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電影

近期院線最高分電影,為何這麽涼?

2024-09-13電影

如果說到近期評分最高的院線片,那一定是這一部。

由方勵先生執導的紀錄片【裏斯本丸沈沒】,豆瓣過萬人評分,9.2分。

而貓眼和淘票票的觀眾評分則都是9.6分,同樣是高分評價。

反正呢,僅從評論來看,這絕對是近期院線片裏,最高分的一部了吧。

而票房呢,確實是可憐了一些,現在總票房也剛過500萬,預期票房900多萬。即便如此,這也是在這幾天的高分評價以及大家強力推薦下,才從300多萬的票房預期一點點漲上來的。

這樣的電影雖然有很好的評分,票房卻非常冷,也是很無奈了。

一方面,可能確實跟整體大環境有關,電影市場一直沒那麽好。另一方面,也有電影本身的原因,尤其這還是部紀錄片,紀錄片本就是院線市場裏比較冷的一個類別,確實很難那麽受關註。

但其實,這個影片關註的話題,也是影片受冷的一個原因。

當然,還是得從頭說起。

我想,大多數人去關註這部紀錄片,可能都是因為導演方勵。方勵先生是個很厲害的人,更是個很受人尊重的人。

尤其他的多重身份,也是促成這部紀錄片的原因。

我想,電影圈的人,沒幾個不知道方勵的,一方面是大投資人,勞雷影業的老總,參與投資制作過非常多熱門影片,尤其是跟李玉、韓寒以及其他一些藝術導演的合作,還是幫華語電影帶來了非常多作品的。

而作為電影人,當年在【百鳥朝鳳】那一跪,也幫電影帶來了非常高的票房與熱度。

起碼,我們能知道,這是個很善良和熱血的人。

當然,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是地球物理學者,尤其是很多打撈和救援活動,都會有他或他的團隊的參與。這可能也是他決定去關註「裏斯本丸沈船」事件,以及打算要自己當導演,把這個故事講出來的原因吧。

因為,這部紀錄片剛好是他兩個身份的結合。

關於裏斯本丸沈沒的故事,其實在影片宣傳期間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大概就是1941年的時候,日軍要把在香港抓到的一千多英軍戰俘運回日本,而押運的船,就是這個叫裏斯本丸的貨輪,結果船到了中國東極島附近,被美國的潛艇魚雷擊中了。

因為船很大,沒有馬上沈沒,而是用了十幾個小時才完全沈沒,期間,船上的日軍和日本平民都被日本軍船救走了,同時,日本卻想把這批戰俘都困死在船上,防止他們逃跑。

而來自東極島的中國漁民,則出於人道主義精神,自己用小漁船,從裏斯本丸上救出了很多英軍俘虜,不至於讓這些戰俘都淹死。之後,船就沈在東極島附近了(大概有800多名英軍戰俘死在了那裏)。

而70多年後,方勵聽說了這件事,並找到了沈船的位置,然後,他開始去采訪當年的幸存者或者他們的後代,以及美軍潛艇軍人的後代,日本裏斯本丸船長的後代,還有東極島的漁民以及他們的後代等等。

借助這些資料與資訊,共同還原了當年裏斯本丸沈沒的事件全貌。

用方勵導演自己的描述就是,800多個年輕的生命就這麽深埋海底了,且完全被這個世界遺忘,他覺得很難受,所以,他打算拯救歷史,讓大家重新知道這件事。

首先,方勵先生的這個行為真的非常值得尊重,又是一次熱血與善意的行為,而且據說為了這部紀錄片,他也搭進去不少錢,房子都賣了。

值得尊重。

另外,看到當年那些死難者的後人,談到他們年紀輕輕失去生命的家人,他們的痛苦與難過,還是非常打動人的。

另外,采訪到當年裏斯本丸船長的後人,關於他們當初決定放棄,甚至殺害這些年輕英軍戰俘的行為。他們後人的緊張、尷尬與不安,同樣是一個非常有參考的視角。

總之,從紀錄片的角度,這部電影確實很清晰,也很完整地還原了當初的「裏斯本丸沈事件」,不管大家當初知不知道這個事情,現在應該都知道了。

然後,還要回到影片為什麽票房這麽冷這件事,其實也是很好理解的。

之前看到一些宣傳,試圖將這部電影跟當年另一部關註歷史的紀錄片【二十二】作對比,也希望可以在票房上達到它的成績。

很顯然,這是很難做到的。

實際上,這也是【裏斯本丸沈沒】與【二十二】最大的差別。

方勵導演是一個很有國際視角的導演,而【裏斯本丸沈沒】也是一部國際視角的影片,因為故事講的是日本人殘忍對待英軍戰俘,且船被美國人打沈了的故事。

不是說這個事情本身有問題,也不是說關註這個事件不對,還是像上面說的,方勵先生非常值得尊重。

但是,這樣一個過於國際視角的故事,其實離中國觀眾還是有點遠了。這也是本片與【二十二】的最大不同。

雖然,在紀錄片最後一部份,也加入了些東極島漁民拯救戰俘的故事,很感人,也展示了中國漁民的大義。

但如果看過整部片子,還是會明白,他們其實並不是影片的真正主角。

真正的主角,就是那艘沈船,以及在船上死去的那800多個英軍年輕人,他們才是故事的核心。

還是要再強調,我並不認為這個視角有任何不對,也很值得尊重。但,這樣的故事,確實離很多中國觀眾有點遠,所以,觀眾無法從中獲得那麽多的共情與討論度,由之無法變成票房,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紀錄片最大的魅力在於真實的情感力量,而真實的情感力量是要靠共情來支撐的。那麽,這部電影,在與中國觀眾的共情方面,顯然不會那麽足夠,這也是影片在中國票房始終沒法更上一層樓,或者大爆的原因。

這也是本片與【二十二】最大的不同。

另一方面,方勵導演確實很辛苦,準備工作也很紮實,資料做得很足,但其實從紀錄片的角度,本片制作算不上特別抓人,其實也就是美國電視台或者網飛那種歷史類紀錄片的正常水平。

我沒說這個題材不好,只是說這個制作本身,從紀錄片的角度,制作與編排算不上很突出,也沒有特別抓人。

可能,這都是票房會受影響的原因吧。

怎麽說呢,中國觀眾沒那麽關心這部電影,其實也算情有可原。我倒是更好奇英國觀眾對這部影片的看法,之前影片也在BFI首映過,據說反響很不錯。

很好奇,將來如果真的有可能在英國上映,英國觀眾會對這部影片有更多的熱情嗎?畢竟,其實這部影片跟他們關系更密切一些。

另外,聽說方勵先生接下來還想拍馬航320事件。

這個如果能拍出來,倒是真跟我們密切相關了,估計會更受歡迎吧。

也祝方勵導演成功吧!