遠勝於法律條文。
我們常因親情、友情而選擇隱瞞真相,逃避法律制裁。
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中,熟人社會的觀念根深蒂固。
整個村莊就像一張錯綜復雜的人情網,牢牢束縛著白雪梅。
盡管人情不會公然淩駕於法律之上,
但它卻可能以潛規則的形式,使法律在某些角落無法觸及。
傳統文化中的糟粕,無疑阻礙了法治的行程,
人情社會與法律效力的矛盾依舊尖銳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